趙卿 王希希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理論進行概 述,從解析現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出發,總結現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表現特點:積極向上;利己;拜金主義;知行脫節。從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的社會層次群體分別給出建議,旨在保證給予我們當代大學生一個創造良好的人生價值觀的有利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現狀
什么是價值觀、怎樣判斷價值觀、如何去創造價值這些問題,組成了價值觀的根本觀點。人與人的不同世界觀,表現出對待事物的看法不同、在認識和評價他人時所具有的價值屬性所產生的方法論也不一樣,價值觀體系中的核心內容是人生價值觀,它包括三部分:人生價值目標、人生價值手段以及人生價值的評價。
一、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體現
積極向上是主流,大學生是每個家庭以及社會的希望,這個群體給我們的感覺是積極向上的、有思想、有目標的,他們對自身的認知也是非常準確的,非常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理想,體現自己的價值。
有明顯的利己主義傾向,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在學校應以學業為主,以提高自己的實力為目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看重個人利益,把個人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甚至沒有“集體”這個概念。面對一些公共志愿活動更是視而不見,完全以冷漠對待。
很多學生崇尚拜金主義,大部分學生認為金錢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更有甚者在一些擇偶標準中金錢是占主要位置。
知行嚴重脫節,很多學生的思想認識是對的,但是在行動力這塊兒并沒有很好的執行,大家都知道誠信美德是我們幾千年老祖宗留下來的,人人都自覺遵守,但是在面臨一些誠信考驗時卻是不合格的,比如考試,大部分學生都有過作弊的經歷。
二、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終身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情感歸屬地,物質來源地。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三觀養成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在引導教育孩子中一定要與社會緊密結合,給于孩子新的理念,不忘本繼承發揚我國的傳統美德。
00后的大學生在高校時平均18-20周歲,正是學生的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老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應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成長變化,及時溝通使學生們在青春期有一個正確的情感方向。積極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當代學生都有自己的是非辨別方式,正因如此老師更需要與學生多交流、啟發引導學生。
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生理上已經成熟,但是大學生的心理上并未成熟。單一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們一直處于象牙塔里,自我保護意識并未強烈,更容易上當受騙,目前大學生有很多都誤入傳銷,更有甚者會發生悲劇,因此大學生從某種層面講是弱勢群體,我們更應給于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幫助。使大學生更快的融入到真正的社會中。
三、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途徑
針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和影響因素,需要選擇正確合理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使大學生擁有一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
提高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想修為,多加強自身的道德水平修養,提高法律意識、
營造價值觀教育的正確社會氛圍 ,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高校大學生的教育問題應該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認可,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提升文化氛圍,使大學生在良好氛圍的環境下提升自己。
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要有針對性,安全良好的環境能夠使大學生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正確的價值觀使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能夠朝著正確方向直面挫折。
網絡媒體積極宣傳正能量,大學生的辨別是非能力并不是特別的正確,容易受到外界的誤導,尤其容易受到網絡的潛在不良指引,很容易跟風使自己陷入危險而不自知,社會更應加大對大學生的保護,網絡媒體多宣傳積極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霞、王新剛、賈甚杰:大學生人生價值調查分析及建議[J]. 教育與職業,2007(3):64- 66.
【2】韓詩福: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7.
【3】馬向真.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特征現及成因分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 (8) .
【4】林德發: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3(10):9- 12.
【5】謝納新. 當代青年價值觀的新趨勢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 (7):45-46湖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