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四蘭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一門讓學生打開生活智慧大門的課程。新課程標準實施下,學校應充分重視這門課程的發展,做到精培訓、搭平臺、研教法,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授課教師也應盡快轉變理念,改變傳統授課模式、構建開放多元的教學模式以及加強反思,促進自我提升,實現課程設置的初衷,完成教學目標。現就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 ?道德與法治 ? 策略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現狀分析
第一,現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缺乏專職的教師,基本學校的做法都是把這門課程分攤給語文或者其他學科的教師,其中,幾乎接近六成的老師還擔任著班主任的工作。如此一來,就加重了事物繁雜的老師們的教學任務,導致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鉆研教材,也常常出現課堂被其他課程占用的情況,因此,該課程出現了被弱化、被邊緣化的特點。第二,由于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參加過專業的課程培訓,對教材的理念不熟悉、目標不了解、解讀不透徹,不清楚課程設置的初衷,又加上教師自己沒有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所以無法及時對課堂做出相應的調整。第三,經調查,教師授課時主要以放羊式、灌輸式為主,即使部分教師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但是由于活動加體驗時沒有融入教師自己的教學理念,最后課堂雖然熱鬧,但效果卻是一般,學生束手束腳,主體意識不強,無法利用身邊素材舉一反三,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所以課堂呈現魅力不足、活力不夠、吸引力不強的現象。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精培訓、搭平臺、研教法,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法治和生命教育,強化公民意識教育,更要加強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轉變教師理念,認識課程意義,在教學方法上尋求更多的創新,通過各種途徑去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首要任務。學校應該重視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發展,打造業務精良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是先行者、示范者,作為隊伍的先鋒,他們應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可以在區級或者校級組織開展精良的培訓,通過設置標準課、示范課等途徑引領教師去鉆研。或者成立“名工作室”,組建小團隊,通過名師的示范引領,實施課程,構建標準課程。也可以利用如今先進的網絡技術,組建微信群,把優秀的教學視頻、課件、論文及其他教學資源放上去進行共享,通過學習、交流、討論,教師必定能有所收獲,多看多思多分享能力自然就會提升。
(二)打破傳統,構建多元開放的課堂模式
教師在講授時,應打破傳統,緊扣當初設置課程的初衷和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在情境中體驗,在活動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得到快樂,讓學生在開放的實踐活動中去感受。
A、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
小學生道德規律的形成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需要關注的點,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順藤摸瓜,優化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讓課堂成為孩子心中的樂園,而不是監獄。因此,優化教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便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學會信任和尊重,不能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只有互相信任和尊重,教師才能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才能看到學生不足的同時也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教師,其實還是一名學生,脫掉教師的衣裝,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和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實踐和操練,從而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再次,課堂有生生交流,也應有師生交流,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協作來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增強學生對課堂的熱忱。最后,學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關心,做對方的知心朋友。例如每學期開學第一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孩子交流討論假期的所見所聞以及掌握的知識本領,進而引導學生在分享過程形成尊重他人的優良品格,更好地步入新學期。這種方式有利于同學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對課堂教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B、以快樂輕松的游戲“粘”住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而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莫過于游戲。兒童的天性就是愛玩游戲,針對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身心發展水平的游戲和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起來,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和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也能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到滿足和愉快。例如,在教學“班級生活有規則” 一課時,我征求學生的意見,選擇各種有趣的游戲,如“搶凳子、撕名牌、蘿卜蹲”等讓學生參與,通過玩游戲,學生體驗到原來如果事先沒有設置規則、無秩序就會帶來各種矛盾,所以得在小組中定好玩游戲的規則,大家都得有規則意識。
C.在教學中通過生活元素提供豐富的教學點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程來源于生活。特別是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任教教師應特別注重對生活素材的積累,因為學生會對熱點焦點事件,產生學習的熱情,從而認同教師,利用生活素材,讓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能夠更好地讓孩子接受,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方面的發展。例如,在分析《安全地玩》章節時,教師在課前明確教學重點內容,結合當前孩子身邊所發生的一系列問題進行解析。如,教師拍出的孩子不安全玩耍的視頻、圖片,新聞爆出的相關熱點視頻、事件等呈現給孩子,進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在學校,在家里應該如何做才是安全的呢?
(三)經常反思,促進提升
教師在教學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針對問題進行診斷反思,加上他人的評析反饋,教師便更容易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彌補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教學過程,既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魯潔.《道德與法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魯潔.《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