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巍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兒童對漢文化的初步認知與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的重擔,在小學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學語文教育不僅只包括文學知識,它還涉及政治、哲學、歷史、社會、生活、道德修養、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諸方面,這些方面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心理,也就是說與學生心理教育有著莫大聯系。就比如小學的很多課文都摻雜著人物心理描寫,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體味人物的心理,同時也會對自己的心理發展起到影響??偟膩碚f,小學心理學貫穿小學語文教學,在很多課文中都被應用。本文著重從“注意力”、“記憶力”兩個方面談小學心理學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心理學; 注意力 ;記憶力 ;語文教學
前言: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障礙。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應從注意力和記憶力這兩方面入手,將小學心理學運用在小學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這兩方面的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小學心理學方法進行施教。揚長補短,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結合心理學,讓小學生的記憶力更好,幫助小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心理學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
二、小學生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特點
1、小學生注意力的特點
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兒童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在發展初期,所以對于事物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對于一件事物只能集中注意幾分鐘在課堂上更不可能整節課都注意聽講,一堂課的 效率很低。并且小學生的注意力還與興趣有很大關系,對一件事物感興趣,就會集中注意力,且注意時間持久。
2,小學生記憶的特點
1)有意識記逐漸占主導地位
小學階段,兒童由無意識記為主向有意識記為主轉化。對于需要記住的字詞,教師應指導小學生利用無意識記的規律組織記憶,將所學的字詞安排在兒童積極從事著的智力活動中,使之成為活動可思考的直接對象 。如,識字教學中“數筆畫游戲”,將新學的字詞進行組合,看誰數得快又準確,在做游戲的同時,學生不知不覺地就掌握了字詞的寫法,整個教學氣氛又輕松愉快;根據漢字的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后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幽默風趣、瑯瑯上口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以“噩”字為例,要求學生看“噩”字像是幾個房間?這些房間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我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編出了“二樓四間一棟房,左右無墻卻有窗”的順口溜。又如:在區別“辨、辯、瓣、辮”字時,引導學生根據形旁編出以下順口溜:“中間有點仔細辨, 中間有言來爭辯,中間絲絨扎成辮?!狈治瞿芰拖胂竽芰σ驳玫搅伺囵B,激起他們學習和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小學生的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的效果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遞增,有意識記的增長速度更為明顯。-般來說,小學生入學時,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隨著年級的增長,有意識記效果趕上無意識記效果,最后有意識記的效果超過無意識記的效果,有意識記逐漸占主導地位。
2)意義識記在逐步發展|
從記憶方法上說,小學生意義識記正在逐步發展乃至占主導地位。一般來說,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小學生主要采取機械識記的方法。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識經驗比較貧乏,抽象邏輯思維欠缺,對學習材料不易理解,也不會進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學習功課時較多地運用機械識記,直腦。
三,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1、科學性
根據小學兒童注意能力的發展特點,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之間的關系。教師必須重視在課堂上前三分鐘,可以以形象生動的故事開頭,巧妙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尤其是對于那些小學生不易理解、不易感興趣的教學重點、難點賦予無意注意的特征,利用新異性的刺激、對比關系的刺激、運動變化的刺激等等吸引小學生產生無意注意。例如,講《冬天是個魔術師》一文,導入時出示課件,“冬天”自述:“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冬天。你們知道嗎?我的本領可大了,我能給大地帶來很多很多的變化。大家都夸我是個神奇的‘魔術師。”這會使小學生對整節課都充滿好奇和期待,從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小學生可以說是語文的初學者,對于語文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在小學語文有兒童對于語文基本素養養成當中占主要地位,所以,語文教學必須科學嚴謹。語文教學的科學性首先體現在語言的明確和規范性上。語言的明確和規范主要是指符合思維邏輯、詞匯語法的準確、讀音語調的標準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詞匯使用的準確性、普通話的規范。由于小學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對象,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口語要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和接受,要盡星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使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表達,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2,規范性
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老師必須教學語言與行為語言的規范,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 的語言和行為造成影響。如果說教師的語言是無形的模范、有聲的行為,那么教師的行動就是無聲的言語、有形的示范。尤其是在小學這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學生的學習基本依靠模仿進行,典范性教學語言的運用就顯得更為重要。
3,生動趣味性
語言的生動性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達生動、形象,這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在這里, 我們認為不僅教師的教學要具備語言的生動性,同時教學內容、肢體語言都需要生動形象,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記憶力。
四,小學心理學在小學語文課的運用
1小學學生注意能力與語文教育
小學學生的注意能力與語文教學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小學學生的認知活動通常都是依賴無意注意的,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已相當成熟,但無意注意難以持久、深入地進行下去。
根據小學兒童注意能力的發展特 點,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有注意與無意注意之間的關系。教師視在課堂上前三分鐘,可以用有趣的肢體語言有感情的朗讀教學內容,巧妙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在上課前幾分鐘給學生講-個小故事或者放一個小短片,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一個好的課堂開頭遠遠不夠,老師需在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盡量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尤其是對于那些小學生不易理解、不易感興趣的教學重點、難點賦予無意注意的特征,但無意注意難以持久、深入地進行下去。
例如,講《冬天是個魔術師》一文,導入時出示課件,“冬天”自述:“小朋友,你們好! ;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冬天。你們知道嗎?我的本領可大了,我能給大地帶來很多很多的變化。大家都夸我是個神奇的魔術師?!边@會使小學生對整節課都充滿好奇和期待,從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這些的基礎上,教師應盡量避免課間下發給學生的新教材,在本節課程正式開始前,教師應首先提醒學生將新教材從桌面放入書包,以避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翻閱而分散注意力。減少課堂中與語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無意注意的特征,從而減少刺激作用,降低小學生學習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
2、小學學生記憶力與語文教育
小學學生正處于由無意識記為主向有意識記為主轉化階段,對于需要記住的字詞,教師應指導小學生利用無意識記的規律組織記憶,將所學的字詞安排在l童積極從事著的智力活動中,使之成為活動可思考的直接對象。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被培養,以便激起他們學習和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對于有意義的材料,盡量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如,背誦詩詞,背誦前先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再讓學生結合著理解進行記憶。對無意義的材料,盡量賦予人為意義后加以識記。鞏固記憶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習,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復習方式要多樣化,復習分量的安排要適當,既要避免過渡疲勞,又要適度提倡“過度學習”。
下面舉幾個例子解釋上面提到的方法。
如,識字教學中“數筆畫游戲”,將新學的字詞進行組合,看誰數得快又準確,在做游戲的同時,學生不知不覺地就掌握了字詞的寫法,整個教學氣氛又輕松愉快;根據漢字的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以“噩”字為例,要求學生看“噩”字像是幾個房間?這些房間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我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編出了“二樓四間-棟房,左右無墻卻有窗”的順口溜。又如:在區別“辨、辯、瓣、辮”字時,引導學生根據形旁編出以下順口溜:“中間有點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中間絲絨扎成辮?!比纾捎弥庇^形象記憶法,講《小蝌蚪找媽媽》時,多數小學生會產生疑問:青蛙怎么會是蝌蚪的媽媽呢?教師可以提供一段關于青蛙成長的科普影像,以讓學習直觀地理解其成長過程
結論語:
小學心理學理論對小學語文教育,乃至整個小學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要加強對教學對象的研究,積極的將小學心理學運用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留意小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以便在今后的教學實施過程。
參考文獻:
[1]姜琳琳.《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心理學原理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