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華花
摘 要:對我國國民經濟來說,農村經濟所起到的作用是極關鍵的。本文首先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探討,然后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認真思考了創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策略,希望能為有關部門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創新;經濟轉型;金融企業;教育水平;基礎設施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深入推進,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副產品的廉價性也得到了有效改善,農民收入增多,農村生活質量開始向城市靠攏,農業機械化水平也逐年升高,但這種種進步幾乎都是以破壞環境、透支資源為代價。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道路上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為我國社會主義農村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供求失衡
從目前來看,農副產品的供給問題一直是我國關注的焦點,但從每年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如果對農業市場過多進行干預和調控,會導致農副產品過?;虿蛔愕那闆r出現,進而造成產品價格產生不正常的浮動,最終影響農村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危機頻發,其中,產品的供求關系、生產方式都是較為關鍵的因素,這就需要國家對農業市場進行有效調節,注重產品質量的把關,嚴打劣質產品,從根本上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二)農民收入分化嚴重
除農產品的供求問題和本身的質量問題需要國家實行調控外,農民的收入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近年來的迅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也得到了較快的增長,但增長的背后,往往需要占用大量本應屬于農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盡管現階段我國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但農民的收入差異問題依然存在,甚至我國不少相對落后地區的農民還沒有脫離貧困,盡管國家已經相繼出臺了不少扶貧政策,投入了一定的補貼資金,但部分農民的貧困處境還是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其中的關鍵在于相關扶貧政策是否落實到位。
(三)區域間發展不均衡
從我國城市發展程度來說,不同區域城市的發展進程是有所區別的,存在不平衡的現象,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與其周邊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可分割,所以,我國當代農村經濟進程帶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以我國東部沿海鄉村為例,這部分區域屬于沿海地帶,旅游產業相對發達,各項幫扶政策緊密連接,這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反觀我國東北部、西部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經濟發展速度較為遲緩,特別是某些山區中的小村落,想要真正實現經濟騰飛,面臨的阻力是相當大的。
(四)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日趨完善,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程度還十分有限,其中,部分設施的質量水平根本沒有達到既定標準,這顯然會對后續的維護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使其服務大眾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而那些質量已經符合標準的基礎設施的后期養護和維護工作又有所欠缺,這無疑會造成大量公共資源的流失和浪費。
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策略
(一)重視市場規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能夠直接對我國國民的飲食安全造成影響,這也是我國有關部門必須要應對和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我國在農產品的質量把控方面實行了密切調控,對相關行業的約束力也越來越大。但近年來的調查結果顯示,農產品生產過剩和不足的情況依然存在,且情況較為嚴重,很多農產品無處可賣,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產品爛在地里,更讓人痛心的是,像蛋類、肉類等農產品,賣不掉就只能倒掉,這樣不僅使農民的收入得不到保證,還極大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量農產品浪費的同時,還有很多偏遠地區農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要想從根本上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應在一定范圍內放寬對農村經濟的調控,充分利用好市場經濟的特有規律,解決當下市場的供需矛盾,這樣既能有效減少農產品資源的浪費,還可以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隨著市場規律的發展,那些質量不過關的農產品注定會被淘汰,這在無形中還會降低人們飲食方面的風險。對于那些較為偏遠落后的地區,國家有關部門要努力平衡這些地區和發達地區的物資供給,使產品價格走向合理化,讓經濟極度落后的山區能夠依靠勞動實現溫飽。
(二)重視宏觀調控,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在農產品市場中,要完全尊重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進一步使農民收入得到保障,從而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第一,隨著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農村勞動人口大量流失,農村逐漸成為了當代人印象中的“養老地”,缺少了基礎勞動力,農村經濟想要發展是難上加難,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有關部門要適當加大農村經濟的投入力度,給予農村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樣才會吸引勞動人口回歸,為農村農業經濟建設提供一定的勞動力保障,促進農村經濟的復蘇和繁榮。
第二,要在我國當前土地和農村人口分布的具體情況下,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集約化。盡管我國平原面積有限,很難像美國等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那樣實現大面積的機械化種植,但在如今全面現代化的潮流下,我國應充分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克服困難,堅持走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以此幫助實現農民間的合作交流,減少農民運用現代技術進行勞作的成本,最大程度提高資源利用率,盡可能防止資源浪費現象,從而提高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的抗壓能力。
(三)刺激農業經濟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態勢迅猛,對第一產業即農村農業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型是大勢所趨。在傳統農業生產中,環境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鑒于此,我國農業經濟要堅持向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邁進,要在農業生產活動的同時,反哺周圍環境,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而良好環境的創建,還有利于農村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這不僅能有效促進農村經濟轉型,還可以拉動地區整體經濟持續增長。
比如,我國地處西南的廣西、云南等地區,退耕還林的政策早已全面推廣實行,同時,當地政府還大力扶植地方旅游業發展,如此一來,第三產業的經濟帶動能力就完全凸顯出來,運用當地第三產業帶來的收入彌補和帶動第一產業發展,農民的收入也遠高于從前,人力資源流失的現象也得到了根本改善,甚至還吸引了大量外來勞動力入駐,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無疑會得到飛躍式發展。
(四)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在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關部門一定要提高關注度,保證設施的施工質量和維護工作的質量,在設施施工前,要充分結合當地特點,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同時還要盡量避免資源浪費和損失,以此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
比如,連接城鄉之間的公路、公路旁的路燈,這些都是保證人們安全出行、運輸農產品的重要媒介,因此一定要做好相關設施的養護工作,這不僅能有效延長設施的壽命,還能保證其在未來起到關鍵的作用,為農村的公共資源提供一定的保障。再比如,在農民日常生活中,自來水管道的建設工作尤為關鍵,它能對農民的用水安全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各政府部門一定要重視起來,堅決做好自來水管的建設和維護工作,保證廣大農民的用水安全,從源頭上消除或降低農民患病的幾率。
(五)重視金融進入農村經濟建設問題
金融業務是城市和農村實現緊密聯系的重要標志,它對農村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各相關單位或部門可以對符合資質條件的農民開放貸款、證券等金融業務,但在這一過程中,金融行業所占有的農村市場不宜過大,更不可違背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它往往受到城鄉經濟差異、教育差異等方面的制約,農民在接受金融救助的同時,也會承擔相應的壓力。所以,當地政府在考慮和金融企業進行合作時,要充分考慮到其對農村經濟的具體作用,必須以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堅決不能讓一些違法金融企業乘虛而入,干擾市場,肆意奪取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識,促進農村農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六)重視發展農村地區教育
教育為立國之本。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是重中之重。地方政府要積極引進相關技術型人才,加大現代科技的普及力度,抓住信息技術帶來的機遇,大力拓寬農產品的銷售途徑,切實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
此外,還要注重農民基本素質的培養,通過直觀、生動的網絡教學模式,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激發農民學習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加快我國農業向現代化發展的速度。同時,多為農民提供對外交流的機會,開拓他們的眼界,幫助他們樹立和培養相應的防范意識和市場眼光。在扶貧政策的具體實行中,要注意方法的教授和探討,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才是硬道理。
三、結語
要想真正使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水平有所提高,各級政府應加大調控力度,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業轉型,重視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應注意引進金融企業力量,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健康、有序、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催學龍,李秀花,楊紅梅,等.平羅縣水稻連續三年豐產原因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0(10).
[2]關紅慶,苗秀珍.新農村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探討[J].新農村(黑龍江),2010(9).
[3]武小龍.城鄉“共生式”發展研究[D].江蘇:南京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