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月
摘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對于小學教育具有重大作用,但現在小學綜合活動課程的開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課程的開展淪為形式主義,小學校領導和教師并沒有重視小學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何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開展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和動手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和開展情況可以說直接決定著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固有特點又讓授課教師不知道從何下手,本文就圍繞如何有效的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出對策。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
前言:
目前教學的壓力已經滲透到小學生活中,小學生年齡較小,卻承擔著本不該這個年紀承擔的壓力,面對成堆的作業和上不完的補習班。如何有效的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減輕學生壓力,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就成為了小學領導和教師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以學生為主體,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到一些基本素養。但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來讓教師作為參考,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1.管理團隊要重視
1.1學校和教育部門領導要重視
領導足夠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這一課程才能快速的落實。如果高層領導不重視,那么老師授課積極性也不高,自然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中。學校領導者必須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開展,整合學校和家庭資源,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中心,讓老師們可以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和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經驗相互吸取,問題共同解決,避免以后再犯。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從教學方案的審核到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要收到校方的監督。教研組要根據學校的要求,根據本班學生情況來設計教學內容。學校教研組還可以根據年級的不同,學生興趣愛好的差異來設計教學大綱,這樣就可以讓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有所依據,學校和教育部門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可以對課程的有效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2教師隊伍要抓緊提升自己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課程,適應了近年來教育部提出的全面發展理念。目前大部分小學教師都還沒接觸過這一類型的課程教育,教師對于這類課程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和上課內容都不了解,只能在摸索中前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大都是專職教師和一些兼職教師,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素質,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接受新鮮的教學方式和理念,這樣才可以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任課老師要不斷學習,堅定自己可以教好這一課程的決心,力爭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讓學生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可以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教師可以深入整合家庭和社會資源,挖掘可以應用到課程中的因素,這樣不但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注重小學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2.1重視主題的開發
教師在講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要注重其中的內容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主題也可以從生活中提取。在生活中提取主題,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們對于課程開展的陌生感,還可以提升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有效性。在生活中提取主題,更深層次中可以使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因素。
2.2注重實踐活動的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活動中學習,教師在活動中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們在活動中思考,學習,發現。體驗和感受生活,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全方位的發展自己,讓他們切身的去感受,讓學生在不斷探究感受的過程中,完善自己,來體驗生活的神奇,課程的有趣。
3.總結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來創設情境。小學生目前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尤為重要,這門課程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以優化和整合校內資源。可以融入民族和家庭因素,使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使得課程資源的開發更加多元化,可以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更加全面合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對策的有效開展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有著巨大作用,只有培養了良好的人格和素養才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對于小學綜合活動課程的開發,學校和有關教育部門要格外關注,進行有層次有深度的教育設計,課程與實際相結合,才能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李松.我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碎片化問題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4,(21):21-23.
[2]朱恬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15(3):86-91.
[3]徐燕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文化剖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