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要: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國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成長和發展、培養工匠精神、激發創新創業積極性、緩解就業矛盾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定位不清、理念落后、師資薄弱、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等困境,使得學生參與度不高、項目成功率較低。通過對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困局的研究,使得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形成正確的理念、完善的體系、濃烈的氛圍,從而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時效性、時代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雙創”背景;創新創業教育;困局及對策
“雙創”主要是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是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的,并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思想,對我國教育教學、經濟發展等多個領域都起到重要影響,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進一步提高創業就業質量。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等多個場合提到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深化部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2017年《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為進一步系統性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強化政策供給,突破發展瓶頸,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雙創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2018年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人數不斷增加,創業存活率不斷提升。2018年6月,麥克思研究院《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2017屆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半年后創業比例為3.8%;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屆大學生中大約有21.3萬人選擇了創業。
對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在校生的問卷調查中,情況如下:
1.調查對象: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在校學生480人。
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將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隨機發放給在校生,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共發放問卷調查480份,收回462份,收回率96.25%。
3.調查結果:
在調查中,有75.32%的同學有創業的打算。對創新創業的認識,22.08%的同學認為是開辦一個公司或企業,23.38%的同學認為是開辦一個創新項目,48.05%的同學認為是開創一份事業。對大學期間創業會不會影響學習的調查中,40.26的同學選擇了不會,20.78的同學選擇了會,38.96的同學選擇了因人而異。對有創新創業的想法會不會去實現的調查,結果顯示51.95%的同學猶豫不決,只有23.38%的同學選擇立馬執行。88.31%的同學認為高校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對創新創業需要的素質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知識積累、社會經驗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資金短缺、經驗不夠和創業方向不明確。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困局
1.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薄弱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在教育教學經費投入、科研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理念、創新創業場所、師資等方面存在困難;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目標、發展定位不明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不足,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還不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抗挫折能力、自助學習能力和積極性不高[1]。
2.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認識
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認識,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創新創業是少數人的事情,沒有花大力氣去做,經費投入也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納入考評體系,缺少創業園等硬件設施,沒有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使得學生缺少創新創業的動力和興趣。
在發達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從娃娃抓起,在國內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大學階段才開始接受創新創業教育,受教育的時間短,沒有系統性的訓練,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理論水平不足,缺乏實踐經驗,創業具有盲目性,一旦出現暫時性的失敗就會放棄。同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師資缺乏,致使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時,缺乏規劃性,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特色[2]。
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水平不高
高職院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主要以學工隊伍中的輔導員為主,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年輕有激情、有創新有干勁,但是他們閱歷淺、缺少創新創業的經驗,使得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缺乏系統性,沒有實現多學科的相互交融,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的創新創業類課程,但還停留在以就業為目的的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課程內容相互重疊。創新創業課程大多注重教材,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少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沒有把理論知識、創新創業的崗位需求、提升創新創業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4.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缺少實質性進展
近年來,高職院校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各高職院校積極對接地方產業、各大行業、校城融合,學生學完一定的理論知識后,會到企業進行實習,把所有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推動理論學習。但是校企合作存在著學校、企業需求錯位,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難同時存在,校企合作存在表面化,缺少實質性的進展。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升策略
1.高職院校要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應該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相關內容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根據人才需求和當地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行業發展的需求不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動態掌握學生的創業需求,對相關的創業資源進行有效融合,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依托學院校企合作與繼續教育中心,對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跟蹤,對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評估,并對學生的創業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利用學院即將建成的大學生創業中心,引企入校,把企業的資源引入學校,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有效的保障,使得學生在科學性、系統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3]。
2.高職院校要樹立全員創新創業的理念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高職院校要樹立全員創新創業的理念,在教育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管理等各方面有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的核心意識。本著“理論夠用”的原則,改變課堂上滿堂灌輸得現狀,既要學生動腦,也要學生動手;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實行“線上線下”、“翻轉課堂”、“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踐”等多種教學模式,改變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同時,創新創業教育要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4]。
3.高職院要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發揮我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優勢,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把企業引入學校,把學校建在企業,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企業的需求就是學生創業的源泉,學生的創業又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學院每年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業務進修、科研、培訓、交流等多項合作,利用企業的設備和實踐條件,推進產學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以學院為主體的知識創新和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
4.高職院要以創新創業大賽為引領
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高等職業院?!鞍l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創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模擬大賽等為引領,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培育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業團隊,提升創新創業水平。同時激發全員創新創業的精神,依托創新創業平臺,實現模擬創業,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職業傾向和創業能力,通過獨立思考作出正確的經營策略,使企業逐步成長壯大。通過模擬創業既可以解決現實中資源缺乏、過程不可逆等問題,又可以提升大家的創業積極性和成功率。
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高職院校應根據時代需要,更新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將現實與虛擬相結合,搭建有效的創新創業平臺,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長期、健康的發展,才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譚姝,焦德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6
[2]劉汝成.“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第24卷第2期:51
[3]劉偉.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的改革創新[J].才智,2019年3月:47
[4]王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12月: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