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及乾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指企業為了在應對各類事故、自然災害時,采取緊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廠界外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為了規范企業突發環境事件的編制及備案等工作,國家出臺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試行》等一系列有關突發環境事件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規范。但在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中,仍存在很多普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企業發生突發環境時,因突發環境事件編制的缺陷,導致企業無法有效的應對突發環境事故,從而導致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編制過程常見的問題如下:
1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常見的問題
因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工作較為繁瑣加上所要求技術性比較強,一般企業都是委托第三方環保咨詢機構進行編制。部分第三方機構責任心不強,為節省經費,未到企業進行實地勘查,僅通過向企業咨詢了解,企業因對突發環境應急知識的缺失,難以準確的提供自儲、代儲、協議儲備的環境應急資源,往往存在很多的漏項。比如切斷污染源的沙包沙袋、吸附油類物質的木糠,灰粉、污染物收集的潛水泵、閑置槽罐,儲備池可以收容事故廢水等。
對周邊單位及政府部分可利用應急資源進行調查不夠詳細,造成對周邊單位、協議單位及政府公共資源可調動的應急物質及應急隊伍、應急避難場所的的缺漏項。對企業的環境應急管理檔案及數據未及時更新,造成仍使用上期應急預案調查的數據及資源,實際情況為部分應急物資及應急救援隊伍已經發生改變。
2風險評估過程常見的問題
2.1 環境敏感點及環境風險識別
僅通過各種地圖軟件及網上查詢的資料對環境敏感點進行識別,并沒有真正到企業周邊實地勘察以及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水利部門、市政管理等部門進行核實,造成企業外部雨排污管道、地表水、地下水走向、大氣、土壤、地質環境質量等描述與現狀不符。
未對企業深入調查,只通過環評資料及其他紙質資料編制風險評估報告,實際上企業的風險物質、風險單元、生產工藝、生產裝置、環境風險防控措施、三廢產排及處置已經發生變化,導致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情景難以分析、風險評估等級存在錯誤。
環境風險識別是風險評估關鍵環節,環境風險識別主要對風險物質、風險單元、生產工藝、生產裝置、環境防控措施、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三廢產排等幾大方面進行識別,根據風險識別的結果,對出企業現有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的完備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找出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需要有效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長期項目內容以及整改完善建議。根據存在的問題及環境風險識別的結果結合國內外的典型案例,設定較為合理事故情景分析,結合企業現有的應急資源以及外部救援隊伍,制定合理的應急措施。
3、應急預案編制過程常見的問題
3.1企業內部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不明確、信息匯報不清晰
通常應急組織機構包括應急指揮部(包括總指揮、副總指揮和應急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現場處置組、應急監測組、應急保障組、專家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動組。由于企業內部規模比較小,人員少,加上管理不不完善,未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相應的崗位也未明確職責,在應急組織機構分組及職責劃分,很難按技術規范要求的設立多個救援小組,如果生幫硬套設立多個機構及救援小組,會導致企業的管理人員一人身兼多職責,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無法有效履行相關崗位職責,還有可能造成信息匯報、應急處置的延誤。
編制人員應結合企業實際的人員結構情況,通過與企業有效的溝通,查閱企業現有規章制定及崗位實際職責,參照相同或相近的企業,合理精簡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及信息匯報流程,通過桌面推演和實際演練驗證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及匯報流程的合理性。各應急組織機構應建立A、B 角制度,即明確各崗位的主要責任人和替補責任人,重要崗位應當有多個后備人員。應急組織機構應當和企業內部的常設機構和其他預案的組織機構進行銜接,匹配相應職責
3.2、預警與應急響應內容混淆
應急預計和應急響應分級的編寫都是相同的內容,是編制人員經常犯的錯誤。實際是應急預警是在事故還沒有發生的情況下,可能存在事故的預兆,或是可以預計的事故將會發生的情況,就像我們的天氣預報,通過技術手段可以知道未來多少小時內可能發生的災害性天氣發出的各級預警;應急響應則是事故發生了,我們需要對已發生的事故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或消除事故作出的一系列響應動作。
3.3、應急處置措施不夠細化
應急處置方案停留于文字表面形式,未列明事故等級、應急流程對應的級別、信息匯報流程、各救援機構具體處置步驟、內外部救援機構的聯系方式,方案不夠具體,可操作性不強。
通常根據企業的環境事件污染類型可分為突發水環境事件和突發大氣環境事件。突發水環境事件的現場處置通常采取利用圍堰收集事故廢水(根據實際情況可用沙袋等構筑臨時圍堰),切換排水切換閥門將事故廢水引入應急池,關閉雨水閥門、污水閥門和清凈下水閥門,并采取攔截、導流、疏浚等措施防止水體污染擴大。突發大氣環境事件的現場處置通常需要及時切斷污染源,并根據污染情況初步確定擴散范圍、途徑、可能影響的敏感點和影響程度等,及時上報政府部門并協助政府部門做好周邊敏感點的警戒、隔離和疏散等工作。針對不同情境的現場處置措施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卡包括規定人員職責的崗位卡和按事件演變的情景卡。應急處置卡應明確特定環境事件的現場處置措施的整一套流程及相應部門,包括風險描述、報告程序、上報內容、預案啟動、排查、控源截污、監測、后勤保障、后期處置、恢復處置和注意事項等方面內容。
4、應急預案備案備案后常見的問題
很多的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只是為了應對生態環境部門部門的檢查,對企業自身的風險接收進檔案袋,沒有真正了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作業,編制人員及評審專家提出整改意見自然拋到腦后,也沒有開展培訓和演練。錯過了處理環境隱患、環境應急培訓和演練最佳時機。
應急預案備案完成后,應定期組織培訓,定期開展演練,開展隱患排查管理制度。在培訓了解的企業風險點,發生事故時,可調動的應急資源,應急處置流程等,加強鞏固環境應急知識;通過應急演練,提高全員安全意識的同時,使人員掌握應急救援程序和方法,提高各部門協調應急處置能力,防止污染周邊環境;通過演練檢驗環境應急預案編制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發現并及時修改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通過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及時掌握、監督重大隱患治理情況。
結語
頻發的突發環境事件和環境風險,對環境應急管理提出更系統、更嚴格和更規范的要求。編制《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規范性和完整性,將助于從總體上加強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有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嚴峻形勢,有力維護保障企業環境安全
(作者單位:廣西和融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