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娟



摘 要:本文以騰訊公司為例,研究互聯網公司為維持自身生存并持續發展而進行戰略調整的具體原因,通過分析其在游戲、云產業、人工智能、社交平臺以及短視頻這五大板塊的財務數據和行業信息,探究騰訊戰略升級背后的真實原因。由于現行市場競爭的環境壓力和自身實際的經營狀況,騰訊公司經營利潤的增長達到了瓶頸期,因此不得不進行戰略升級,以更好地利用資源,在保持原本優勢的前提下,積極開發新領域。本文通過對不同行業生命周期和騰訊公司自身優劣勢的分析,得出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將會是騰訊新的有利可圖的增長點。
關鍵詞:騰訊戰略升級;升級原因;架構調整;波士頓矩陣
一、引言
主營業務游戲板塊的營收占比下滑、云產業市場份額較低、人工智能主打方向未見起色、社交平臺用戶增量臨近上限、短視頻發展受競爭者壓制這五大因素是導致騰訊公司進行戰略升級的主要原因。本文從不同業務板塊的角度出發,分析騰訊公司進行大規模架構調整的具體原因以及戰略升級帶來的影響,這一問題對騰訊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十分重要,本文將提出發展金融科技這一建議作為騰訊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已有的文獻中主要對騰訊的經營戰略、商業模式、財務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討論,但是,對于騰訊進行再一次戰略升級的真實原因以及架構調整后的戰略方向尚未被討論過。本文旨在探究騰訊公司將現行的業務板塊進行拆分重新整合的原因以及事業群的架構調整后其戰略的發展方向。
二、案例背景介紹
2018年3月至今,騰訊公司的股價變動幅度巨大,整體呈現先持續波動下降后緩慢上升的趨勢。騰訊雖仍存在一定的利潤空間,但相比于前期,其收入、利潤增長率均呈下降趨勢,由于政府監管、市場競爭等因素,這些比率在短時問內很難呈上升趨勢。這直接影響了股東、機構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對騰訊的預期估值,導致其股價總體呈下降趨勢,市值不斷縮水。
騰訊股價在宣布戰略升級后一度跌至最低,而后呈現緩慢上升的狀態可以看出其調整事業群架構的戰略是可行的,未來的發展前景仍是可觀的。拆分原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網絡媒體事業群,整合成為云與智慧產業、平臺與內容事業群,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在彌補不足的同時,發展新的利潤增長點。
三、騰訊戰略升級背后的具體原因
游戲業務作為騰訊的主營業務,其營收占比逐漸下滑;云產業市場份額不足,難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人工智能行業的主打方向尚未見起色;社交平臺用戶增長量臨近上限;短視頻的發展受到競爭者強大的壓制。這些都是導致騰訊進行戰略升級、事業群調整的因素。
(一)游戲業務營收占比逐漸下滑,戰略重組填補下降缺口
騰訊游戲業務的營收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呈下降趨勢,2018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現了3.84%的負增長;從游戲業務收入在季度營業總額中的占比可看出其屬于騰訊第一大業務,然而這一占比卻出現下降趨勢。
游戲業務營收絕對值下降,增長率遠不及其他業務,增長乏力的現象愈加明顯,其作為騰訊主營業務的地位有所動搖。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輿論對游戲的抵制,政府對游戲行業的監管力度加強,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導致騰訊的大量游戲未被授權,無法進行商業化經營。
(二)云產業市場份額低,難獲規模經濟效益,戰略重組助力新發展
騰訊公司進軍云產業較晚,缺乏有利的競爭優勢,短期內實現規模效益不太可能,但其近三年騰訊云的市場份額逐年上升,且中國現行云計算市場滲透率僅為5%~7%,騰訊云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騰訊云發展迅速,但由于強大競爭者的存在,想單純在云市場通過數據存取、運算等基本技術實現規模經濟十分困難,依靠其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強大的生態體系,加強云技術與其他產業的結合才可能成為騰訊未來營收的主體。
(三)人工智能的主打方向尚未見起色,戰略重組尋求突破現有困境
騰訊公司的人工智能產業起步晚,涉及產業鏈多個方面,但標志性產品不突出,其社交平臺上的語音轉文字、視頻新聞的推薦排序等僅是跟隨業務輸出的技術成果,并非目標所在。騰訊的戰略目標是發展AI技術在醫學診斷方面的應用,建立以“覓影”為核心的AI醫療應用產業,但是由于政府政策對醫療領域的集中管制和群眾對醫療行業的高度敏感,這一發展遇到了很多阻礙,尚未見起色。
將人工智能技術引進金融領域,增強金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將會是騰訊更好的發展發向。
(四)社交平臺用戶增長量臨近上限,戰略重組追求進一步發展
根據QQ、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的數據可看出,從2017年起其月活躍賬戶數的增長整體呈下降趨勢。
截至2018年6月,國內市場微信月活躍用戶數9.3億,用戶活躍滲透率84%,這兩個數據均已臨近增長的天花板,其發展已接近飽和狀態。
人口規模是有限的,社交平臺的發展進入瓶頸期是必然的,中同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正在逼近人口上限,用戶數量增長緩慢。QQ、微信將不再是騰訊利潤的高增長點,但大規模的用戶平臺是其重要的競爭優勢,是發展其他業務關鍵的橋梁。
(五)短視頻發展受競爭者強大的壓制,戰略重組尋找新出路
互聯網用戶數量接近人口上限意味著互聯網公司垂直式的增量空間趨近于零,不得不在水平層面進行存量的競爭。2018年騰訊系產品在App總使用時長中占比下滑6.6%;而今日頭條上升6.2%,這部分正是從騰訊系產品手中“搶”過來的。
騰訊加大對微視的推廣和宣傳,其2018年用戶規模暴漲266.7倍,但月活躍用戶數量還是很少,僅占市場的6.24%。
戰略升級新成立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和廣告營銷服務線就是為了整合社交、視頻等廣告資源,增強業務協同性,驅動微視等騰訊系視頻帶來更多收入。
四、波士頓矩陣分析
通過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兩個指標來分析騰訊公司各業務版塊創造利潤的能力,從而合理安排業務結構,實現資金的良性循環。
原屬于“明星業務(高市場占有率、高銷售增長率)”的網絡游戲由于政府的管制逐漸轉移至“金牛業務(高市場占有率、低銷售增長率)”,騰訊應保持游戲業務現有的市場,以提供充足的資金流支持其他業務的發展。海量的用戶平臺是比用戶增長率更有價值的資源,騰訊基于這兩大社交平臺能夠將信息更快、更廣泛地傳達給用戶,并借此平臺實現業務的交易。
歸屬于“問題產品(低市場占有率、高銷售增長率)”的云市場和人工智能,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根據波特五力模型來看,由于進入市場晚、存在技術壁壘等,騰訊在這兩個領域很難實現規模效益。將云市場和人工智能產業與金融業務相結合,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短視頻業務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擠成“瘦狗業務(低市場占有率、低銷售增長率)”,但該渠道是很好的宣傳途徑,有助于整合廣告資源,進一步推動視頻系產品帶來的宣傳效果和營收增長。
五、可行性建議
在保持原業務板塊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是騰訊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融入傳統的金融行業,進行金融創新,優化金融交易的流程,從而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業務的特征之一就是低利潤率,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只有實現經濟效應時才會開始盈利。2018年6月,騰訊移動支付用戶月活躍度超過8億,2018年全年日均總支付交易量超過10億次,且騰訊前期早已在金融領域投入了大筆資金,在技術成果與金融產業結合的業務中,騰訊握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金融科技這條產業鏈上存在眾多業務分支,在這些業務初現時,騰訊就做好了進軍這個市場的準備。截至2018年9月30日,騰訊理財通資產保有量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用戶數已突破1.5億:在微信平臺推出財付通、騰訊理財通、零錢通等金融服務平臺。騰訊云為銀行、保險公司、券商等提供服務,截至目前,在金融行業的客戶已超過6000家,騰訊金融科技的發展十分有前景。
相比于游戲產業來說,政府對于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沒有設置過多限制,而是出臺了很多支持性政策。騰訊利用其龐大用戶量的優勢,依托移動支付場景,將科技創新、金融產品和用戶需求這三個方面密切聯系起來,在充足現金流、云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多渠道宣傳推廣的支持下,金融科技將會是騰訊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是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參考文獻:
[l].紀慧生.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分析框架——基于騰訊公司的案例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29):60-62.
[2].屈亮.騰訊公司財務分析與評價[J].河北企業,2019(4):5-7.
[3].高婷婷.騰訊公司盈利模式研究及財務分析[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