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皓 鄧田
摘 要:中小微企業占全社會稅收收入的50%以上,超過80%的城市就業人口,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融資問題卻長期困擾著中小微企業,也阻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通過分析上述問題成因,依托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探究切實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關鍵詞: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小微企業;融資
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下的一大中堅力量,對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目前也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方面。從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出發,剖析當前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完善市場機制、優化發展路徑,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目標,推動企業成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中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及原因
中小微企業占中國企業數量的90%以上,占GDP的60%以上,但仍舊有33%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小微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融資問題。就目前而言,尋求銀行貸款仍是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的主要辦法,但過分依賴商業銀行的問接融資導致了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單一化、融資效率的不充足性,沒有很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同時由于中小微企業自身性質和融資環境因素,從銀行獲取的貸款不足以支撐其發展,對于企業成長和社會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制約。
(一)企業規模小、信譽等級低、財務制度不健全
中小微企業的經營規模不大,其主要關注點在自身的生產建設和產生的經濟效益,會忽視財務方面的重要性,且沒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同時,中小微企業償債能力有限,經營管理也存在著不規范的問題,使其商業信譽等級比較低,難以獲得數量可觀的資金支持。銀行在中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上不具有較強的積極性,甚至存在回避、消極的態度,都是得中小微企業融資成為一大難題。
(二)缺乏專業的金融知識
中小微企業大多為當地家族式企業,對金融市場的各種融資工具、融資業務缺乏專業化的認識,導致企業融資呈現單一化、狹窄化的現象,融資渠道局限于銀行貸款、小額貸款等業務,缺乏拓展融資渠道能力。同時組織結構簡單,企業管理不規范,內部結構不完善,容易擴大成本造成資源浪費。
(三)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借貸具有較高風險性
一方面,中小微企業相對大型企業來說處于發展周期的成長階段,其面臨的經營風險相對較高,資金流動相對不穩定,商業銀行利用抵押貸款等傳統借貸業務來給予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解決資金問題要承擔很大的信用風險。因此銀行偏向于把資金投放到規模較大、發展成熟的大型企業中,這邊帶來了“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在各方面對比中均處于劣勢,銀行會提高其資信審查力度,增加貸款條件和貸款成本以確保自身利益也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了“融資貴”的問題。
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是由省級政府設立的非公開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下的中堅力量,它對促進中小企業的股權交易和融資,鼓勵和激活民間資本,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進入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門檻相對較低,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融資發展平臺,國務院2017年的Il號文、證監會2017年的132號令以及2019年證監會的131號令對于建設區域股權交易中心起到了很強的指導作用。目前全國共建41家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總掛牌家數達107313家,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初衷是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作為融資方的“匹配者”和“監管者”。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發生,主要通過掛牌、融資、培育、孵化中小微企業,實現轉板上市。目前,交易市場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企業的初次掛牌費、展示費、交易產生的手續費、托管費用、年費和相關中介機構的會員費。股權托管、質押、過戶等收取的費用以及政府補助和注冊資本金的運用等。在實際業務發展過程中,區域股權市場將免除部分開發和培育市場的成本,或滿足一定的觸發自由條件的要求。
與國外場外市場自發形成的發展規律不同,我國在先有場內市場之后,以行政手段建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完善了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但大多數區域股票市場的收入主要依靠財政補貼和托管費,可持續發展能力存在問題;同時,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支持性法律的支持,推動市場化進程的進展緩慢。我同轉版、退市的機制不健全,應著力打通轉板通道,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降級、退市處理,對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業進行孵化培育,轉向創業板、新三板市場進行交易,取得更多融資,達到自愿升板的作用,更好地形成市場主導,政府輔助管理監督的生態體系。
三、以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為核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建議
在中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利用區域股權交易平臺開展股權融資業務,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途徑。
目前,大多數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的備案均以機構推薦+審計制度為基礎,協議轉讓方式作為股權交易機制。一些交易中心開發了新的融資模式。例如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采取協商定價+配號點選+網上協議的非標準化+非集中連續競價的模式進行交易。更是通過定向增資、融資租賃、股權質押等以及可轉換公司債的方式為中小微企業進行融資。本文在綜合融資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和中小微企業特點,提出以下建議。
(l)嘗試做市場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核心是交易制度,目前我國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處在建設初期,采取協議轉讓交易制度是具有針對性地選擇。但隨著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不斷成長,可以引進做市商制度。做市商與協議轉讓相比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在股權交易中心和市場的監管下,可避免其操縱市場的劣勢。建立完善的做市商+協議轉讓制度可以提高企業融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監督管理體系。一方面,要加快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法律建設,規范各方經濟行為與交易程序,與滬深兩市、新三板相比,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應有自身的監督管理體系,從企業掛牌到資質審查,到企業融資資金去向都要有完整的監管措施;另一方面,信息披露標準和渠道要規范統一,應建立適當的披露制度,對于融資做到公開透明。同時應加大對違法違規信息披露和經濟行為的監督和懲罰力度,避免企業騙取融資資金、虛假投機導致的違約現象。
(3)創新融資產品,提高融資效率。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有促進股改、托管掛牌、便捷融資、展示品牌和轉板上市的作用,在為中小微企業服務過程中,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有必要進行融資創新,豐富自身融資產品,拓展中小微企業融資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手段對于分散融資風險、吸引企業掛牌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實行會員制,只有成為推薦會員的機構才具有推薦掛牌資質,而機構會費和企業手續費義是一大筆費用,可適當減少上述費用,簡化審批程序,吸引優質企業掛牌以及機構入駐,對完善交易市場、控制交易風險、保障交易監督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l]陸曉佳.論我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服務創新形勢和新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7.
[2]杜坤倫.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