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嘵慶 張穎
摘 要:我國各地長期照護保險的籌資方案表現出很多共同特征,同時也存在部分問題,突出表現為:長照險籌資依賴于醫保基金劃轉、缺乏養老保障屬性、現收現付的籌資模式帶來風險隱患以及統籌層次低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這些都需要在全國推廣長期照護保險時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以不增加企業負擔為前提,堅持醫養結合理念進行籌資,適應社保改革大方向,不斷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關鍵詞:護照保險;籌資;共同點
一、在不增加企業負擔情況下進行長照險籌資
我國是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長期照護保險籌資與養老保險籌資一樣面臨著平衡經濟發展與民生改進的兩難選擇。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8年我國GDP規模為90萬億元,增速達到6.6%,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經濟發展政策仍然會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實行“三去一降一補”,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為企業減稅降費。順應這一政策趨向,我國的長照險籌資必須建立在不增加企業繳費負擔的基礎上。正如青島市長期照護協會會長姜日進所言:“只要擯棄部門利益,從全局出發,合理調整社保的籌資和支付管理結構,整合政府應對老齡化的資源,提高其效率,在不額外增加社保繳費與企業負擔的情況下,也完全可以把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建立起來。”
二、在醫養結合理念下開展長照險籌資
如何實現在不增加企業負擔情況下來進行長照險籌資,這一問題的解決還需要轉移到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的基金籌集與支付管理結構的合理調整上來。長照險籌資應該遵循醫養結合理念,其籌資渠道既不能過分依賴醫療保險基金,也不能過分依賴養老保險基金,應在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之問尋找一個最佳結合點,共同建立起長期照護服務的資金支持體系。目前,15個試點城市長照險籌資體現出了明顯的“醫保依賴性”特征,未來中國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長期照護保險必須要正視這一問題的存在,適當將養老保險基金的貢獻納入進來。具體的安排可參考下述兩條思路。
首先,針對醫療保險基金的貢獻方面,借鑒現有試點地區的經驗,在醫保基金當期有較大結余的地區,可直接從單位醫保費率中劃出一定比例,作為照護保險的單位繳費,適當減記個人賬戶額度作為個人繳費。而在醫保基金緊張的地區,可推行門診統籌、改造并逐步取消個人賬戶,通過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的辦法進行籌資。經測算,個人賬戶取消后,利用其沉淀的、不能發揮互濟作用的基金,基本可以在不影響醫療保障水平的情況下,建立照護保險基金。
其次,針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貢獻方面,一方面,可以劃轉用人單位養老保險繳費的一定百分比(例如l%)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同時,參保個人從每年一個較小的定額(例如人均100元)開始繳費,以此構建穩定可持續的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機制;另一方面,還可以考慮從養老基金中劃轉退休人員的照護保險繳費。具體可通過退休費的正常調整機制來逐步解決,如退休金平均增長lO%,可以拿出一個百分點作為照護保險繳費。此外,現行退休金調整機制分檔次向高齡者傾斜,例如從2019年1月1日開始,針對6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每人每月的養老金會上漲5元,單位數額雖小,但整體力度是很大的,主要是考慮高齡者失能和需要照料的概率大大增加。建立照護保險后,可不必再考慮這個因素,這就進一步為長照險的籌資爭取到了空間。
三、順應社保改革方向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當前試點城市長期照護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較低,并且實行現收現付的財務運行模式,以上兩方面所產生的弊端已經被社保改革的歷程所證實。未來中國要全面推廣長期照護保險,必須要順應社保改革的方向,提前做好準備,不斷提高長期照護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尤其是要在籌資環節上下功夫,找準時機盡快實現長照險的省級籌資。同時,還要在適當時候增加長照險的個人賬戶制度,用以支持老年人失能之后必須要由個人支付的那部分長期照護費用。
四、不斷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社保基金管理包括基金籌集、運營、支付與監督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之問是緊密聯系、通力合作的關系,長照險籌資情況的優劣歸根結底還要取決于其他幾個環節的配合情況。長期照護保險與養老保險都是養老保障體系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養老保險主要解決的是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問題,以現金給付形式為主,而長期照護保險則主要解決的是老年人失能失智后的有尊嚴地養老的問題,以實物給付以及服務給付的形式為主。這就要求長期照護保險在運行中必須要有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緊密配合,只有不斷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才能使長照險基金的支付環節更加順暢,也才能使長照險籌資發揮應有的效果。因此,要推廣長期照護保險首先需要構建完善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組建專業的定點評估機構與定點照護服務機構,培養專業的照護服務人員,形成以社區居家照護為主、養老機構與醫療護理機構照護為補充的全方面照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