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穎
眾所周知,舞蹈是可見的藝術,而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二者搭配才能展現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美感,音樂能夠提升舞蹈表演的效果,引導舞蹈表演的情感發展,同時也是舞蹈編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所以,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對于提高舞蹈編導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舞蹈教學效果具有顯著意義。
一、視唱練耳與舞蹈編導
自古以來,舞蹈同音樂的關系密不可分。舞蹈在音樂的伴奏下用肢體語言表達思想和感情,音樂的伴奏襯托了舞蹈韻律,使其更加充滿魅力。顯然,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征以及思想。可以說,音樂在舞蹈表演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聲音和肢體是兩種重要的表達方式,人們借助這兩種方式表達人類的文化精華和精神之美。視唱練耳課程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學科,同時也作為舞蹈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對舞蹈編導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至關重要。顯然,舞蹈編導不是刻板的理論文化學習,應該是不斷創造、不斷發現的藝術探索過程。視唱練耳的課程學習,對舞蹈編導學生學習的專業化發展效果是顯著的。尤其是視唱練耳中的“練耳”部分,充分開發了舞蹈編導學生的聽覺意識,通過聽覺的訓練,可以培養其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增強對舞蹈音樂節奏的把握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其從內心感受舞蹈音樂的能力。
受觀念、環境等因素影響,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往往音樂基礎較為薄弱。學生對練耳視唱認識不深,大多還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比較低,在舞蹈表演或者編創過程中不能全面把控伴奏音樂的風格、節奏以及節拍等。
視唱練耳課程通過觀察、感悟、彈奏、傾聽、演唱等手段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知、鑒賞、想象和創造能力,讓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有了一對分辨、解析、配合音樂的“耳朵”。
二、舞蹈編導中的動律與節奏
在進行舞蹈編創過程中,動律和節奏是其不可或缺的兩個組成部分。無論是現代舞、古典舞的表演及編創過程中都離不開動律和節奏的支撐,尤其民族民間舞蹈中不同風格動律和節奏更是體現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二者對舞蹈藝術表演的效果呈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動律
舞蹈的動律指的是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所表現的舞蹈自身所帶有的藝術特性和藝術風格。一個民族舞蹈的動律產生,與這個民族的歷史發展、地理環境、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息息相關。所以對舞蹈動律,尤其是民族民間舞的舞蹈動律來說,它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民族長期的歷史積淀。所以在進行舞蹈編創時必須嚴格把握動律的特點,例如藏族舞蹈中主要的動律表現為:扭揉動律、橫擺扭動律、起伏動律、反射動律等。
在視唱練耳中針對不同特色音樂的聆聽分析,也是舞蹈編導專業學生一種重要的感悟途徑,比如舞劇《天鵝湖》中的“四小天鵝”舞蹈片段運用了以小三度音程為主的跳躍性音樂,清晰準確的展現了月光下靜謐的天鵝湖畔,四只溫柔可愛的小天鵝活潑歡快的跳舞嬉戲的情景。而如果要為一段舒展、明朗的動作配上一段音樂,我們則要選擇以大三度音程為核心的樂曲,此時的音樂色彩才能與動作相符。通過視唱練耳的學習,使我們可以更好的把控動律的感覺和特征,從而更好的進行編創。
(二)節奏
節奏是舞蹈編創過程中一個最基本的單位。其同時也是舞蹈藝術表演中最為重要的表現手段,舞蹈編創如果脫離了節奏的存在,就無法編創出好的作品。音樂中的節拍,節奏對于音樂本身來說十分重要,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音樂風格、特點、情緒的形成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拍子的音樂,風格完全不同,比如二拍子的音樂緊張度相對來說比較大,給人的感覺是方整性好,表達直接,敘述性強,如果音樂速度較快,有時還會顯得比較激進;三拍子的音樂相對于二拍子的音樂來說緊張度要低得多,給人的感覺較為悠揚,表達婉轉,舞蹈性更強;變換拍子變化多端,不同拍子的音樂交替出現,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舞劇《春之祭》中,最后一個樂章的前幾個小節,每小節都在變換拍子,非常有個性。
通過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使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了解各種拍子的特點,準確地把握不同節拍樂曲的內在情緒,才能更好的來編創作品,選擇伴奏音樂。
三、關于視唱練耳針對舞蹈專業教學開展的一些想法
根據筆者本身的學習經驗來看,舞蹈編導專業學生音樂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起來感到吃力,而且,舞蹈編導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向還是舞蹈能力的提升,視唱練耳的學習提供輔助作用。因此,在音樂專業教育中練耳視唱的部分教學內容對于舞蹈編導專業學生來說并不適用,不僅浪費時間和資源,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舞蹈教學中的視唱練耳學習不同于音樂專業課程的學習,尤其是在多專業學生并存的課堂上,首先,建議教師因材施教,應對不同專業方向選擇教學內容,制定較為綜合性的教學大綱,在教學形式上盡量采用比較活潑輕松、有節奏和情感的形式。尤其在練耳的過程中,主要為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分析能力。當教師明確舞蹈專業學生對音樂理解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通過視唱練耳的相關訓練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
針對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教學中可以重視視唱練耳在舞蹈表演或編創中的實踐效果。加強視唱練耳課程的實踐和運用,發揮其對舞蹈學習的支持作用。通過音樂片段分析、音樂審美體驗、音樂與舞蹈合作表演等方式,將視唱練耳融入舞蹈實踐表演中,提升視唱練耳教學效果。例如課下作業的布置方面,針對不同的節拍節奏特點,使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動作編創,也可增加課堂展示環節,讓大家更直觀的體會到舞蹈與音樂結合的魅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促進學生視唱練耳水平的提高。
視唱練耳對于提升學生的舞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舞蹈編導方面更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視唱練耳在舞蹈教學應用過程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彼此的溝通和融合,對癥下藥,從改變傳統的對于音樂課程的認識出發,加強舞蹈專業學生視唱和聽覺的訓練,最終提高舞蹈編導學生的音樂素質,促進舞蹈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曉琳.淺談舞蹈院校音樂基礎課教學[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
[2]李寧.淺析視唱練耳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縱橫.2016
[3]楊雪.舞蹈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開展意義及實踐[J].教育研究.2015
[4]王松.普通高校舞蹈表演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5]許堯.舞蹈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特殊性及應對策略[J].藝海.2014
[6]張倩.藏族舞動律節奏之間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