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娟
摘 要:河南墜子,因主要流行于河南等中原地區以及華北的部分省市,又因用墜琴伴奏并用河南語音演唱,故得名“河南墜子”,俗稱“墜子書”、“簡板書”、“響板書”,簡稱“墜子”。它是由河南、皖北的“道情書”結合“鶯歌柳書”、結合“三弦書”發展而來,是一種以墜琴伴奏的說唱藝術。光緒年間,它遍及豫東、豫西、豫北、豫南等地,并在全國迅速發展。
關鍵詞:
一、河南墜子面臨的問題
(一)后繼乏人
隨著墜子書的衰退,比較有影響力的墜子書演員也相繼轉業和流失,這給河南墜子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現在,墜子書演員出現了隔代斷層的現象,缺乏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演員。
(二)缺少發展舞臺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以情歌勁舞為主的曲藝文化已成為主要的商業盈利形式。河南墜子這種優秀的曲藝品種,缺少發展的舞臺。
(三)演出形式單一
演員所使用的道具和墜子書的演奏樂器相對簡單,演出的舞臺設計和形式構成也較為單一,綜合起來難以達到現代人對樂曲的要求。
(四)缺少專業人才的加入
隨著學習墜子書人員的減少,系統學習曲藝編創理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二、如何保護
(一)保存
組織學者將”河南墜子“的資料忠實地、完整地、多視角地進行錄音、錄像,作為資料進行保存。要有嚴格的傳承。要原原本本地教,原原本本地學下來。認定“河南墜子傳承人”,并提供必要的經費及嚴格和定期的檢查制度。
(二)缺少發展舞臺
1.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在張君仁的《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四個層次與兩種途徑》中一文中提到:“政府機構的責任在于宏觀調控社會各界的有生力量,調撥相應經費,制定相關法規,監控整個保護過程,使保護工作由局部、零散、自發、隨意的工作狀態步入全面、規范、有序的正常化軌道。
但政府在保護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在蕭梅的《誰在保護?為誰保護?保護什么?怎樣保護?》一文中有提到:“就目前已知的由各級政府組織撰寫的各項目保護措施中大量雷同的本本主義‘,就說明了對保護對象的自身特點缺乏深入細致的田野工作“
所以文中有提到:“無論是政府或者其他組織,必須對自身的行為有嚴格的自律,必須充分意識到長期以來‘一元化思維對于各級政府制定遺產‘保護措施可能潛在的形而上學危險。”
針對河南墜子的保護工作:
a.政府應組織專家對河南墜子進行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根據河南墜子自身的特點制定保護法規條例;
b.調撥專項經費,保障對“河南墜子”的保護工作正常運行;
c.建立河南墜子傳承人個體檔案,進行跟蹤式保護;
d.動員各層次的力量,利用各種媒體機構,通過舉辦晚會或者賽事活動來宣傳保護河南墜子。
2.學者充分發揮作用
在張君仁的《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四個層次與兩種途徑》中一文中提到:“音樂學家,尤其是民族音樂學家是音樂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一個特殊層次。由于他們熟悉中國的音樂文化傳統,掌握音樂文化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因此,利用他們的知識和智慧參與保護工程的全過程,不僅是責任和義務,也是民間音樂文化得到有效性保護的重要保障。”
在喬建中的《傳人、文化生態及其他——關于“遺產保護”的斷想》一文中也有提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學術界是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針對河南墜子的保護工作:
a.對河南墜子進行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根據河南墜子自身的特點給政府提供合理意見;
b.對河南墜子的保護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
c.將河南墜子的保護作為專項而長期的課題進行專門研究,為河南墜子保護工作的有效實施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保障;
d.承擔河南墜子的一系列保存工作。
3.傳承者發揮作用
在張君仁的《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四個層次與兩種途徑》中一文中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是以聲音、形象、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身口相傳為基本方式而得以延續。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來講,‘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對于傳承者在傳統文化保護中的現狀文中也有提到:“傳承者個人的主體地位缺失,加之他們基本上沒有話語權,因此很難確認其責任和義務。”
在蕭梅的《誰在保護?為誰保護?保護什么?怎樣保護?》一文中也有提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當事人主體,在當代社會生活的語境中實際上存在的‘失語現實。”
對河南墜子保護工作做到:
a.積極配合專業研究人員,全面搜集、整理、記錄音樂及與河南墜子有關的文化活動,達到原樣保存的首要目的;
b.挑選有能力有慧根的文藝青年進行培養,盡可能使其活態生存。
c.對河南墜子進行創新。
4.學校教育充分發揮作用
學校教育在保護非物質文化事業中要充分發揮作用
在樊祖蔭的《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若干問題的思考》一文中提到:“讓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承擔起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義務。”“通過學校傳承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們懂得本民族的藝術,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感,從而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高等學校作為人類文化的傳習地,一方面要主動承擔傳承非物質文化的義務,另一方面應承擔培養保護非物質文化專業人才的義務,積極創建國家及社會文化事業急需的新學科,為國家提供文化遺產信息,積極參與文化保護的社會實踐。
在蔡良玉的《音樂遺產保護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問題》一文中也有提到:“音樂遺產保護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問題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針對河南墜子保護工作做到:
a.河南地區中小學課堂上增加河南墜子的曲目,高等院校增設河南墜子表演藝術課;
b.培養河南墜子保護和管理的人才。
三、結語
我相信,通過國家發揮主導作用,學者參與進保護工作的全過程,傳承者進行創新與傳播教學,學校增加墜子課程培養專業人才,河南墜子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1]馮光玉.“中國的音樂文化遺產保護”.[J]《音樂研究》,2006(1)
[2]項陽.保護:在認知和深層次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的前提下.[J]《音樂研究》,2006(1)
[3]樊祖蔭.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若干問題的思考.[J]《音樂研究》,2006(1)
[4]周青青.我對傳統音樂的認識和思考.[J]《音樂研究》,2006(1)
[5]張君仁.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四個層面與兩種途徑.[J]《音樂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