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召君
【摘 ?要】目的:分析微創清除術聯合尿激酶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0例。研究中依照雙盲原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微創清除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則聯合尿激酶治療,兩組患者均予以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效率。結果: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照組為68.0%,低于觀察組的92.0%,檢驗兩組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所有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檢驗各組數據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結論:將微創清除術與尿激酶聯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率,且輔助展開護理干預措施,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微創清除術;尿激酶;高血壓腦出血
【中圖分類號】R14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84-01
高血壓腦出血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此類患者會出現偏癱、頭暈、瞳孔縮小等,有時還會有休克。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急,有著較高的死亡率,需通過手術方式改善患者癥狀,清除血腫,以免再次出血,以此改善患者癥狀[1]。在現代化醫學不斷發展中,微創手術可提高治療效率,還可促進患者康復。患者聯合使用尿激酶,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分析微創清除術聯合尿激酶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護理措施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CT檢查,腦出血量超過60ml,與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相符。研究中依照雙盲原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中的男女患者有27例與23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在58至78歲,中位年齡段為(65.3±5.1)歲。出血部位:腦葉出血31例,基底節出血1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最小年齡為58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年齡為(64.8±4.9)歲。出血部位:腦葉出血30例,基底節出血20例。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類基礎性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微創清除術治療,借助CT機測量顱骨血腫深度,操作時注意避開周圍組織的血管與功能區域。將中點作為穿刺點。常規消毒后,于血腫腔內注入硅膠引流管,隨后再凝狀血腫與血凝塊內使用注射器抽取抽取40%血腫,4h后注射4ml生理鹽水關閉引流管,6h后再放開。計量引流出的液體,每天操作3次。術后第4至第7d復查患者CT,觀察患者血腫情況,徹底清除后可撤出引流管。觀察組患者則聯合尿激酶治療,借助CT機測量顱骨血腫深度,操作時注意避開周圍組織的血管與功能區域。將中點作為穿刺點。常規消毒后,麻醉處理后應用手搖鉆腦顱,植入硅膠引流管,抽取40%血腫,并在血腔內輸入2萬U尿激酶與4ml生理鹽水。關閉引流管,6h后放開。計量引流出的液體,每天操作3次。術后第4至第7d復查患者CT,觀察患者血腫情況,徹底清除后可撤出引流管。兩組患者均予以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病情觀察護理。護理人員需時刻注意觀察并記錄患者癥狀的變化,注意瞳孔大小、肢體反應以及意識狀態等。如發現患者的瞳孔出現異常,意識并不是很清楚,護理人員需應用生命體征監護儀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等。如患者表現出低血壓或血壓升高、呼吸頻率過緩等異常現象,需立即告知醫師予以處理。(2)引流管護理。護理人員應注意,引流管應保持密閉狀態,同時還需每天幫助患者更換引流袋。更換期間還應規定引流管,以免脫落。護理人員還應注意觀察引流管,以免受壓、扭曲以及血凝阻塞等,維持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和記錄引流袋的液體顏色變化,記錄液體量。護理人員應注意,引流管的開始端應高于穿刺點,末端低于穿刺點,以免穿刺孔出現漏液、反流。治療4d后,依據患者CT檢查結果確定血腫是否消失。無血腫后可拔出引流管。(3)肺部感染護理。為減少患者耗氧量,護理人員可使用冰袋、冰帽等物件,以促進腦功能恢復。同時護理人員需注意確保患者治療期間呼吸通暢。針對長時間臥床與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將呼吸道與口腔中的分泌物吸出。可使用霧化吸入或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2]。(4)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經有效治療與護理后,患者意識恢復、清醒后,護理人員便可對其展開健康教育,向其說明手術治療的效果,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對于抑郁、焦慮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展開心理護理,消除不良情緒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并幫助患者康復訓練,以便患者能夠更快的恢復。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斷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效率、并發癥發生率,記錄住院時間,并應用NIHSS量表評價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
痊愈:患者無任何病殘癥狀,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至100%;顯效:患者病殘等級在2-3級,NIHSS評分減少幅度在46%至90%之間;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18%至45%之間;無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不到18%。
1.4統計學分析
軟件統計采用SPSS19.0,并分析處理研究中產生的各類數據,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并經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率(%)來表明,組間之間的比較采用X2進行檢驗;P<0.05,說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照組為68.0%,痊愈12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16例,低于觀察組的92.0%,觀察組痊愈18例,顯效19例,有效9例,無效4例,檢驗兩組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所有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檢驗各組數據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3 討論
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微創手術治療會出現凝血梗阻,而聯合尿激酶治療,可促使血栓與血塊溶解,排出腦內,且此種藥物無毒副作用[3]。在此期間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將微創清除術與尿激酶聯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率,且輔助展開護理干預措施,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吳寶東.尿激酶聯合顱內微創血腫清除術對高血壓腦出血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54-55.
[2]佚名.微創清除術聯合尿激酶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及護理效果[J].藥品評價,2019,16(02):45-48.
[3]張廣宇.微創鉆孔引流術聯合尿激酶灌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