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針對國家實施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溝通問題,文章調查總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現狀,并分析和闡述了師生溝通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現有師生溝通狀況的方法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師生溝通;小學語文;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和學生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則對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對相應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而在各種影響因素中,師生溝通情況是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師生溝通能夠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課程內涵和思想,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培養,輕松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要求。師生良好溝通是建立在大量基礎信息上的說話藝術,小學語文老師要全面了解和分析當前師生溝通的狀況,通過換位思考,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包容,以平等的姿態跟學生共同探討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通過對學生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小學語文課教學工作創造有利的溝通氛圍。
一、師生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一)學生與教師溝通意識不強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受年齡和社會經驗所限,這方面能力相對較低,自律意識較差,在成年人眼中他們很容易犯錯誤,種種因素影響最終造成他們對老師有懼怕心理,不愿意跟老師有過多交流。在課程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這樣的情況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部分教師不重視師生溝通
由于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對學生意見和心理感受的掌握,未能以平等的姿態跟學生溝通、授課,沒有將教學工作是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這一理念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不斷強化著“教”的作用,忽視了“學”的效果。由于教學方法中重視老師教的環節,缺乏跟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對學生需求和掌握程度的誤判造成了教學工作不能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很有可能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只有單方面的灌輸和傳授,而沒有反饋和互動,對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利,影響語文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師生之間溝通不和諧
師生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師生之間有溝通交流,但是師生間的關系因不夠緊密無法形成良好得溝通氛圍和溝通效果,給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礙。這種師生之間溝通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師生之間互不信任對方或信任程度很低,容易發生矛盾,不利于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由于教師處于主動地位,經常會用壓制學生想法和思維的方式進行溝通或傳達指令,而學生由于對老師的不信任、不喜歡,最終造成小學語文課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不和諧的師生溝通往往也會影響到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 改變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現狀的對策
(一)從思想上強化教師對師生溝通意識的認識
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的思想行為、為人處事以及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的方法還不成熟,很多時候是通過模范學習周圍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慢慢塑造了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和思維方式,而小學教師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和最熟悉的成年人之一,而教師作為特殊職業,在為人師表的方面,不只是傳道受業解惑方面,而且自身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言行對小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為了優化或改善師生之間的溝通狀況,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跟學生建立良好溝通關系的重要性,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放棄居高臨下的姿態,不斷學習和加強自身修養,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取得學生的信任,讓他們打開心扉,主動探討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溝通本身就是其最主要的功能和用途之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處理好自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問題也是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提高學生的溝通意識
小學生正處在心智成長的年齡階段,思維還在不斷變化和完善,他們是不具備獨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以要幫助他們提升其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同時自己也要認識到自身交際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努力克服跟陌生人交流的心理障礙,勇于面對溝通困難,調整自身心態,有不怕犯錯誤的心理,積極跟老師溝通交流,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困擾,不要因為自己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掌握所學知識,而懼怕向老師咨詢交流,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講出自己課堂學習真實掌握情況,以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看法,也要允許學生可以有跟老師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勇于跟老師探討學習內容,化解可能產生的誤會或矛盾,進而促進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全面提升。
(三)師生共同努力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
良好的溝通技巧是打開心門的鑰匙,在小學語文可教學過程中,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方式是促進教學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必要條件,而溝通過程本身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因此就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而在這樣的正常互動交流過程中,往往語文老師是占主導地位的,所以更應該重視在教學工程中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根據本班學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比如不同的年齡、性格、性別、思維能力、家庭成長條件、理解能力和知識接受能力就要區別對待,要使用恰當的溝通技巧,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進行交流。
教師要少用命令式的語氣跟學生溝通,要有尊重學生的意識,心平氣和地跟學生進行交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加以利用,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讓學生因為這樣和藹可親的教師而喜歡上這門課程,進而努力學習達到推動語文教學發展的目的。學生跟教師的溝通不限于課堂之上,學生要把老師當成可信賴的朋友和長輩,遇到生活中的困難和疑惑都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通過探討和交流加強師生情感,更能促進師生日常溝通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通過頻繁、有效的溝通交流,教師也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各種想法和困惑,能夠準確找到影響學習的原因和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最終以優秀的成績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引導,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內心對語文課的學習動力,最終達到促進語文課教學工作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計宇;李廣.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2:72-78
[2]李美嬌.走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6)
[3]甄業虹.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
[4]雒遵恩.談小學語文陽光課堂中的師生角色定位[J].學周刊.2018(3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