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只有找準班級管理的“發力點”,才能實現高效管理,進而提升班級的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發力點
在排球比賽中,一位優秀的職業選手,總是會盡可能地將來球調控在最理想的位置上擊出,這個理想的位置,就是你的“能量”能夠最大發揮的位置,我們把它叫做“最佳發力點”。做任何事,都必須找準最佳發力點,才能讓發力的效率達到最大化,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也是一樣。
發力點一:教育學生樹立屬于自己的理想,送學生一碗心靈雞湯。
理想,應該是一個具備一定實現難度的目標。教育學生樹立適合自己的理想,就是讓學生保持一顆永遠向上的心。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受教育者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受教育者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
發力點二: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學會自己生產心靈雞湯。
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所以,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而自我教育的關鍵又在于“利用”好學生的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學生個體的自尊心,讓個體有輕微、適度的知恥感,有助于幫助個體建立起自我教育的體系和機制。當然,這個“在一定程度上”的“程度”,是強調自尊心的界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所以,對于自尊心過強的學生,也要進行反向疏導。
發力點三:成為一名有特色的教師,并去發現學生的特色。
在每個學習階段,學生都會遇到多位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教師。而不同的學生其好惡也不同,再加上學生的性格有其不成熟的一面,所以他們很難客觀地去評價每一位教師。因此,如果教師希望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那這位教師必須形成自己的授課特色,在積極正確的基礎上,力求教學模式新穎獨特,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并且,教師在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的同時,還應該努力去發現學生的特色,既包括整體特色,也包括個體特色。當今時代發展迅速,以高中階段學生為例,幾乎是三年(一屆)一個代溝。每一批學生他們的特點和喜好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師沿用上一屆的既得教學經驗去教導新一屆的學生,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關注學生群體的線性發展動向,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如果能進一步關注到學生個體的特色差異,盡可能“因材施教”,那這位教師的課堂,無疑是具備吸引力的。
發力點四:以“溫言在口,大棒在手”的方式管理班級。
優秀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班級管理的掌控力上。教育界一直有一條“三七理論”,即按照不同的區分需要,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30%和70%,當然這個是概數,不是絕對數字(以下亦如此)。我們可以借鑒這個劃分方法,在70%的時間里,對70%的學生以溫柔教育和激勵勸勉為主,這70%的學生,都是屬于心態積極且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生。而其余30%的時間,針對其余30%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有或這或那的問題),我們采取大棒在手的策略,這里的大棒絕不是體罰,而是合乎規范的懲戒措施。例如,針對班級里的違紀學生,班主任可以采取長談式懲罰,單獨和學生談話,盡量延長談話時間,以達到懲戒目的。
綜上所述,找準發力點,是為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教師只有掌控住班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以獨特魅力吸引住學生,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級。
作者簡介:劉朝聰,云南省巧家縣第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