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劍鋼
摘 要:音樂素質測評的目的是通過對測評信息進行分析與反思,從而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做出適當的調整,進而提高教與學的效能。因此,我對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進行了廣泛研究。本文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進行了思考:一是中小學多樣化的音樂素質測評方式;二是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應該堅持的原則;三是對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尋找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音樂素質測評;方式;原則;問題及對策
在教學評價體系當中,音樂素質測評體系屬于總結性評價,由于音樂素質測評對于音樂的教與學具有一定的監督和引領功能,因此在中小學開展音樂素質測評有利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樹立最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師生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創造有利的條件。所以說,對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積極意義的。本文首先對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的方式及遵循的原則進行了簡單闡述,最后對測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中小學多樣化的音樂素質測評的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摒棄“知識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注重發展核心素養。體現在音樂新課程標準中就是把音樂活動的方式進行了劃分,具體為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與之相應的音樂素質測評的方式就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是應該通過答題、聽辨、談話、表演、音樂創造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音樂素質進行測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較為全面而準確的評價。
答題式測試的方法是指為被測者提供一套試題,特別是要提供一些客觀題,這樣可以對學生所掌握的音樂知識的程度迅速做出判斷。音樂學科的基礎知識的考核比較適合使用答題法,因此諸如音符的時值、辨別音樂的記號、分辨各類樂器、識讀樂譜方面知識都可以設計成客觀題,通過ABCD單項、多項選擇題就可以對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做出評價。對于這些有固定答案的題目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讓學生進行在線答題,或者使用移動互聯網絡讓學生通過手機或iPad等移動終端來答題。聽辨式測試的方法是要了解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和辨識度,這是對學生“音樂耳朵”的測試。音樂歸屬聽覺藝術,在聽覺活動中學生不斷感受和體驗音樂。聆聽音響是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所以在測評時也依然要利用音響。這種測試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習慣,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最終提升他們分析、表述、評價音樂的能力。談話式的測評方法是當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了共鳴而想表達時,通過談話的方式,使學生對音樂知識實現內化,并對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做出評價。音樂作品表演的測評方法是指學生通過演唱和演奏對音樂進行二度創作,從而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音樂創造的測評方法是學生通過發揮想象力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作,或為音樂作品創編新的節奏形式、律動,甚至用舞蹈的形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等。
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的測評方式和方法豐富多樣,在實際測評中,我們應該根據測評內容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方式展開測評。
二、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要堅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選擇測評內容的原則。音樂新課程標準制定了詳細的“三維目標”,在選擇音樂素質測評內容的時候,我們應該圍繞“三維目標”,從不同的維度出發,選擇相應的測評內容。
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原則。測評的科學合理體現在測評試題庫難易有梯次上,體現在測評方法的科學性上。對于試題庫的建設,我們應該圍繞教材,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根據不同的年級設立不同的測評題庫,并設計有針對性的題目,只有這樣才能測評出學生真實的音樂素質。在測評方式方法上,我們應該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而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對學生的總體水平做出有效的推斷。
要堅持音樂素質測評多元化。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不僅要有結果性評價,還要有過程性評價;不僅有量的評價還要有質的評價;不僅要有測試者的評價,還要有被測者的自評。從而使音樂素質測評真正推動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潛能開發,最終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如在聽辨式測評方法中,雖然要求讓被測者說出作品的名稱,但是當被測者雖未按要求做答,卻說出了作品由何種樂器演奏或主奏,說出了演唱形式是重唱、獨唱、合唱等,這些都反映了學生聽辨的真實水平,應該不拘泥于統一的標準答案而酌情給分。
三、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在往年的音樂監測工作中,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網絡在線答題和特長展示兩個板塊。下面對這兩個板塊監測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給出解決的對策。
(一)欣賞題失分高,因此要加強音樂傾聽教學
在音樂監測工作中,我們發現有很多學生在欣賞題中都失了分。在欣賞題答題的過程中,雖然測評教師一再提示,但學生仍然無法說出作品屬于哪種風格、使用了哪些樂器來演奏,更不知道作曲家的名字。對此,我們應該加強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重點要加強音樂傾聽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準確判斷音高、音長、音強和音色,增強他們感受音樂節奏、旋律和調式的能力。在聽辨方面,重視音樂要素、音樂體裁、作曲家及作品的聽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教會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方法和技能。
(二)演唱無美感,因此要加強音樂的審美教學
測評中,有的學生唱歌毫無美感可言,只是念著歌,一點感情都沒有融入其中。這說明學生缺乏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在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達到美育的目標。為此教師應該重視音樂情感的培養,使用情境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親自參與、親身經歷中體驗音樂的情感內涵、體驗音樂的意境,最后用最自然的聲音和狀態,充滿情感地唱歌,達到“會唱歌”的目的。而教師也不要扮演一個無關的旁觀者,而要做一個美的示范者,用自己高超的藝術表現力來感染自己的學生。
(三)音樂學習方式單一,因此要不斷推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在考查學生的欣賞能力時,測試中的題目要求是關于影視劇的主題歌曲,當學生被問及“你喜歡看影視劇嗎?有沒有一部影視劇中的主題曲給你留下較為難忘的印象”時,很多學生只回答了“我很喜歡看影視劇”,而對于其中主題歌曲的評價卻“惜字如金”。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僅僅局限在了教材上,在日常中生活中的積累相對欠缺。那么在音樂教育教學中,我們就應該注重開發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在教學中教師將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與音樂知識的學習進行融合,可以有效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摒棄“師傳生受”式的知識傳遞教學方式,使自主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真正落地生根。當然,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發揮自己的特長,激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點撥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學的效度。
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的方式具有多樣性,從而使測評能夠更加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學生的音樂素質;在音樂素質測評中堅持教學目標導向、堅持科學公正、堅持音樂測評綜合性的原則,有利于使測評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可以使音樂素質測評更好地發揮監督和引領教與學的功能。本文還對新時期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可行的解決之策,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財軍.中小學音樂素質測評帶來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7,01:25-26.
[2] 魏瑩瑩.論中小學生音樂素質測評,提升學校音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31-32.
[3] 劉敏煥,魯豐.測評并重 人才之果更繁盛—銀川市興慶區美術素質測評后記[J].寧夏教育,2017,Z1:23-24.
[4] 魏瑩瑩.論中小學生音樂素質測評,提升學校音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31-32.
[5] 高紹水.藝術素質測評視域下中學生音樂素質提升途徑研究—以章丘區文祖中學為例[D].魯東大學,2017.
[6] 田琪.音樂課堂評價制度的建立—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施方法研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09:15-17.
[7] 郭聲健.論“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實施背景與基本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2017,07: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