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萱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我國教育事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音樂作為美育和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對小學音樂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在全面分析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嚴密思考和大膽創新,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一、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小學的課程設置中,音樂課作為陶冶情操的藝術類課程,并不與學生的考試升學直接掛鉤,因此一直是一門輔助課程,在各種主要科目面前,顯得微不足道。雖然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素質的提高,逐步認識到加強小學生美育的重要性,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在實際中,仍然存在著課程量不足、隨意替換、課堂松散、管理不夠嚴格等各種問題。
(二)教學內容設置不夠合理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的音樂課沒有具體的課程要求和計劃。而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偏重書本知識,常常浮于表面。缺乏對實際音樂的鑒賞。沒有對實際音樂的感受,沒有真正聆聽和欣賞音樂的課堂是不完整的,是無法真正起到教學作用的。
(三)教學方式枯燥單一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很多音樂教師喜歡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書本知識授課,導致學生的學習模式過于機械化,并且課堂組織模式單一,基本以教師講授為主,仍然延續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禁錮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影響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課堂氛圍枯燥沉悶,大大的降低了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新課標的提出,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小學音樂課堂進行改革,是提高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養,這就意味著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無法適應教學的需要,必須更新教學理念,采取有效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索
(一)深入思考準確定位,全面把握學科特點。教師要從自身入手,深入思考,積極創新,全面把握教學改革新要求
要想使小學音樂課程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首先學校和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深入思考,轉變觀念。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學科進行重新審視和思索,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對課程進行創新;要找到目前音樂課程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整改的計劃和方案;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提升,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保證音樂課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師要更加關注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不是簡單的會唱一首歌或僅僅了解理論知識。其次,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案等逐一創新,要將音樂課程與美育、德育相結合,讓小學生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其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優良品格。
(二)拓展內容創新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
新課改要求小學音樂課要將傳統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法。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場所,在寓教于樂中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以下教學法引入課堂。
1、情景教學法。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與所教授內容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和學習。例如在學習童話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將大家帶入到童話的世界中,還可以增加角色扮演的環節,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童話主人公的心境,從而更好的理解所學歌曲。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的學、快樂的學,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輕松愉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
2、探究學習法。在新課改中,對鼓勵小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給予了明確的規定,對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沒有太多的要求,僅是將書本上的樂理知識和歌曲教授給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基本上為零?,F階段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學習法,鼓勵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樂理知識進行簡單的創作,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加入到音樂中,從而更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組合作法。傳統的音樂課堂中,較少使用到小組合作法,課堂上學生只能以個體為單位,憑自身的理解去學習和掌握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學習過程比較枯燥。小組合作法,可以將零散的個體連接在一起,通過分組和小組競賽的方式,讓每個成員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在相互比拼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喜愛。
(三)多方考量多元評價,做好課上課下教學評價工作
新課改中要求,音樂課程要把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提升審美情趣放在首位。音樂教師必須從單一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從片面的知識技能考察轉變為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技能相結合的綜合性考察。傳統的小學音樂課評價主要由教師來進行,偏重于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評價,內容簡單且手段單一,學生往往會唱一首歌、會演奏一首曲子即可,評價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個學生的音樂素養,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因此,未來的音樂課堂,要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將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過分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和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自評與互評中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在自然活潑的氛圍中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 郁燕娜.課程標準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音樂教學方法[J].學苑教育, 2015,20:80.
[2] 楊麗莉,肖楊,張天星.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研究[J].音樂時空,2016,07:187-188.
[3] 林鳳婷.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8,01.
[4] 張向東.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與策略分析—基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