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玉
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來,文化旅游產業被視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借助發展文化旅游業,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的美譽度和競爭力。然而,隨著文化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也逐漸出現了很多的規劃性問題,讓發展文化旅游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基于此,本文對文化旅游產業規劃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旅游產業;規劃;思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旅游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規模最大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產業之一,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顯著提高。文化產業作為代表國家的軟實力的重要產業,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一直以來備受黨和國家的重視。
一、旅游產業創新的內涵
所謂旅游產業創新,便是在旅游的原有產業和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升級,或是更換服務模式,是游客獲得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旅游體驗。旅游產業創新作為創新的一類,自然擺脫不了創新應具有的新穎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并包含新穎性和應用性兩個特點的行為和結果,即前所未有的或首次出現的被商業化或實踐應用的行為或結果。旅游產業創新包括產業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營銷方式創新和旅游產品創新等。
二、文化旅游產業規劃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系統、科學的產業規劃相對缺乏
長遠、科學的戰略規劃是產業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而且,對于文化旅游產業而言,政府是該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在文化旅游業發展實踐中,政府發揮著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完善行業標準的積極作用。盡管海南省的文化旅游業有一定的戰略規劃,但是,這一規劃不夠深入全面,很多重復建設的現象。比如說,最近幾年,海南省的各種旅游節慶活動持續增加,但是,這些活動的內容沒有新鮮感,形式不夠多樣化,綜合競爭力不高,之所以產生這些現象,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而言,前期的規劃不夠科學,致使各地出現了惡性競爭、定位不明確、目標不清晰、重復性建設等不良現象;二是,各部門都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規劃的看法不一樣,大大降低了規劃落實的實效性。
(二)旅游產品創新遇到挑戰
旅游服務方面,旅游服務存在“格式化”問題。游客對于旅游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全部或更多的旅游資源,旅游正在從長時間的“出差”轉變為短時間的“享受”。數據顯示自助游比例和規模正在不斷追趕團游,團隊旅游向散客旅游轉變,背包游和自駕車游興起。觀光旅游產品,如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城市風光等依舊占據主要旅游產品市場,度假旅游產品,如山地、溫泉、鄉村、野營等正在不斷趕超,游客開始追求高精神層次的旅游產品。游客在食宿、娛樂、交通方面的消費占比正在不斷加大,景區等存在落后甚至退步現象。
三、問題解決對策
(一)宏觀耦合聯動的路徑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聯動需要與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聯動是企業之間進行資源要素交換和重構的過程,因此在耦合聯動的過程中需要與區域范圍內經濟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戰略相適應,繼而促進區域內的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市場經濟環境下,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聯動中能夠帶動區域之內的其他產業發展,因此在聯合計劃及方案設定中應將整個區域內地額發展戰略結合其中。其次,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聯動應該與旅游地點的形象設計相吻合,即公眾認知的、抽象的評價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相吻合,繼而在區域范圍內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之間相互產生積極作用及影響。
(二)加強并創新文化產業融合,其他產業要保證穩步上升
應發揮政府的作用,推進文化建設,加大投入,擴大文化創造力影響力。同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市場活力,改進和創新旅游活動模式,從而吸引游客前來體驗,以此來恢復北京文化旅游的巨大優勢。將體驗性文化旅游活動作為發展重點,創新體驗的方式和內容,提高北京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也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流行元素結合,利用高端科技和現代服務吸引旅游者,例如,AR以及VR技術等,同時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合作,將北京文化向更遠的范圍推廣。其他產業如農業、住宿、餐飲、購物和醫療等大火產業在保持發展的基礎上,應穩步創新,爭取更多盈利。
(三)技術創新在旅游產業融合中的作用
隨著人類社會科技水平的進步以及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增強,技術創新在支撐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作用日漸凸顯,新技術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范圍不斷拓展。在技術創新的作用下,旅游產業不斷催生出更多的新業態和新產品。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新材料的發明、節能環保技術和聲光電多媒體技術的不斷升級,它們在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整合相關產業資源、創造新產品新業態和提高游客的體驗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一旦離開了現代新技術,旅游產業難以實現較高層次的融合發展。可以說,新技術的出現給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創造了重要的條件,使得旅游產業在選擇融合對象方面有了更多的空間。
(四)注重宣傳推介,強化文化網絡營銷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旅游+文化+互聯網”模式能夠給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生機。基于此,一方面加快推進“旅游+文化+互聯網”模式,全面實現文化旅游景區咨詢、訂票、導覽、解說、營銷、服務智能化和信息化。同時,注重利用微信、微博、微視頻、微電影以及貼吧和網站平臺等進行宣傳和推介,并注重對游客反映問題的即時反饋,游客在網絡和平臺上對自己旅游體驗和經歷的自發傳播和評價已成為其他游客選擇旅游景點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要注重互聯網大數據和電商平臺的建設和使用。宣傳旅游文化的旅游綜合電商平臺—八喜旅游網,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成功踐行者,已逐漸成為省內知名的成功典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和矚目的成績,各地市文化旅游景點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八喜旅游網的成功經驗,朝著全域化和智能化的目標努力,通過網絡營銷推介,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五)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
就目前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定位不清晰等問題,各政府部門應盡快健全科學、細致、有效的產業發展規劃,科學進行文化旅游資源的鑒定,成立資源數據庫,同時,在這一基礎上,結合資源、地區的不同,進行細致、科學地規劃開發,在海南省,有很多獨具特色且優質的文化旅游資源,可用合理產業規劃為指導優化配置使用優質資源,發揮后發力量,大力發展特色十足的文化旅游業,讓海南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得以快速提升。
四、結語:
基于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及旅游產業的耦合聯動是主要的發展趨勢,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構建中央休閑區、文商旅綜合體、大型文化主題園區等。現階段的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合作中扔存在合作領域狹窄、合作機制不到位、服務融合滲透不足等問題,因此現階段文化旅游產業與市場經濟的需求及要求不完全適應。
參考文獻:
[1]敖登.實現民族文化旅游健康發展的相關建議[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01):119.
[2]敖登.淺談民族文化旅游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1):31.
[3]劉朝鋼,陳斯琪,郝婷,陳筱雅.對西南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2):36.
[4]張志棟,王潤蓮,蘇志剛.推動內蒙古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思考[J].北方經濟,2018(12):50-53.
[5]陳少峰,侯杰耀.文化旅游產業的最新發展動向[J].藝術評論,2018(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