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念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作用。方法選擇本院心血管內科2018年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觀察組臨床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臨床護理常規開展,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投訴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有效率、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后,可有效的提高護理效果,提升護理質量,增強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應用
引言
心血管內科疾病在臨床中的種類比較多,例如,冠心病、高血壓、腦出血、心臟病等,這些都是臨床中的高發病癥,并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此類疾病在治療后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在恢復的過程中還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并發癥,若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出現不良狀況,更加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護理模式改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心血管內科2018年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患者124例,男64例,女60例;年齡38~81歲,平均(56.3±5.7)歲;疾病類型:高血壓病45例,冠心病32例,風濕性心臟病22例,心力衰竭14例,心肌梗死11例。納入標準:均為住院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伴有精神障礙、溝通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實施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存在不良心理的患者,應該給予心理疏導,并多于患者溝通,家屬以往治療成功案例,使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升,并使不良心理消除。與此同時,還應該保護患者隱私,并盡量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2)實施生理護理。心血管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生理、病情以及生命體征的狀況進行密切關注,并對患者容易出現的腸道疾病進行關注和預防,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其胃腸蠕動較弱,護理人員可定期對患者進行胃腸部位的按摩,并囑咐患者于清晨取適量溫水進行服用,除此之外,還要避免患者出現墜床、壓瘡等情況發生。(3)實施環境護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安靜、舒適、衛生的環境進行修養,從而使患者的休息質量得到保障,所以護理人員應保持病房衛生清潔,保持通風,并適當調節室內的濕度和溫度,從而保證患者的休息質量。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分別為總體滿意率、并發癥出現率、住院時間以及癥狀消失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本院數據統計所使用的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效果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護理投訴率、護理糾紛率、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投訴率、護理糾紛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中,心血管疾病非常常見,在不斷提高經濟水平以及改變人們生活方式過程中,逐年增多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提高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已經對患者生活及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心血管疾病相對較為嚴重,治療時,不僅醫療治療和生理治療要開展,心理治療也應該進行,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目前,在我國中老年人中,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占據60%左右,人們廣泛的關注該疾病,并大量的研究了疾病治療工作,治療模式已經形成多種,臨床應用效果均比較高。不過,在護理標準方面,統一標準尚不存在,而護理未能恰當開展情況下,醫療糾紛容易發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人群,其在性格、文化水平上的差異非常大,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再加上較大的工作量、長時間處于疲勞工作狀態,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影響護理效果。為改進護理工作現狀,本院心血管內科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相比,顯著減少護理投訴及護理糾紛事件,提高了護理效果,增強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優質護理服務屬于新型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個體情況、個體需求出發,制定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且護理服務提供時尊重患者性格差異、文化差異等,和藹可親的與患者溝通,形成和諧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結語
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是對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提高心血管內科整體醫療服務治療的重點部分。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貫穿患者治療的整個過程,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時間因個人、藥物、治療方式、疾病類型等諸多因素而異,且多數疾病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康復、控制以及預防等都十分重要,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開展,有效擺脫了傳統護理工作模式的弊端,更為細致、全面的進行醫療護理,并且能夠針對性展開護理工作,為患者的恢復和預后奠定了重要基礎。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也證實,心血管內科實施優質護理,能夠增加護理滿意率,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值得臨床實踐應用。
參考文獻:
[1]毛祚燕.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8,33(9):120-121.
[2]程麗萍.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6):172-173.
[3]夏紅娟,郭麗艷.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8,13(10):175.
[4]李劍萍.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10(4):168.
[5]周巧萍.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2(2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