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信用體系的構架等發面都亟需完善。本文就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希望互聯網金融這一時代產物能夠不斷地向前發展,更好的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投資和理財產品。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風險控制 信用風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金融行業進入了“互聯網金融”時代。互聯網所具備的信息傳遞的高效、便捷、精確等特性,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支付和投資手段。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其帶來了一系列風險,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這一工具,趨利避害,創造出更多更便利的投資理財產品便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風控弱
由于互聯網金融沒有統一和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聯接,也沒有信息共享的機理,因此互聯網金融不存在像銀行一樣風險控制和合規機制,也就更容易使得風險頻發。同時,在監管方面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處于起步階段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方面還相當薄弱,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建立起來,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也處于摸索階段,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政策和法律風險。當前,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低,導致行業內公司質量良莠不齊,缺乏相關的從業經驗,風險控制意識和管理能力便成為交易主體發生金融風險的薄弱環節。
(二)信用風險大
首先,我國的信用體系的不完善,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的社會信用體系更是無從談起,互聯網金融的違約成本較低,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獲取成為信用系統建設的制約瓶頸。在現有的社會信用系統數據庫中,實際上遠遠不能達到全面有效進行正常的金融信貸業務的開展。
其次,互聯網金融極易發生惡意騙取貸款等惡劣行為,一些網貸平臺的準入門檻較低以及監管的缺乏,互聯網金融蘊藏著嚴重的風險隱患,這些都成為了不法分子從事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溫床。個人信息的保護不能僅僅依靠道德的制約,必須得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包括信息采集、制度建設、信息共享、有效銜接等環節①。
最后,網絡安全問題仍然不可忽視,風險很大。互聯網不可避免的存在黑客的攻擊等,因此,網絡的正常運行便會影響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轉,這也威脅到了交易和服務的資金和信心安全。
二、解決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
1.加強技術風險管理
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為服務平臺,依靠發達的計算機系統,一方面,由于計算機通訊系統技術本身的特性,始終沒有一個終極完善的系統,而是不斷在前代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計算機本身的安全性不牢,另外還有各種計算機病毒和電腦黑客的攻擊,因此極其容易地發生系統性風險,因此容易引起交易資金的損失②;另一方面,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軟硬件等基礎設施絕大多數都是從國外引進來的,在這種高科技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還相當匱乏,在技術選擇面上的依賴性較強,所以極易被國外的技術控制,我們也缺乏相應的應對方案,這也對我國互聯網金融埋下了一個風險的種子。因此,我們需要在這方面提高軟硬件的設計水平,逐步地擺脫對外的技術依賴,發展自主的技術。同時,加強行業間的交流與溝通,以及技術合作,減輕技術風險。
2.加強業務操作風險管理
通過互聯網金融進行業務的過程中,由于對操作規范和要求缺少一定的了解,就會造成交易主體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可能導致交易過程中的流動性、支付結算的中斷等問題的出現。交易主體在交易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一些操作上的失誤,對客戶或是金融機構而言,這些都會造成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操作過程中的風險,當這些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是集中爆發,因而,我們需要加大對信息披露,建立個人和企業的信息管理體系,構建安全性能更加牢固的網絡安全體系,同時,也要加強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操作規范與流程化①,形成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體系。
(二)促進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的協調
1.促進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協調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地向前發展,金融業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也越加密切,今后金融產品與服務將更多的依托于互聯網技術,世界各國金融機構都想盡快在這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擴展自己的金融服務。然而,由于互聯網金融本身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同時監管者也對其監管存在著很大的難度。一方面,監管機構既要保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最小化,另一方面,又承擔著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發展,所以,如何在這二者之間尋求一個 新的平衡點,這既是對監管當局提出的一個難題,也是當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一個阻礙,既要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又不能過度的抑制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建立統一安全有效的監管體制和鼓勵創新的制度設計,對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促進消費者權益與金融機構利益的協調
金融具有資源重分配的作用,在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之間,也出現了利益的充分配過程。因此,監管當局既要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維持市場信心,也要維護好金融機構的權益。消費者是互聯網金融市場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礎,但其在市場交易中處于信心弱勢的一方,如何做到讓金融機構做到最大化的信息披露,也要做到市場秩序維護者的角色②步伐。
3.促進國內與國際監管的協調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世界的金融業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在全球范圍內,像消費者提供各類金融產品與服務。因此,這也對金融業監管當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另外,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金融業帶來沖擊,金融風險可以更快速的傳至全球,單獨依賴某個國家或是企業是遠遠達不到技術或是管理上的安全性的,這就是需要監管當局具有全球化意識,加強金融監管當局間的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①,然后將權責利分配到各個國家或是地區。因此,現階段應努力探尋國際間的合作渠道,加強溝通與管理,促進互聯網金融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注釋:
①喬玉梅.互聯網金融發展與風險管控研究[J].海南金融.2014(3).47-48
②王艷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監管[J].西部金融.2014(2).78-81
①龔明華.互聯網金融:特點、影響與風險防范[J].新金融.2014(2).8-10
②王召.“大數據”: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爭奪的焦點[J].中國農村金融.2013(12).44-45
①付翁.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及其發展趨勢[J].中國連鎖.2014(6).137-138
參考文獻:
[1]于健寧.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人民論壇,2014(3)
[2]謝清河.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3(9)
作者簡介:
李泓德(1997—),男,漢族。籍貫:貴州遵義,單位:四川工商學院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