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琴

摘要:目的:分析針對性護理在PICC導管留置管患者處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5月146例PICC導管留置管患者,隨機分為針對組和對照組,針對組利用針對性護理進行PICC導管相關靜脈血栓的護理,對照組利用傳統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差異。結果:針對組總有效率96.38%,對照組總有效率72.29%,差異明顯(P<0.05)。結論:PICC導管留置管在臨床應用較多,出現靜脈血栓主要由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狀態等原因,本文利用針對性護理為患者進行靜脈血栓的處理,取得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PICC導管留置管;針對性護理;靜脈血栓;致病原因;處理措施
PICC導管留置管是在外周靜脈中,置入靜脈導管,以減少外周靜脈穿刺,改善患者輸注效果的處理措施,但隨著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穿刺導管留置時間不斷增加,由PICC導管留置產生的并發癥也隨之出現,其中靜脈血栓的發病率較高,危險性較強。PICC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在發病后,需通過更加有效的措施避免靜脈血栓造成不良影響,并盡快幫助患者清除血栓[1-2]。針對臨床上PICC導管留置管產生的靜脈血栓的原因開展分析,認為從源頭杜絕患者靜脈血栓的產生,是保證患者留置管使用安全的關鍵,本文對所選PICC留置管患者中,出現靜脈血栓的患者開展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總結患者出現經脈血栓的原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8年1月-2019年5月166例PICC導管留置管患者,隨機分為針對組和對照組,83例/組。針對組男42例,女41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55.07±14.83)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5.02±1.98)年,留置管位置:貴要靜脈置管61例,肘正中靜脈置管17例,其他靜脈置管6例。對照組男39例,女44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59.17±12.83)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3±2.87)年,留置管位置:貴要靜脈置管61例,肘正中靜脈置管17例,其他靜脈置管6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利用普通護理,針對組利用針對性護理。包括拔管護理、飲食護理、穿刺位置護理。
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PICC置管、靜脈血栓之間的關系,保證患者依從護理,保證病房環境,并利用心理疏導完善護理工作。
拔管護理:在確診患者出現PICC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后,擬行抗凝治療后,需立即為患者開展拔管護理,拔管時積極與患者溝通,告知患者靜脈血栓的危害,并告知患者拔管后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積極配合拔管處理。
飲食護理:患者拔管后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并在重新選擇位置置管后叮囑患者大量飲水,并食用水果和蔬菜,保證飲食清淡,營養豐富,減少患者由于飲食不當對留置管創口產生刺激,也減少患者由于高脂飲食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或影響血栓治療。
穿刺位置護理:拔管后叮囑患者不可沾水,固定好留置管后不可隨意挪動,且叮囑患者隨時與護理人員溝通,積極、盡快解決患者的不良反應,在患者重新選擇留置管位置后,也需要為患者開展穿刺位置的護理,避免患者再次出現血栓,給予康惠爾透明敷貼貼予PICC穿刺點上方預防靜脈血栓,并予每日兩次沖管,以脈沖式及正壓封管,每周二次更換敷貼,預防血栓形成。
1.3 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靜脈血栓消失,未見復發且未見并發癥;有效:患者靜脈血栓清除,出現并發癥但及時處理;無效:患者靜脈血栓未得到有效清除,或出現嚴重并發癥;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對比兩組靜脈血栓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靜脈血栓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數±標準差(`x±s),t檢驗,計數資料:總有效率,率(%),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針對組總有效率96.38%,對照組總有效率72.29%,兩組靜脈血栓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差異明顯(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PICC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臨床高發,患者發病后存在水腫、肢體疼痛等癥狀,嚴重時造成患者腦梗死,不但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與治療,還造成患者劇烈疼痛,無法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對PICC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的發病原因開展分析后發現,患者如在穿刺時出現血管壁損傷,容易造成血栓產生[3]。且如患者由于原因等因素產生血小板功能異常,血液高凝狀態等,也會造成PICC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的產生,如患者存在靜脈血流瘀滯的問題,也會造成患者存在PICC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4-5]。上述原因中,以血管壁損傷、血小板功能異常、血液高凝為主要的發病因素。本文對所選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針對性護理的作用在于,能夠增加護理人員對患者靜脈血栓發病原因的掌握能力,在處理和護理工作中更加專業化。加大了護理工作的針對性,本文研究中針對組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血栓消失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均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新娟,郭杰,田素齋.精細化護理預防惡性腫瘤化療患者PICC相關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8,39(05):594-597.
[2]齊榕,鄒愛芳,陳雪帷,曾圣燕.9例頭頸腫瘤患者經PICC輸注欖香烯致4級靜脈炎并靜脈血栓的護理[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5):139-141.
[3]周華,劉扣英,崔焱,PICC導管異位與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的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4,29(8)20-22.
[4]王朋朋,應燕萍,吳林秀,凌瑛,黃惠橋,陳國連.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帶管腫瘤出院患者兩種導管維護方式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03):296-301.
[5]霍玉青,郭英,秦芳,劉長民.改良《PICC相關靜脈血栓風險評估表》對腫瘤患者風險預測效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