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
關鍵詞:聲樂;演唱技巧;情感表達
對于所有學習聲樂的人來說,都應當了解聲樂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之間的密切聯系。追根到底,表達出歌曲中的情感精髓是演唱的最高境界,也是表演的最終目的,而情感的完美呈現需要專業的演唱技巧做技術支撐因此,聲樂演唱號隋感表達相互影響。在演唱過程中,如果單一的追求情感而忽略技巧,則會讓音樂失去審美觀,如果為了追求技巧的表達而忽視了情感,最會使得歌曲缺乏感情。
一、技巧與情感的重要性
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從各個角度去品鑒都是完美的,所以在追求恰當的發聲的同時,還要投入相應的情感。缺少技巧,情感無從附著,缺少情感,再好的技巧也是蒼白無力的,因此,情感和技巧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任何一個都是作品的缺陷。為了讓歌唱技術與情感完美結合,我們在訓練時,可以將有意境的歌詞融入聲部練習中。舉個例子:我們分析《小河淌水》這首歌的時候,發現這首充滿意境的歌上下句段表現出不同的情感,上句曲調高昂,節奏自由,讓人感覺到悠然自得;下句旋律柔婉,節奏從容,讓人覺得情深意濃。分析出意境之后,用這種意境來統一聲音,最后用情感帶動聲音。從歌曲演繹的藝術講,聲音只是語言層面上的表達手法,唱歌的終極效果是要達到用“聲”訴“唱”、用“唱”顯“情”。注明詩人白居易曾寫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聲”,這句詩表達了先祖們對聲音和情感格外注重。特別是在表演傳統民族歌曲中,表演者會使用到獨具民族特色的聲音,同時配合音樂所用一些眼神和手勢,不僅刺激了觀眾的視覺、聽覺神經,也表達了歌曲的思想內涵,都使得音樂的表達效果更豐富。
二、把握作品的內涵
一首歌中,歌詞是最主要的部分,歌詞的語言藝術關系著整個歌曲的情感方向,往往一首歌曲在只看歌詞的情況下,就能體會到創作者想要傳遞的情緒,就像讀一首詩一樣,只需要從文字表面,就能感受出字里行間的情感,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愫。毫不夸張的說,通過語言就能完全呈現出事物的內在情感。由于歌詞在歌曲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歌曲被創作者們賦予了強烈的情感,通過歌曲來傳遞情感,讓聽眾在不同角度上受到影響。每一首歌在表演之前,都應該認真的分析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掌握整首歌的編曲架構、曲調形式和節奏變化等,認真思考每個部分要采用哪種演繹方式,才能最直接最徹底的表達歌曲的情感,所以,“不唱無情曲,不為無情唱”,這是每個音樂人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一個優秀的歌手必須具備精湛的演繹技巧和對情感的揭破能力,但是擁有這兩者的不一定就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因為一名優異的表演者,還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情操、生活閱歷、藝術修養,需要真真切切的體會到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刻意的偽造某種情感就像修建一座空中樓閣,經不起推敲,只有從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實、最自然、最無可挑剔的。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通過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來輔助我們對情感的掌握。比如說《孟姜女》這首音樂作品,其創作時代是在秦始皇在位時期,當時秦始皇正為修建長城而抓走大量壯丁,民怨極深,這首歌就是對百姓的反抗精神的真實寫照。該曲由四個部分組成,描寫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孟姜女不遠千里尋找丈夫的這一段,這一節著重講述了孟姜女的尋夫之路的艱苦和不懼困難的艱辛,運用了大量的長音,所以,演唱者在表演的時候氣息功底一定要深厚,底氣要足,否則無法演繹出一種雖不知前路如何,但依舊尋找丈夫的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感,更無法表達出得知自己辛苦尋找的丈夫已經離世的崩潰。
三、以情帶聲,追求忘我境界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演唱者,他們在舞臺上僵硬地站著唱歌,僅僅是用正確的音調把歌詞唱了一遍,整個演唱過程中面無表情,四肢無處安放,眼神慌亂,絲毫感覺不到演唱者想要表達什么的情感,或者是在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旋律中,情感的表達忽然停止,做著一些與情感毫不相關的動作,在歌詞演唱結束后匆忙下臺,留下似乎很多余的尾律,破壞了整個歌曲的情感完整度。音樂的演唱作為舞臺表演的一種,不僅僅要表達歌曲的情感,還要注重整個舞臺的演繹效果,在表演的過程中,給觀眾的不只是聽覺體驗,還有視覺體驗,巧妙地添加一些舞臺動作,吸引觀眾眼球,帶動觀眾情緒,營造出與歌曲情緒相符合的藝術氛圍,這才能讓聽眾欣賞并享受音樂藝術。沒有理解歌曲的意境,沒有創造性的舞臺情景,沒有情感的演唱,就是被動的音樂表演,這種表演是無法得到觀眾肯定的。那么要怎樣讓舞臺效果更好呢?首先,必須分析清楚歌曲的情境,對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境設計,其次,在表演過程中保持輕松自然的狀態,保證情感的真實流露,而不是刻意偽造,把握歌曲中的表演方式,讓自己感覺置身于歌詞所描繪的情境中,最終達到忘記真我的狀態,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忘我”。
結論
任何學習都是沒有止境的,在聲樂的探究之路上,我們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窮盡畢生精力去探尋音樂的魅力,發現新的演繹技術,讓音樂作品能更好的呈現出本身的情感,從而賦予他們時代的生命特征。只有讓音樂技術與情感相互融合,才能讓歌曲的表達更加細膩,更加獨特,最后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藝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