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玥
關鍵詞:以人為本;學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工作,其中管理者是人,管理的對象也是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是“實踐轉向”與“人文關懷”之間的融合。新時代下,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已然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預期。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不但得不到理性的效果,往往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高校學生管理的每一次實踐當中,是正確引導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科學性的關鍵。
一、人本視角下的高校學生教學工作管理
新時代下,由于社會競爭和就業帶來的壓力,當代大學生可能更加看重個人的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相對來說缺少一些社會整體價值實現的需求,缺少一些集體的榮譽感。但是,這些變化未必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因為當社會中一部分人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時候,社會的整體價值自然會得到向上的發展。另外,隨著社會思潮的轉變,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的思想也開始轉變,他們不再期待依靠父母完成就業,轉而選擇自己尋找合適自己的發展空間。因為新形勢下社會整體的風氣對當代年輕人的要求就是不努力就要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他們的思維行為都更加偏向實用主義,而不是只會提出一些空中閣樓似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高校作為一個資源整體,自然有社會賦予其的角色和責任義務,其中教學環節是高校傳統的管理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高校的作用之一就是為了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獲得理論知識,提升相關技能,豐富人生經驗,從而更好更完整的走向社會。新時期下,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視角,傳統教育形式的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高校就像是一座橋梁,鏈接著青年人成長過程中從高中時期的青澀懵懂到步入社會成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期。從以人為本的理念來看,學校作為管理者應該更加注重被管理者——大學生的看法。不能一味的強調灌輸知識,教師除了完成教書的責任更要把握好育人的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思考大學生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真正的落實黨和國家所要求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人本視角下,學校應該更加注重加強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建設,不同類型的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重點院校可以注重培育學生在學術領域方面的研究,二本院校則應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但是無論學生的自身有什么樣的差異,高校都應該讓他們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得到充分的發展。當然了,理論知識的傳播永遠是最寶貴的,也是學校最重要的使命,如何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做到真正的浸入思想也是人本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需要面臨的問題。
二、人本視角下高校學生日常工作管理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剛性管理體現的最多的或許就是學生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包含許許多多的瑣事,需要管理者極大的耐心與工作熱情。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從安全角度還是從法律角度來考慮,學校需要相當的規章制度來輔助管理,而規章制度本身就一定會帶有剛性管理的色彩。但是同時,傳統的擁有絕對權威的管理者已不再適用于現在的高校管理工作,管理者應該積極的去尋求那些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法,保持規范化,建立健全相關信息,保持法治化,逐步的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輸入到日常管理的實踐中來。同時,高校日常管理工作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現在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管理者應該科學的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將管理工作統一化、系統化,這種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時也使被管理者感受到管理的人性化,可以緩解管理雙方的矛盾沖突。從人本視角來看,在管理工作中充分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也更加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讓他們意識到自我約束的重要性,將管理模式由他律轉為自律,將人文關懷內化到行動之中,達到自我教育的更高的目標。
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不應該局限于瑣碎的日常事務,將精力耗費在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上,大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具有一定程度完備的人格和自我思想以及照顧自己的能力,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讓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此外,管理者也應該重視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重視隱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下,網絡世界飛速發展,各種思想層出不窮,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其中的影響。管理者要依據時代的特點,加強對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多舉辦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例如紀念重大歷史活動、愛國主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科學有效的推進管理工作,將人文關懷融入其中,引導大學生選擇屬于自己的正確的道路,充分的發展自身的知識水平,更好的面向社會。
三、人本視角下的高校學生情感工作管理
情感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最為特殊又最具挑戰的一項工作,畢竟沒有人可以清楚了解每個人的內心活動。大學生又是相當特殊的群體,他們或許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許因為文化的熏陶,或許因為社會整體的環境,又或許僅僅因為本人的性格因素,他們的心理狀態呈現復雜的狀態。另外,隨著社會網絡化程度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無論是情感還是語言的交流都越來越少,情感交流陷入困境。一方面他們處于青年時期心理狀態比較積極向上,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社會化程度不夠,對家庭的依賴程度還比較高。情緒不穩定,比較敏感,面對挫折打擊能力較弱,適應能力較差,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恐慌等負面情緒中。大學生自殺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從人本角度出發進行高校情感管理工作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所謂人的需要,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欲求,是人的生命存在、發展和延續的客觀要求。高校情感管理工作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應該盡快落實心理輔導機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服務學生為前提,提供有效的心理教育輔導,建立健全心理危機干預機制。能在學生出現負面情緒時做到及時疏導,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中。
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各個部分里,以實踐帶動理論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創新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