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雯
關鍵詞:手賬;中國受眾;發展;影響;傳統文化
一、手賬的起源與發展
“手賬”一詞源自日本,日本《大辭源》對“手帳”一詞定義是:經常帶在身邊,記載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種事情的小型記事。在日語的語境中,“手”代表:放在手邊,隨身攜帶,“賬”代表:備忘的小冊子。概括來說,只要是用來記錄的各種紙品都可看作是手賬(現在市面上已有手賬APP,本文將電子手賬視為傳統手賬的電子化,仍以分析傳統紙質手賬為主。)
(一)我國古代的“札記”
“札記”指讀書時摘記要點、心得或隨時記錄所聞所見的文字。代表有清代姜宸英有《湛園札記》,趙翼有《廿二史札記》等。這與現在的記錄型手賬(旅行手賬、讀書筆記、探店日記、隨想日記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美式簡約式計劃本
富蘭克林式手賬出現于1732年,他設計出了一種帶有諫言語錄的計劃型日記本,叫《窮查理年鑒》,此日記本已經發售就受到大眾歡迎。這種簡約的、用來制定計劃和追蹤習慣的日記本就是現在時間軸手賬和Bullet journal的前身。
(三)豐富的日式手賬
現在我們大多數使用的手賬基本上就是日式手帳。手賬大致可以分為3種:
第一種是Bullet ioumal,用文字和符號方式記錄回顧一天的生活(如時間軸)或者書寫計劃。第二種是Diary,這種日記類手賬以手繪圖案和文字結合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日記、游記、讀書筆記、觀影筆記)。第三種是scrapbook,這類手賬主要依靠拼貼。
二、手賬在中國發展的原因及手賬的特點
手賬在中國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日貿易往來加快,日本手賬文具產品進入中國,沖擊著人們的視覺,使人們拓寬了對文具的認識。
(二)基本原因人們對于內心世界的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日益富足,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生活。尤其是對于青年一代,物質上他們不需要為溫飽擔憂,同時在快節奏的社會又承擔著過多的壓力,因此他們更加關注于自己的內心。往往向往著日本式的“小確幸”,熱衷于從生活細節中找尋生活的樂趣。
(三)手賬本身的魅力。
手賬本身是一種精美的藝術品。小到筆墨紙本、書衣、膠帶、貼紙、印章、便簽,大到打印機,無不體現著設計之美,精致之美。為更舒適的書寫而研發的巴川紙、忘川紙等帶來極佳的書寫體驗。
三、手賬對于中國受眾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手賬提高人們的效率,提高生活熱情,擴展了視野。
手賬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計劃生活,追蹤習慣,復盤日常,反思自我。以子彈日記(Bullet iournal)為代表,人們用手賬制定學習計劃,健身打卡,記錄旅程充實提高自己。手賬Vlog中出現的西式簡餐、香薰蠟燭等受到手賬受眾的追捧。
2、手賬可以表達自我,通過網絡展示自我
國內手賬用戶主要聚集地是以嗶哩嗶哩、微博、豆瓣為代表的網絡平臺。手賬不像日記那么隱私,手賬用戶樂于以圖片、視頻、專欄文章來分享自己的排版和內容。這既是自我表達也是自我展示。
3、形成社群,獲得歸屬感
手賬用戶仿造英語中“名詞+er”表示做…的人構詞法創造了“手賬er”一詞,也稱“手賬兒”。這是一種群體認可。這種出于興趣自發形成的、沒有特定界限的社群使人們獲得歸屬感。許多人主動制作素材發布到微博上免費共同好使用,這種無償分享是手賬兒分享精神和奉獻精神的體現。
4、促進就業,幫助設計構思變成實物。
目前手賬以發展出較健全的產業結構。國內許多社團自行設計,與廠家合作出品,以低成本實現用愛好作為職業的夢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質量較高的周邊都是有日本和臺灣承制的,國內在質量方面尚有欠缺。
5、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
近年來漢服盛行,年輕群體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可見一斑。故宮文創出品的故宮膠帶是膠帶。古風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將漢元素融入到文具中,是時下人們喜聞樂見的新鮮形式。
(二)消極影響
和其他任何外來文化與新興文化一樣,手賬文化也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點和局限性。
西方文化的傳播不免夾帶著資本主義的氣息。手賬用品價格虛高,容易扭曲年齡較小的用戶,攀比、過分追求高價用品的行為在低齡用戶中存在比例較高。手賬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人的意志,現代人被瑣碎的焦慮和小確幸填滿日常,過分關注自己,卻難以有愿意一復一日堅持下去的高遠志向。
四、總結
手賬被中國人接納和推崇是文化交流的產物,是現實的需要。手賬給人們的生活注入活力,降解生活壓力,拉近了年齡差異,培養了人們的審美水平。當然日式手賬在融人中國人生活時出現了一些矛盾,只有使之中國化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價值。在人們對日式手賬手賬的追捧中暴露出我國文化產業量大、質差、缺乏獨創性、缺少匠心的缺點,充分發掘我國古風文化,做出中國風的產品是目前的可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