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權
一、鄉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改革開放為農村帶來了物質上飛躍變化的同時,也對農村的思想觀念
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一方面,想進一步改變生活的農民家長開始大量地向小學生灌輸物質至上的思想,受此影響的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不濃,也不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滋生了拜金主義思想;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家長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基礎教育方面,對子女的學習成績要求苛刻卻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一部分農民離開了土地進入城市打工,造成了大批的留守兒童;這些缺乏父母關愛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大部分推給了學校,而家庭教育應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完成缺失,造成了這些小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不完整。物質生活的改善,造成精神生活的空虛,一些農村賭博盛行,家長甚至輸掉了孩子的壓歲錢,使孩子受到了不良習氣的嚴重影響。
(二)集體感缺失
近年來農村小學生的生源數量逐漸萎縮,有些年級甚至只有幾名學生,學生生活和學習在一個相對孤獨的空間內,無法培養其集體榮譽感,對孩子的溝通能力和為人處事能力的培養都很不利,容易造成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不利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當下的農村小學,尤其是偏遠山區小學面臨著師資力量匱乏,生源日益萎縮的生存困境。因此在當前的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著偏差;第一,應試教育導致學校對教師的評價非常片面,評定教師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成績的好壞;第二,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些學校校風不正,有的教職員工沒有給小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造成了壞的影響。
(三)我對于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的個人看法
一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雖然小學教學方法一直在進行改革,但是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教師還是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師通常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給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還是停留在課堂上,作為學生的一項任務去完成,對小學生的積極性有不好的影響。二是教材和生活缺乏聯系。很多教材為了適應所有學生的要求,選擇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的,并不能針對學生的個體有所表體現,所以學生只是學到了表面上的理論知識,并不能進行生活實際的聯系。
(四)當代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教育中,也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
一是小學思想品德中教師自身不足。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的思想教育水平和開闊的見識,通常對教育本身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各種有經驗的教師有限,且每位教師個人經歷及成長環境所帶來的觀念不同,無形中導致了教學質量的良莠不齊。二是現有小學思想品德教材內容泛政治化,課堂教材內容枯燥,部分品德教學不能與生活相結合,對學生灌輸了大量的大道理。但是小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不能深刻體會,不能將道德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使小學思想教育總是空空洞洞,泛泛的口號。
二、加強和創新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一) 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新策略
1.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思想,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將課堂更多的留給學生,做好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的思維習慣,制定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策略。
2.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明理激情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傳統講解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圖片演示,激情演說、行為評價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情感激發中受到教育。如在上《一株紫丁香》一課時,要讓學生體會老師的辛苦,體會到老師是辛勤培育培育祖國現代化人才的勞動者,要懂得尊敬老師的觀點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在教師的關懷下成長的故事,以及對教師工作的情感體驗,然后讓學生談他心中的老師,使師生間產生感情上的認同和共鳴,促使學生主動地以實際行動來尊敬老師,從而提高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品德。
3.在思想上著重強調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是國家重視德育的重要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思想品德的重視與否,課程上得好與壞,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作為一名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學生們的一些正確、善良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是學生對思想品德教學產生懷疑。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應該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知行統一才能發揮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作用。
4.從農村實際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們國家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因此農村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要利用思想品德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這就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長大攀登科學高峰的自覺性。
總之,在品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引導學生學習和保持榜樣行為,并為學生創造再現榜樣行為的機會,對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錯誤的行為給予批評和教育。學校、家庭、社會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這樣,農村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定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