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東
摘? ? 要:檢測行業從開始出現發展到今天,都是作為建筑行業的附屬部分出現:一種是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試驗室;一種是科研院校內部的教學科研性質的試驗室;一種是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設立的帶有政府色彩的監督檢測室。三種形式的檢測單位一直以來按照各自的工作領域開展檢測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屬于母體的部門形式進行運作,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企業運作的理念。隨著私營檢測公司的介入及入世的沖擊,檢測機構根據國際通用要求必須成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機構,應該是第三方獨立的服務中介機構,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確,各類檢測單位都開始著手進行轉變。在轉變的階段,應該認真從行業發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夠在逐漸規范化、正規化的市場經濟中成功轉變成適應市場變化、快速成長發展。
關鍵詞建筑檢測;行業;現狀;趨勢
1? 檢測行業現狀
檢測行業從形成到今天大約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歷史,這個時期已經使檢測行業規模由小變大,工作類型由單一到綜合,檢測市場化概念從無到有,從暗到明,如今全國各種建筑工程檢測機構近6000家,其中企業試驗室數量大約占40%,監督檢測機構占30%,科研院校檢測力量占30%。
數量眾多的企業試驗室屬于第一方試驗室,即企業為了保證自身產品質量而設立的試驗室,由于其自身性質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走向檢測市場的步伐,作為企業內部附屬機構的地位使其在經濟實力、檢測能力、規模和技術力量等個環節處于劣勢,在檢測市場所占市場分額約20%。
各級監督機構設立的檢測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絕對優勢,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時間短的劣勢,通過壟斷檢測任務的形式很快在規模和檢測能力上占據優勢,成為目前檢測市場中主流檢測力量。但是壟斷行為的副作用是其長期處在政策保護狀態,相比其他機構效率低下,技術水平不高,服務意識差,自身競爭能力差。
科研院校隨著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不斷加大檢測業務投入,使其變成主業發展,并相繼將其轉型為第三方獨立法人檢測企業。它們依靠原來國家科研投入的優勢,在技術力量、硬件設備和辦公場地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由于他們最早走向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已經總結了許多經驗。
2? 檢測行業特點
2.1? 檢測行業是政策性較強的行業
檢測機構由于建設工程質量的相關管理規定應運而生,檢測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受政策導向直接影響。檢測機構的資格認可和行業資質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調節的手段,檢測市場的大小同樣也是政府質量管理政策直接決定,因此,檢測市場是不完全開放的市場,檢測行業是一個政策導向性很強的行業。
2.2? 檢測行業帶有很強的地域性
由于檢測行業是政策性很強的行業,因此各級地方行政主管部門都會根據自己地方實際制訂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別是行業主管部門設立的資質審查注冊制度直接決定了檢測機構的服務范圍以所在地為主,外地機構打入本地市場受到嚴格限制。另外工程質量檢測本身需要大型的檢測設備,并且樣品的檢測具有明確的實效性,因此從交通、成本、運作方便性考慮,檢測工作跨地區開展具有難度,從而決定了各行政區域內市場的獨立性。
2.3? 檢測行業目前技術門檻不高
由于檢測行業長期處于政府壟斷經營之下,檢測市場化程度較差。長期處于保護之下的檢測機構往往以附屬部門或科室形式運作,沒有形成一套獨立運作發展的管理模式,特別是與國外先進的檢測同行相比,在檢測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學的系統的內部管理體系和經驗。通常的檢測單位對設備場地等硬件和技術培養等硬件的投入較少,以至于長期停滯在低水平重復發展的態勢,因此造成目前雖然政策壟斷成分高,但技術門檻低的現狀。
2.4? 檢測行業體制單一
檢測行業由于強烈的政府色彩,使其體制往往鎖定在國有事業或企業單位,民營資本和外資一直注視著這一領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無法進入。因此目前的檢測行業體制單一。但是隨著國有事業機構改革,使檢測機構股份制改造成為可能,伴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深入,開放建筑市場成為必然,可見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穩,政策的變化立即打破現有的平衡。
3? 檢測行業的困境
3.1? 政策風險
檢測行業是受政策影響程度很高的行業。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是政策導向的結果。我國的檢測類的標準、規范的制定和執行與國際接軌程度不高。我國目前使用的檢測標準均為以前的老標準,這些標準與國際標準相差很遠,隨著我國入世,各種標準都面臨更新和接軌問題。在這種標準的演變中,原有的設備、技術力量、運作方法都會進行較大的變動。檢測行業必須面對來自以上政策的變動帶來的風險。
3.2? 行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的檢測市場十分混亂,由于部分施工單位對質量意識的認識停留在資料過關的階段,委托方要求的只是能否提供可以作資料的合格報告,而不是想了解他們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是否合格。目前的檢測結構只對來樣負責,對樣品是否屬于工程現場材料、抽樣是否具有代表性、送檢過程是否合理都無法保證,因此,對檢測單位來說,就算樣品檢測出來的數據合格,也無法保證現場的材料就是合格;而對于監理單位或施工單位來說,就算工程材料存在問題、正確抽樣送檢,由于檢測單位的違規操作,也可能得到材料的合格結論。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可能培養出依靠信譽品牌立足的檢測單位。
4? 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建筑業在我國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隨著全國質量意識提高,檢測行業充滿發展的潛力和希望。因此作為檢測行業的出路必須將檢測產業化,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機構。并非如目前某些業內人士所認為的只是提供合格報告的“打印機構”,而應該是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適應將來的發展,檢測機構就應做到。
4.1? 與國際接軌,樹立現代企業管理觀念
引入國際通用的實驗室管理要求已是大勢所趨。我國檢測行業最缺乏的是通過質量體系的運作來保證檢測公正性和權威性。我國檢測行業普遍的檢測質量意識不高,在內部質量管理方面的經驗不多,但是不能因為目前執行困難而放棄,而是應該一方面努力向國外同行學習實驗室管理方面先進的經驗,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借鑒和利用一切企業管理的先進手段和方法來幫助檢測機構健康發展。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質量管理模式,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摸索盡快縮短我們與國外同行之間的差距。
4.2? 樹立服務觀念,加強人才培養
我國的檢測業由于長期以往將檢測工作的公正性和嚴肅性與檢測的服務性對立起來,檢測人員也習慣于“檢查組”的角色定位,但是隨著檢測行業與國際接軌,檢測市場化的推進,這些觀念必須改變。因為檢測行業將來的定位就是一項特殊的技術服務,既然是服務就必須講究信用、態度和服務質量,這種服務不是指犧牲檢測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戶的需要,而是在確保檢測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檢測服務的滿意度。只有提供滿意服務的檢測單位才能在公平的檢測市場環境下生存發展。今后的檢測單位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人才的競爭,作為我國的檢測行業來講最缺乏的也是專業的人才,目前我國的建設工程檢測行業的從業人員普遍素質偏低,并且我國大專院校也沒有開設專門的專業,檢測人才的培養成為整個檢測行業發展中的重點,因此必須一方面提高檢測行業從業人員的門檻,一方面建立檢測人員內部培訓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儲備工作,以迎接今后更嚴峻的挑戰。
4.3? 建立規范有序的競爭機制
在招投標設置合理的最低價,限制商務標分值過高,并對信用等級和資質等級高的檢測機構給予加分,這樣可有效防止第三方試驗檢測招投標中出現惡意競爭、低價中標,確保檢測機構有規范的市場、合理的利潤,這樣才能減少檢測數據的造假,保障檢測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