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連清
江澤民總書記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知識的更新周期縮短,高新技術發展迅猛,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急需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共同重視。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激發興趣,喚醒創新意識
教師要不斷創設富有變化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才能推動其求知欲,在課堂上要注意知行結合,營造興趣氛圍。精講多練,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能干、巧干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如在教學《死海不死》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是師生共同討論死海不死的原因,從中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后做一些有關的浮力實驗,看看水中鹽分增多后,浮力有何變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上展示實驗的不同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尋求真理的濃厚興趣。
二、鼓勵質疑,培育創新萌芽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敝挥猩朴诎l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志。比如語文教學中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就要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已見,敢于提出自已的見解,不要有什么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有創新價值的,哪怕只是一點創新的火花,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與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
例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課文分析中認為胡屠戶是個貪財如命,趨炎附勢的小人,我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有位同學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見解,胡屠戶罵范進,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簡單地說從他對中舉前的范進的態度上就說他是個小人。這個主張一提出,馬上引起了爭議,有的同學說,胡屠戶這個人,從做為范進的岳父的角度來看,他是個好岳父,因為換誰在他這個角度,有了范進這么個只會死讀書不會生活的女婿,都會責罵范進,這也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這時,又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主張:胡屠戶為什么不讓范進也去做屠戶,光罵他又有什么用?這時,又引起了一片爭議......
這樣通過學生自已質疑,自已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教師在評估學生的答題時,特別是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
三、啟發想象,開拓創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如對有些充滿活力詩情畫意的詩文,就可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畫一幅能夠表達出詩意的圖畫。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
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然而,從文字到圖象,需要殉思維的加工過程。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例如,在教學古詩《天凈沙 秋思》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詩意展開了討論,各執一詞,爭執不已。有的認為應該在房子旁邊畫一座橋,再畫一條小溪繞屋而過,有的認為小溪不應繞屋而過……所有這些爭議對詩句的理解似無關聯,怎么畫都無所謂。但可貴的是,它能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為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進教材中的部分古詩有一定的故事內容,可表演性強。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古詩編演成一個故事,學生則能展開豐富的聯想,理解詩意,充實內容。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出自已的詩篇。我們不強求學生的詩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他們一個自超越、自我創新的過程嗎?
四、正確評估,激勵創新意識
教師應采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教師首先應給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確與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經由學生集體討論逐步澄清的。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做到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包括書面的、口頭的、操作的)。
學生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班中開辟習作園地,為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利用評講課讓小作者讀自已的優秀作文,及時在班中鼓勵、表揚匯編個人、班級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學生自用電腦繪制出的封面,家長寫上序言,進行評比等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興趣,也有利于他們再度創新。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