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探究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賞讀、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讀、問答、探究、操練等方式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真善美的感悟與思考,培養學生求真、向善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領悟生活中“真善美”的人和事。
2.初步探究寫作方法:生活中真善美的人、事如何入文才能動人心。
◆教學難點
探究真善美入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賞讀法、問答法、操練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引出“美”
清澈的河水博得魚兒的歡心,干凈的藍天贏得鳥兒的青睞,美好的事物總能動人心弦!我們的文章怎樣才能打動人心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一次尋美之旅,在“尋”中感受,在“悟”中體驗,在“實踐”中提升……
二、生活之“美”我來尋
(一)溫故感知
師:同學們 ,還記得《冬夜的燈光》這篇文章嗎?在這篇文章中是什么打動了“我”的心呢?
生:平時用電很節約的農戶,全部亮起了燈光,指引我找到求醫的人家;農人留我在他家過夜;在我返回的路上,沿途農戶家的等依然亮著。
(二)尋找發現
1.范文中的生活之“美”
師:閱讀學生范文《開在心中的花》這篇文章,請談談是什么打動了“我”的心?
生:“我”的奶奶為身體不好的鄰居老奶奶熬中藥,并為鄰居老奶奶送熬好的中藥。
教師小結:不管是為他人亮起燈光還是幫別人熬送中藥,這都是生活中微小的善舉,而恰恰是這些小小的善舉,卻體現了一個人的善良之心,它能夠溫暖另一顆心靈,所以說,生活中的“真善美”最能夠打動人心。
師:哪些地方看出我被打動了呢?
生:我終于明白了奶奶為何樂此不疲地為老奶奶熬送中藥。“我轉身走向灶臺”這句話也說明我確實被動了。
教師小結:一個人是否被打動可以是心靈上的觸動,有時也可以有行動上的表現。
2.“我”身邊的生活之“美”
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 “真善美”的事打動你呢?請用“________事打動了我,使我_________”(可從“心靈”和“行動”兩方面回答)。
生: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回答。
教師小結:根據學生回答引導體會“真善美”的內涵。生活中還有一些積極向上、健康的品質,如拼搏、堅持、自信、毅力等,也應屬于此范疇。
三、生活之“美”巧入文
(一)轉換角度,換“我”思考
材料1.1一日,我在地鐵11號線上看到這樣一幕:一個中年農民工盯著上方的路線圖反復研究,始終無法弄清,旁邊無一人給予幫助。地鐵到站,一位中學生塑料袋中的一大疊書被人群擠落在地,無人理睬,他又氣又急。此時,那位農民工叔叔幫助撿拾散落的書籍,還細心擦拭上面的踩痕,中學生深受感動,主動幫他講清路線。
材料1.2一日,我拎著一大袋新買的書籍乘坐地鐵11號線回家,這時,一個中年農民工盯著上方的路線圖反復研究,始終無法弄清,旁邊無一人給予幫助。我也無動于衷。地鐵到站,我手中的書被擁擠的人群人群擠落在地,無人理睬,我又氣又急。此時,那位農民工叔叔幫助撿拾散落的書籍,還細心擦拭上面的踩痕,我深受感動,主動幫他講清路線。
教師小結:自己親眼目睹到了某個事件,且整個過程都經過了仔細觀察,這件事在自己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觸,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在寫作時將“我”從旁觀者的角度換至當事者的角度,即用第一人稱寫親身經歷的事更有感染力。
(二)精神傳遞,深化影響
材料2.1這件事一直溫暖著我,每當我遇到類似的問路人,都會想起那位善良淳樸的農民工,此時,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手。
師:如果在材料1.2的后面加上這個材料,會取得怎樣的效果呢?
生:添加的材料,進一步寫出了這件事對我的影響、觸動之深:“我”不但心靈上感受到了“真善美”帶給我的溫暖,而且“我”發自內心地愿做“真善美”的傳遞者。深化了原材料的意義和價值,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師:“我”從一個旁觀者,轉變成受到感動的當事者,現在,“我”成為了這種美好精神的傳遞者,談得很深刻。(板書:精神傳遞)
(三)完美結局,化丑為美
生活中的事不一定都是真善美的,有些事是不美的,比如誤會、爭吵、自私等,那么對于這類不美的材料,如何取得打動人心的效果呢?請看下面的材料。
材料3.1寒假后我的座位調到了教師南邊靠近窗戶的位置沐浴在溫暖的陽光里,感到心情格外舒暢。
可是,這種好心情沒過多久就被數學老師破壞了。一次考試時,數學老師突然要求我做到教師最后邊的一排桌子去。(插敘自己數學成績一直平平,同桌卻是全班最棒的情況。)
這件事情刺激了我,從此之后,一改懶散的習慣,抓緊每一秒鐘努力學習。
期末考試到了,數學老師又一次敲響了我的桌子,他的成見激惱了我。淚水沖出了眼眶。
材料3.2結尾點出老師的意圖“這里太曬,影響你做題”,是我誤解了老師!。
師:請閱讀材料3.1和3.2思考,這兩個材料在表現人物上有何不同?
生:材料3.1寫的是我一直認為老師對我有成見,刻畫出一個對學生有成見的數學老師形象。添加材料3.2之后,老師在我心中的形象高大起來了,成了在細節上關心“我”的好老師。
教師小結:構思一個符合常理又出人意料的“完美結尾”來深化人物形象,這樣化丑為美,表現人物的美好心靈。(板書:化丑為美)
四、趁熱打鐵“實踐”美(略)
五、抒發愿望小結“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希望同學們在這次寫作的尋美之旅中,真正捕捉并領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做一個“美”的發現者和傳遞者。愿同學們能夠寫出打動“我”心的美好華章!
六、布置作業抒寫“美”
請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方法,以“心動”為話題,題目自擬,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