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妃
摘要: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是它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要到達這個目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針對語言環境在自然拼讀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與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 自然拼讀法 英語教學 語言環境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人們總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接受著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改造著環境,并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改造著自己。因此在學習英語創設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是它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要到達這個目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語言環境的質量決定了兒童語言交際能力生成的結果。所以在自然拼讀法課堂中運用英文動畫及音頻的有機結合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立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視覺、聽覺的認知,激發了學生對應于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小學英語課堂中通過使用豐富多樣的視頻素材,融入文字、聲音、動畫、音樂等創設了生動直觀的語言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由被動的接收知識者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和獨立學習者,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傳統的英語教學造就了很多啞巴學者。他們只局限于聽老師講,忙于應付各種考試,而不重視英語的交際能力,這恰恰違背了英語學習的目的。特別在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狀況的低下更令人擔憂,他們既不能開口說,又無法聽懂英語,更不要談用英語進行口語會話或者交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境,使學生進入角色,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圖像、影像、音頻、視頻的剪接和編輯。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興趣愛好以及教學內容的需要豐富的視頻、音樂、動畫等素材,為學生提供音、像、形于一體的英語語言環境,使教學更加的形象化,把學生帶進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語境中時,讓學生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開展一種立體化的思維活動,多渠道感知語言材料物質材料,多層次地對大腦皮層進行刺激,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爭取,讓學生輕輕松松、毫無顧忌地說英語。
三、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
句子是語言交流中理解與表達的基礎,也是語言學習的基本單位。在英語教學中有效的句子教學對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相應的英語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詞匯準確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所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得當需要練習上下文進行體會。語言環境教學惠東不僅突出語言的交際性,增強了趣味性,而且還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為運用詞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得以規范練習聽、說、讀、寫的主要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樂于聽、敢于說的語言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英語語言環境的創設同時也解決了傳統教學的枯燥與乏味,實現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更好的優化教學,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學生英語交際運動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學生更加的喜歡上英語!
參考文獻
[1]藍衛紅.小學英語教學法[C].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徐國平 鄒艷 邵黎利.小學英語課堂游戲100例[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張維琦.結合外研版教材談高中生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4]周建梅.教學中創設語言環境的意義與做法淺談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H2GKnsTj4ry.html,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