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一、生本課堂含義的理解
生本教育的第一個理念: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育價值的原則,就是真正認識和把握學生這個本體。這就突出了以人為本、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主體的生本理念。而音樂學科則是在培養學生審美觀念、塑造個性、培養健全人格等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泵鎸θ招略庐惖臅r代變革,如今的孩子很早就開啟了心智,變得更聰明、求知欲望更強烈,要求也更高了,對于教師而言卻帶來相當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全面、豐富的科學知識,要為學生解惑,先自我解惑。因為,音樂教學不能僅僅是照本宣科,教幾首歌曲、學幾條樂理那么簡單。而是應該承載更多的文化內涵,聯系更多的相關藝術門類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才能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二、用生本理念支撐音樂教學
1.音樂課前置性作業的設計
音樂學科主要以收集音樂相關資料為主。在欣賞課堂上用的最多,以前一直都是由老師來介紹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作者等相關資料,學生聽了后還是有點云里霧里的感覺?,F在的網絡比較發達,課前給孩子布置收集這首樂曲的相關知識,課堂上再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講解,學生也有興趣,比起老師來說,這樣做印象會更加深刻。當然唱歌課上也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比如四年級京韻那一課,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京劇的相關資料,自制京劇臉譜等等,對收集較好的學生同樣進行評價,激發他們收集的興趣。
2.生本教育模式中設置了“課前三分鐘”,課前三分鐘活動,充分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讓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發展自己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同樣可以設置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上臺介紹一首他們自己搜集的歌曲或樂曲。當然內容圍繞這一單元的主題。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二課《家鄉美》這一單元時,就讓學生們收集關于贊美家鄉的歌曲,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課《媽媽的歌》這一單元時,就可以收集感恩歌曲來激發學生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深深體會。如果收集的歌曲還能演唱,那加分的分值就更多。
3.小組合作教學是構建生本教學的必要舉措,音樂課堂上有很多方面也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比如小組合作創編、小組試唱簡譜、小組展演等都需要小組合作來完成。
在教學中,我常常先讓小組長教會成員的新授知識(如教唱簡譜,教會簡單節奏等),然后再在小組中討論,一起學習,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孩子們上課就更有信心,學習就更加簡單。例如:識譜教學一直都是音樂課中的一個難點,老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更吃力。運用生本的理念,在教學曲譜時,對于歌譜較簡單的歌曲,如《草原上》《牧場上的家》《大家來唱》等,我都會要求學生自學歌譜,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小組互相交流,相互學習,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先學歌譜,最先學會的小組,最先上臺匯報演唱歌譜,后面上臺的小組在傾聽其他小組匯報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加強鞏固知識,不用老師教就學會了。
相對偏難的歌曲,可以將一首樂曲分成幾個樂句,由一個小組承擔一個樂句的識譜。老師在這當中只是巡視、點撥。在各組組長的帶領下,由淺入深的進行試唱。當然這里面的音高和節奏是難點,這就需要老師彈旋律,學生認真聆聽音高、節奏,到后面隨琴聲視唱出來。
三、引進激勵機制,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
在課堂評價中,教師不應“獨攬大權”,而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改的活動中來,在自評與互評中,培養學生探索、發現的能力,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以學習《茉莉花》一課為例,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江蘇民歌,學生小時候就已經會唱了??紤]到這首民歌有多個版本,很多不同風格的演唱家都曾演繹過,教師讓學生自己來評一評,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版本?喜歡在哪里?這樣一來,原本死氣沉沉的音樂課,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有的學生說:“我喜歡宋祖英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演唱的現場版,很經典” ;也有的學生說: “喜歡霍尊改編的《茉莉花》,很現代、很獨特”;還有的學生表示:“我喜歡梁靜茹版本的《茉莉花》,小清新風格很好聽”學生以自己喜歡的風格演唱這首蘇北民歌,感覺著音樂中的美。在教學中,因為教師機智的處理,重新調動起學生積極的心理,讓學生充分領略民歌的獨特魅力?!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模式,都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否則,再完美的教案也只是紙上談兵。
四、音樂教學中的拓展運用
音樂創編環節更容易推進生本教學。我們以前音樂課創編環節的理念也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才能,所以這一點和生本教學的知識拓展不謀而合,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好發散。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二課《我是草原小牧民》這一課時,我讓每個小組輪流到講臺前來進行表演,互相競爭,評比:有的是創編動作;有的是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還有的則是大雜燴,既有舞蹈,又有演唱,又有伴奏,忙得不亦樂乎。最后全班同學評比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最佳配合獎”等項目。一堂課下來同學們是個個興高采烈、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五、結語
音樂課是一門藝術性的工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教學經驗供音樂教師借鑒。一切的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的感受為主體。一方面,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從“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對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習的本質、教學的功能以及課程的實施原則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處在音樂生本課堂形態之中,學生不再被看作是一個需要管教、需要告訴的被教育者,而是有著強烈學習本能的生命個體,學生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有主動的學習態度,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生本課堂是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主要課堂,我們應重視對生本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