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穩滔
摘要:戲曲作為中華優化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可以刻畫鮮明的人物角色,展現不同時代的生活情境,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戲曲表演是創造藝術美的過程,發揮戲曲演員的表演特色,采用豐富的表演技巧,將能夠實現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目標。本文主要是從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重要性分析入手,重點介紹了一些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策略,為提升戲曲舞臺表演的整體藝術美效果,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
戲曲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逐漸形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從生活中取材,卻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戲曲表演是藝術創造的過程,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的每個動作、唱腔都是在長期嚴格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面對當前社會公眾對于戲曲舞臺表演關注度逐漸下降的情況,如何切實有效提升舞臺表演的總體表現力和藝術美,是當前戲曲舞臺表演的重要考量問題。
1.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重要性
戲曲表演藝術基本特征在于演員創造舞臺角色形象。戲曲演員需要親自登臺表演,且每次表演都是全新的開始,不斷重復著自身所表演的角色,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角色,其是真正的“保護著青春”。觀眾的審美體驗、審美取向都存在著較大不同,其在評價戲曲演員表演能力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此,其對于戲曲演員的表演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戲曲演員需要及時接收觀眾的反饋信息,并和自身的實際表演情況加以良好對比,積極改進自身的不足,修改自身的舞臺表演,這樣將能夠獲得較好的劇場效果。戲曲表演藝術本身是時空的重要結合,演員需要充分融入自身的想象,加以反復的訓練,從而給觀眾呈現出更為生動、精彩的表演。而戲曲演員在日常表演的過程中,不僅是藝術的創造者、表演者,同時還是藝術本身的體現。演員和角色所存在著的矛盾,始終貫穿著整個戲劇表演活動,演員需要在充分深入理解角色的基礎上,考量到角色本身的需要,并融入自身的感情和想象,合理解決和處理好演員和角色之間的矛盾。積極開展藝術創作,加強日常訓練活動,將能夠良好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展現出戲曲表演的魅力。
2.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策略
具體實施舞臺表演活動的過程中,戲曲演員是戲曲藝術和表演藝術的體現者。創造出良好的藝術美,將能夠彰顯出戲曲表演的魅力,給觀眾傳達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2.1合理利用舞臺表演技巧
戲曲舞臺表演中,通過獨具特色的服裝、舞臺布置以及表演方式等元素,再加上表演者的藝術創作,共同呈現出精美的表演。演員是戲曲舞臺表演中的核心,需要熟練掌握戲曲劇本中的情節、唱詞,深入理解和感受到劇本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并通過自我的想象和練習,積極使用多種語氣、動作等方式,展現出劇本人物的個性。舞臺表演進行中,結合優美的旋律,將能夠引導觀眾深入到表演環節中,深刻體會到戲曲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生活元素,沉浸在戲曲舞臺表演的氛圍之中。戲曲舞臺表演中,想要實現藝術美的創造,需要演員充分全面的掌握各項表演技巧,能夠使用特定的動作、表情以及語言,表現出劇本人物的特性。通常情況下,戲曲演員所掌握的基本功類型多樣,包含表演技巧、表現手法,以空翻這一舞臺表演中的動作為例,演員需要從小進行長期的訓練,熟練掌握這一動作的技巧,能夠結合劇情走向,隨時完成空翻的動作。對于戲曲演員舞臺表演的環節來說,其基本功可以概括為唱、念、做、打四項,良好結合演員自身的語態、動作、表情和眼神,給觀眾呈現出豐富的內容,帶來藝術美的享受。
而想要真正呈現出藝術美的戲曲表演,僅僅通過基本功的展示,是無法實現的。而在具體的戲曲表演活動中,戲曲演員也絕不僅是羅列展示出各項基本功,他們更多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將已經掌握到的各項外在表演形式和技術進行綜合,融入自身的思想、感受和情感,刻畫出劇本人物的內在心理。所有的表演技巧,都是建立在扎實基本功之上的,因而演員需要在日常的表演訓練活動中,結合基本功,充分有效的鍛煉自身表演技巧,學會如何融入思想和想象。戲曲演員要融合日常生活的體驗,表演戲曲,從挖掘生活中的各項內容,豐富運用自身的生活經歷,采用適當的夸張加以表現,完成整部戲曲的舞臺表演,彰顯藝術美。
2.2舞臺表演過程中融入情感
作為戲曲演員,想要在有限的舞臺表演時間內,充分有效的表現出劇本人物的心情和感受,需要注重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當演員通過自身表演,促使觀眾形成清晰的人物輪廓,這樣的表演才是完整的。精彩的舞臺表演,是能夠讓觀眾產生感官良性刺激的,在內心方面產生強烈的愉悅感,進而肯定演員的表演。舞臺表演的藝術創作,依賴著戲曲演員自身的情感表現,和觀眾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只有融入自身的情感,才能夠真切傳達出劇本人物的情感,并使得觀眾形成深刻的感受[1]。
如何充分有效的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始終都是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環節中重點思考,在日常訓練過程中著重學習的內容。一是演員需要學會將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運用于戲曲表演活動中。演員在面對人物角色的喜怒哀樂情感,可以采用聯想法,結合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各類情感體驗,并加以良好表現。二是戲曲演員需要細致深入的研讀戲曲劇本,將注入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全面的了解到劇本人物,把控人物角色的心理、性格以及情感變化情況,重點發掘人物內心的變化,研究人物是在經歷何種情節變化之后而產生的心態、情感轉變,并良好掌握這一發展趨勢,加以表演。當戲曲演員能夠表現出劇本人物的情感變化特征,將能夠增強表演的真實性,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三是戲曲演員合理使用扎實的基本功,將感情寓于惟妙惟肖的表演之中,通過精彩絕倫的表現手法,高亢的藝術唱腔,給觀眾帶來藝術美的感受[2]。
2.3強化外部表象的塑造
中國戲曲本身是美輪美奐的藝術,不論是舞臺表現,還是內在神韻,都散發出藝術美的意蘊。演員是戲曲藝術美的直接表現者和傳播者,其所進行的舞臺表演也應該將追求藝術美作為目標。在戲曲舞臺表演活動中,創造藝術美,外部表象的塑造具有美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其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促進觀眾在感官上具備愉悅之感。戲曲舞臺表演的外部表象,主要是指演員一切外在的表現,如神情、扮相、臺步、手勢、造型以及武打動作等。
以京劇為例,這一類戲曲中演員扮相對于俊美較為講究,因而在服裝、化妝方面都是按照俊美這一要求進行的,裝扮十分復雜,在程式性的創造方面極為豐富[3]。通常情況下,戲曲演員登臺一亮相的瞬間,就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觀眾也會對演員的扮相加以評判,如果扮相十分合適,具有風采,觀眾第一印象較好,也將能夠為后續的表演增色;而如果扮相平平,完全無法體現出演員的精氣神,將會容易引發觀眾的負面評價。為此,戲曲表演需要充分關注到外部表象的塑造情況,充分貼合劇本人物形象加以設計。
按照中國戲曲人物角色行當分類,"生、旦、凈、末、丑"不同角色,也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扮相加以展示,一般情況下,“生”“旦”的面部化妝是基本一致的,而其主要的人物個性則是依靠服裝和演員表演來加以區分的。當然,外部表象只是表現劇本人物形象的一個外在形式,最為根本的還是保證人物的真實創造。創造出形象鮮明的人物角色,是戲曲演員的主要任務,通過扮相,突顯出自身的表演技巧和表現水平,才是最為重要的。深入到戲曲劇本的研讀活動中,針對各個人物角色加以細致分析和研究,看其本身所代表的人物群體,觀察其生活的社會背景,從而選擇到最為合適的扮相[4]。
3.結束語
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過程,就是彰顯戲曲藝術的過程。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充分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采用豐富合理的表演技巧,給觀眾展現出一幅幅的生動畫卷,刻畫出一個個的鮮明角色,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促進觀眾能夠深入到戲曲表演環節中,感受到劇本人物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的人生百態。藝術美,是各種藝術表演的終極追求,戲曲表演也需要能夠強化舞臺表演效果,彰顯藝術美。實現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創造藝術美的目標,對于戲曲演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合理利用舞臺表演技巧,同時還要舞臺表演過程中融入情感,并強化外部表象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翟欣.戲曲舞臺表演中演員的藝術美探討[J].絲路視野,2017(15):77-77.
[2]翟欣.戲曲演員舞臺表演中的藝術修養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23):187-187.
[3]梅冰.戲劇表演藝術在舞臺表演中的角色塑造[J].通俗歌曲, 2017(4):00125-00126.
[4]羅錦鱗.表演藝術的特性和演員如何創造人物形象[J].大舞臺, 2018,No.354(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