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娟
摘 要:房屋建筑作為居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工程質量不僅影響著建設單位的投資效益以及信譽,而且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重要影響,所以,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就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在房屋建筑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房屋建筑中鋼筋的用量也在增加,所以如何控制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就尤為重要。文章對房屋建筑中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希望給工程人員一定參考。
關鍵詞:房屋建筑;鋼筋工程;施工質量
引言
作為房屋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言,鋼筋工程建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質量的高低,特別是鋼筋材料的特殊性,其質量可以說是關乎整個房屋建筑的質量水平。
一、原材料的控制
1.1鋼筋進場時,觀察其外觀,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1.2注意每一捆鋼筋均要有標牌,應該將鋼筋出廠質保資料與鋼筋爐批號標牌相對照,看是否一致,從而杜絕假冒鋼筋進場用于工程。
1.3鋼筋進場后,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熱扎帶肋鋼筋》GBl499條規定按取試件作為力學性能檢驗,即按同一牌號、同一規格、同一爐號、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組,送至有資質的檢測中心檢測。待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1.4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這是規范中強制性條文規定的,在鋼筋使用前必須進行計算,符合條件后才可使用。
二、鋼筋加工的控制
鋼筋加工控制主要在鋼筋制作過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幾個方面:鋼筋加工應在對配料單及設計圖檢查無誤后進行,控制要點在于:
2.1鋼筋表面應潔凈。如粘著油污、泥土、浮銹等,在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
2.2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3鋼筋下料切斷可采用剛進切斷機或手動液壓切斷器進行。調整固定刀片與沖切刀片間的水平間隙,對沖切刀片作往復水平動作的剪斷機,間隙以0.5mm~1mm為宜。鋼筋的切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等現象。
2.4根據彎曲類型和相應的下料長度調整值、彎曲處的彎曲直徑、拌距等實際成型條件采用鋼筋彎曲機、四頭彎筋機及手工彎曲工具等進行彎曲成型施工。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當鋼筋末端作1350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對鋼筋作不大于90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三、鋼筋連接的控制
3.1鋼筋焊接方法主要有:電阻點焊、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預埋件埋弧壓力焊。
3.2在正式焊接前應預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條件及參數,制作抗拉試件,并將試焊的焊接接頭試件送實驗室作機械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大批量施焊。在現場施工中,避免大面積直接施焊,必須待檢測報告合格后再施焊,防止焊接接頭質量不合格,重新返工重焊。
3.3鋼筋焊接施工前,應清除鋼筋焊接部位和與電極接觸的鋼筋表面上的銹斑油污、雜物等;鋼筋端部若有彎折、扭曲時,應予以矯直或切除。
3.4鋼筋電渣壓力焊應用于柱、墻等混凝土結構中豎向受力鋼筋的連接,不得用于梁、板等構件中水平鋼筋的連接,當發現有偏心、彎折、燒傷等焊接缺陷時,應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時消除。在鋼筋搭接焊中應注意,焊接端鋼筋應適當預彎,并使兩鋼筋的軸線在一直線上。
3.5焊接接頭的設置:1)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且不宜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2)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互相錯開。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受拉區不宜大于50%;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于50%;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頭;當受力鋼筋采用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部位,且在同一根鋼筋全長上宜少設接頭。
四、鋼筋安裝的控制
鋼筋安裝是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控制的重點,鋼筋安裝直接涉及鋼筋隱蔽工程的驗收能否通過。而在鋼筋安裝中主要控制以下幾點:
4.1鋼筋的現場綁扎
加工完畢的鋼筋即可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綁扎。綁扎前應核對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配料單和鋼筋加工料牌相符,核查無誤后方可開始綁扎施工。鋼筋的綁扎一般采用20—25號鐵絲。
對于基礎、板和墻的鋼筋網,四周兩行鋼筋的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的交叉點可間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鋼筋不移位;雙向受力的鋼筋網,其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對柱中鋼筋綁扎時,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的轉角與縱向鋼筋的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的平直部分與縱筋的交叉點可間隔交錯扎牢。梁中箍筋的接頭應交錯布置在上部兩根縱向鋼筋上,其綁扎方法同柱。
為了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常采用預制水泥砂漿墊塊墊在鋼筋與模板之間,墊塊的厚度即為保護層厚度,也可采用塑料卡固定在鋼筋與模板之間。墊塊或塑料卡一般布置成梅花狀,間距不超過lm。當梁中有雙排鋼筋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直徑大于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間距。對于基礎和板的雙層鋼筋網,應設置鋼筋撐腳,以保持上層鋼筋的位置;撐腳間距不超過1m,尤其是對于雨篷、陽臺等懸臂板,更需嚴格控制上部負彎矩鋼筋的位置,以免拆模后懸臂板斷裂。墻中采用雙層鋼筋網時,也應設置撐鐵,以保持兩層鋼筋的間距;撐鐵可用直徑6~10mm的鋼筋制成。
4.2鋼筋網片、骨架的制作與安裝
為了加快施工速度,常常把單根鋼筋預先綁扎或焊接成鋼筋網片或骨架,再運至現場安裝。鋼筋網片和鋼筋骨架的制作,應根據結構的配筋特點及起重運輸能力來分段,一般鋼筋網片的分塊面積為6~20m2、鋼筋骨架分段長度為6~12m。為了防止綁扎鋼筋網片、骨架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歪斜變形,應采用加固鋼筋進行臨時加固。鋼筋網片和骨架的吊點應根據其尺寸、重量、剛度來確定。寬度大于1m的水平鋼筋網片宜采用四點起吊;跨度小于6m的鋼筋骨架采用兩點起吊;跨度大、剛度差的鋼筋骨架應采用橫吊梁四點起吊。
在鋼筋網片和骨架安裝時,對于綁扎鋼筋網片、骨架,交接處的做法與鋼筋的現場綁扎相同。焊接鋼筋網的搭接、構造應符合鋼筋綁扎連接的有關規定。當兩張鋼筋網片搭接時,搭接區中心及兩端應用鐵絲扎牢,附加鋼筋與焊接網連接的每個接點處均應綁扎牢固。
五、結束語
在鋼筋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只有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施工工序,對于可預見的質量問題提早預防,確保鋼筋從進場,加工到施工等每一道工序的質量安全,才能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成勇.房屋建筑中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與企業,2012(21):81.
[2]王慧娟.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淺析[J].科技與企業,2012(12):267.
[3]馬守才.淺談房屋建筑中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J].企業導報,2012(03):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