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產后血壓恢復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生產的產婦600例為研究對象。記錄隨訪42天產婦血壓恢復正常與未恢復正常的例數。比較兩組產次、吸煙史、孕期是否補充葉酸、高血壓家族史、既往流產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程度,孕期體質量增加,年齡,初診時BMI。多因素分析影響產后血壓變化的危險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孕期未補充葉酸、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嚴重、年齡大、產檢次數少、初診BMI≥25kg/m2,單純SBP升高或者單純DBP升高產婦產后血壓未恢復率較高(P<0.05)。多因素結果顯示,年齡、妊娠期高血壓程度,高血壓類型是影響產后血壓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有部分產婦產后血壓未能恢復正常,產婦年齡、妊娠期高血壓病情、高血壓類型是影響產婦產后血壓變化的相關因素。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產后;血壓;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partum blood pressure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Methods: A total of 600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The maternal blood pressure returned to normal and no norma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42 days. The history of smoking, the supplement of folic acid, family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the history of abortion, the degree of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the increase of weight in pregnancy, age and BMI at first dia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blood pressure changes.Results: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non-recovery rates of postpartum blood pressure in parturients with no supplementation of folic acid in pregnancy, severe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age, less frequency of examination, first visit of BMI≥25kg/m2, simple SBP increase or simple DBP were higher (P<0.05).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factors showed that:age, degree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type of hypertens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blood pressure recovery (P<0.05).Conclusion: Some of the mothers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fails to return to normal blood pressure. Maternal age,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and type of hypertension ar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postpartum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Postpartum; Blood pressure; Influencing factors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指妊娠20周以后出現的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嚴重時抽搐、昏迷,甚至母嬰死亡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妊娠期高血壓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進行性、多樣性、預后難料、累及多臟器的疾病[1]。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還不明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在妊娠結束后大多血壓能夠恢復至正常水平,但也有部分患者發展為永久性高血壓。本文探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產后血壓變化及影響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生產的產婦6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高血壓診斷標準[2],在
作者簡介:劉秀平(1973-),女,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產科臨床
本院進行定期孕期保健,并在本院生產,單胎,孕期順利,產后隨訪42天,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肝腎功能嚴重受損,服用影響血壓的藥物。
1.2 研究方法
記錄隨訪42d產婦血壓恢復正常與未恢復正常例數。比較兩組產次、吸煙史、孕期是否補充葉酸、高血壓家族史、既往流產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程度,孕期體質量增加,年齡,初診時BMI。孕期體質量增加標準:初診BMI<18.5kg/m2者,孕期體質量增加12.5~18kg為正常,初診BMI 18.5~24.9kg/m2者,孕期體質量增加11.5~16kg為正常,初診BMI≥25kg/m2者,孕期體質量增加7~11.5kg為正常;體質量增加超過上述介質為增加超重,不足上述介質為增加不足。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程度分為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后隨訪結果
產后隨訪1個月。600例患者,其中532例血壓恢復正常,68例血壓未恢復正常。
2.2 產后產婦血壓變化影響因素
見表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孕期未補充葉酸、高血壓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程度、孕期體質量增加、年齡大、產檢次數少、初診BMI≥25kg/m2、單純SBP升高或者單純DBP升高產婦產后血壓未恢復率較高(P<0.05)。
2.3 影響產后血壓恢復的多因素分析
以血壓恢復正常作為因變量,上述有意義的項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見表2。年齡、妊娠期高血壓程度、高血壓類型是影響產后血壓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3 討論
妊娠期血壓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率與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發生在妊娠20周后,以高血壓、蛋白質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或功能衰竭,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3]。妊娠期高血壓的病因還不明確,胎盤形成不良和胎盤氧化應激以及免疫適應不良,遺傳易感性,營養缺乏等[4]。高危因素包括初產婦,年齡過小或者>35歲,多肽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史,家族史,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炎,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糖尿病,肥胖,高BMI指數,營養不良及低社會經濟狀況等[5]。
妊娠期高血壓后血壓轉歸包括血壓完全恢復正常,并長期保持正常水平;血壓持續增高而不能恢復正常,變成慢性高血壓;血壓完全恢復正常后,在以后某一時期再發生高血壓。在本次研究中,11.33%的產婦未能恢復正常。既往有研究顯示職業、產前體質量、妊高征首發時血壓、妊高征程度、發病時孕周等與高血壓遺留率有關,并且血壓持續1年未能恢復者,隨后也很難恢復正常。也有研究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在產后患高血壓的幾率要顯著高于未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產婦,認為妊高征在女性高血壓的發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6-7]。在本次研究中妊娠期高血壓的病情與產后高血壓遺留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應早診斷、早管理,可以減少產后高血壓風險的發生。對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孕期增加產檢次數,有利于早期發現妊娠期高血壓,進一步控制高血壓,避免造成嚴重并發癥,減少產后遺留高血壓。在本次研究中,妊娠期產檢次數也與患者產后高血壓是否恢復有關,產檢次數越少,產后遺留高血壓的幾率越高。這可能與按時產檢,及時良好地控制血壓有關。高齡也是影響產后血壓恢復的獨立因素之一。考慮隨著年齡增加,血管脆性增大,孕期造成的血管損傷,于產后恢復慢,甚至造成永久性損傷形成慢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本身存在遺傳易感性,本次研究中顯示對于對于家族史的產婦,產后高血壓遺留率較高,因此高血壓家族史的孕婦孕期加強管理,降低高血壓發生率。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有部分產婦產后血壓未能恢復正常,產婦年齡、妊娠期高血壓病情、高血壓類型是影響產婦產后血壓變化的相關因素。對于有高血壓因素的孕婦,如高齡、高血壓家族史等孕期加強管理,增加產檢次數,孕期控制體質量指數,及早發現妊娠期高血壓,以早控制高血壓病情,及時處理高血壓并發癥,可以減少產后高血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沈琳,譚紅專,周書進,等.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產后血壓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03):239-244.
[2]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2):721-728.
[3]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8-119.
[4] 萬淑梅,余艷紅,黃鶯鶯,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規律及其對母兒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42(08):510-514.
[5] 于曼,張建華,張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07):581-585.
[6] 章小維,郭明彩,楊慧霞.高齡初產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1(02):111-112.
[7] 張為遠,翟桂榮.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