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 要:我國經濟的增長促使股份制商業銀行掀起建立社區銀行的浪潮,這是由于商業銀行在追求發展自身的階段中,發現美國社區銀行的模式能彌補中小銀行分支機構較少的缺點。在社區銀行的指導下打造便利、融洽的社區關系,從而推動商業銀行在社會中的發展,實現商業銀行單一化經營模式的改革。為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所學,分析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希望給予我國銀行發展的動力與建議。
關鍵詞: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啟示
引言:簡單來說,美國的社區銀行其實是美國城市建立、發展、優化的一種展現,其始發于殖民侵略時期,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得到空前的發展。在20實際20年代后,由于大型銀行的興起,導致社區銀行收到打壓,數量逐漸削減,但是在美國人民心中社區銀行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占據這種要的地位。當前發展的社區銀行并不是沒有出路,在中小型銀行中,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解美國社區銀行以及優勢的基礎上,解析其中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一、美國社區銀行的由來
社區銀行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19世紀80年代的西方國家,主要的提出者是德國費迪南德.騰尼斯教授,由于其在當是提出了“社區”的基本概念,并將其融入社會學的領域之中,“社區”這一詞才被人們廣泛的關注。這里被指出的社區指的是一個州或則是一個市、一個縣的概念,同時在現階段也可以指城市以及鄉村居民聚居的區域。由此可見,社區銀行的內涵并不是簡單的一個城市社區定位,當前學術界對于社區銀行并未有一個指定或統一的解析。正式社區銀行時,可以將其視為獨立發展的、有運營資質的機構,且資產在1000萬到數十萬元之間。筆者經過了解認為社區銀行時一個發展的動態概念,其能跟隨時間、社會的發展而產生不同的衡量條件[1]。在20世紀之前,資產規模大于3億元的銀行就已經屬于大型銀行的范疇,小于等于3億元資產規模的被稱之為中小型銀行,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標準也隨之改變,劃分金額也不斷的提升。
二、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
2.1 ?靈活多樣的發展模式
社區銀行的發展中形成了四種模式,即專業模式、并購重組模式、創新模式與全能模式。這其中專業模式是指:以單一的業務為銀行發展的主導方向,雖然業務單一,但是長期以往銀行積累了貸款經驗,且盈利性質較強。而并購重組是指:銀行在發展中經過一些列的并購措施,逐漸將銀行做大,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業務,實現銀行利潤的提升。其次創新模式可以說是一種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形式,銀與社團或者是信用合作社,聯合發卡,或者是銀行利用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的分支機構、網點發行自己的卡,以此來獲取利潤。最后是全能模式,此模式主要以社區銀行、批發銀行、財富管理為主導業務,從而實現自身利潤的提升。
2.2 ?多樣的經營策略
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注重經營策略的部署,筆者總結來看,其部署策略主要劃分為以下幾點:第一,明確服務對象。社區銀行面向的人群是當地家庭、農戶以及中小型企業,因此在產品的制定中要充分的考量到服務對象的條件與需求。第二,低廉的資金成本。社區銀行的客戶主要來自于個人與企業,這些客戶十分信任銀行,因而銀行通過企業客戶可以實現利息的吸納,實現存款的積累。第三,優質的服務[2]。社區有著范圍的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銀行服務人員能不斷分析周圍客服的需求,從而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及產品,這是大型銀行顧及不到的地方,也是社區銀行的優勢之一。第四,顧客關系的維護。在美國社區銀行中,員工能接觸到社區內的事物,以此來建立起與顧客的聯系,幫助工作人員建立忠實的客服群體。
2.3 ?國家政府、監管機構的大力扶持
美國社區銀行在發展中有資產規模的限制,但是社區銀行有政府的支持,這是社區銀行能夠長期發展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為支持社區銀行的發展,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務,政府在財稅、政策、監管方面都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讓行。除此之外,美國社區銀行還針對此成立了獨立社區銀行協會,在工作中為會員提供相關的行業信息與市場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步步推動美國社區銀行的優化與發展,逐漸形成當前的發展規模。
三、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3.1 ?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于社區銀行,我國缺少應有的經驗與理論體系,因此在法律方面還未有正確的制度進行有效的引導,給社區銀行的建立造成極大的困難,而初具雛形的銀行方面的實踐活動無法得到政策的支持,導致社區銀行在我國的發展寸步難行,導致居民個人以及中小型企業的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3]。基于此,我國要針對社區銀行的優勢制定相關的理論基礎與法律法規,在探討社區銀行成立的基礎上,對其中一系列的條件進行制定,實現相關工作的規范,將社區銀行納入整個金融發展體系之中,快速推動我國社區銀行的發展,建立健康健全的銀行制度體系。
3.2 ?積極實踐各種方式組建社區銀行
綜合我國現階段發展的金融體系來看,社區銀行實現自身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將農村信用社合并在社區銀行中。這是因為農村信用社的規模較小,相對來說進行組改的阻力更小,同時還能根據資本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機構組織的重組。此外,在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中其與村民的接觸更多,對客戶的需求更為了解,這在貸款業務中能降低其中的風險,且獲取一部分穩定資金。第二,民營企業資本組建新的社區銀行。從制度上來看,民營企業資本的組建愿望是很強烈的,新組建的股份制社區銀行其中權力劃分明確,也有清晰的市場定位。但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民營銀行資本的趨利動機,在這種動機的 影響下,極易造成銀行的過度擴張,導致社區銀行風險的增加。對于此需要政府加強對金融機制的把控,進一步降低社區銀行中存在的風險。
3.3 ?堅持求異型市場定位
社區銀行在我國謀求發展的過程中,一是要梳理良好的服務意識,將中小企業與城鄉居民最為上帝來接待,從而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去滿足顧客的需求,提升社區銀行的服務意識與產品受歡迎度。二是增加社區銀行在縣城、集鎮的分布地點。在縣城、集鎮人口密集區域一定要設立網點,注意拾遺補缺,根據城鎮、集鎮的發展情況來設立網點,實現布局的合理性。三是面向中小企業與社區居民。針對中小企業與社區居民的需求,建立適合的金融產品與業務范疇。除此之外,還要針對中小企業與社區居民的潛在需求進行業務上的創新,積極建設各種形式的綜合性金融業務,充分滿足客戶的不同種需求。
3.4 ?完善金融監管機制
監管是以政府為主,居民為輔,且在監管種嚴格把控,政府對社區銀行準入機制進行制定時,就要充分考量到其組織設置、產權結構、管理方式等,在實現突破創新的基礎上,還要確保對社區居民的服務層面。除此之外,還要嚴格的把控出口關,可以允許農村社區銀行建立退出機制,如同企業破產機制那樣,如此可確保銀行的虧損、不良貸款額度都在本金之內,如若出現超過成立資金的壞賬,那么銀行就要破產。針對此問題,社區銀行可以引入競爭機制,使得有問題的社區銀行被兼并,推動整個社區銀行的健康發展[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區銀行是美國銀行的一種成功的經營模式,我國在對此模式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且還要有針對性的學習,將其中的結構與模式進行升級發展,使其更加適合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為鄉鎮、城鎮居民帶去更多的便利與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齊亞瓊. 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D].
[2]鄭艷麗, 劉金珠. 美國社區銀行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7(4):67-70.
[3]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 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西南金融, 2016(4):35-37.
[4]何德旭, 王卉彤. 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評述及啟示[J]. 新金融, 2006(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