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琪
【摘 ?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高段寫作目標指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真實是小學高段語文作文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然而翻閱學生的作文,教師可以明顯發現“失真”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寫作素養的良好發展。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高段語文作文“失真”的現狀,并嘗試找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 小學高段 ?語文作文 ?失真 ?措施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說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語文作文教學應該教會學生真實、真誠、自然地表達所感所想,而不是讓他們胡編亂造、矯揉造作。但是在組織小學高段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卻發現很多學生并不喜歡寫作課,不知道應該寫一些什么,為了完成任務,只好虛構內容。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已經對語文寫作教學水平的提高產生了負面影響。
一、小學高段語文作文“失真”現狀
翻開學生的作文本,很多人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客套話、假話、空話,缺少真實感。例如,讓學生寫“我最敬佩的人”,大部分人的描寫對象多是民族英雄、歷史偉人,在不了解這些人物生平經歷的情況下,他們只好上網查找資料,或者看作文選里面是否有類似的文章。最后寫出來的作文雷同率太高,個別人甚至直接照搬范文。當發現自己找到的案例同樣出現在同學的作文里面時,不少人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
二、小學高段語文作文“失真”的原因
(一)學生:缺少素材積累經驗
寫作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在具備充足的語言輸入前提之下,學生才能進行下一階段語言輸出。小學生年齡有限,他們缺少素材積累經驗。面對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學生不善于觀察,到了自己的寫作活動中,很少主動將生活現象與作文相互聯系,覺得無話可說、無話可寫。
(二)教師:沒有展開正確引導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作文教學導向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的行文習慣。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逐漸普及,但是應試教育思想留下的“后遺癥”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根除的。一些教師在作文課上過分強調寫作的目的性,強行要求學生升華作文主題,熱衷于寫作技巧的訓練。
三、應對措施
(一)命題要求真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出什么文字。”當作文命題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時,學生就會感到有話可說、有情可訴。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返璞歸真的第一個關鍵就在于命題要求真,多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角度出發,盡量設計那些有助于學生抒發真情實感的題目。假、大、空類的作文題目不應該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這會束縛學生思維,扼殺他們真實表達的欲望。
平時可以多出一些這樣的題目:“那是一次〓〓〓的嘗試、〓〓〓的感覺真好、美好的回憶、我是個〓〓〓的孩子、一份 ? 〓〓〓的作業、我的新發現、家中趣事、有趣的一堂課”……這都是與小學生聯系較為密切的題目,至少不會讓他們在拿到題目的時候覺得無話可說。有了真實的作文題目做鋪墊,下一步的寫作活動才能順利展開。
(二)過程要求真
“坐而論道”的寫作活動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手腳,還束縛了他們的大腦,很難寫出真話真情。組織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創新寫作教學過程,讓真實的實踐活動走進作文課堂,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激發學生想要說真話的欲望。例如,舉辦“拼句樂翻天”、“成語接龍”、“擊鼓傳花”、“丟手絹”、“誰是大力士”等趣味活動,等到學生興致高漲、思維活躍之際,再要求學生用文字記錄參與本次實踐活動的感想。學生玩得痛快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沖動。又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外參加寫作實踐活動。可以要求他們采訪一位勞動模范,寫一篇以“我眼中的光榮勞動者”為主題的作文;還可以組織到野外觀察動植物的采風活動,然后要求學生用文字向人們介紹某一種動物、某一種植物。
(三)評價要求真
評價一篇作文好不好,應該將“是否真實”作為第一標準,而不是看主題高尚不高尚、語言優美不優美。只要學生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思考、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作文都應該受到肯定。針對小學高段學生開展作文教學評價時,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認知經驗和年齡特征出發,去鑒定他們有沒有在作文里面說真話、說實話。寫真話、抒真情的作文要不吝贊揚;說假話、說空話的作文,不管語言多么優美、技巧多么純熟,都應該在點評中及時指出,盡早幫助學生改正這個毛病。從教師的評價之中,學生漸漸發現矯揉造作、胡編亂造的作文是得不到高分的,潛移默化之中也就有了說真話、抒真情的意識。
小學高段語文作文“失真”這一問題由來已久,想要改變這個問題短時間之內很難看到效果。但是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做出改變并堅持下來,久而久之,在正確的引導之下,學生的作文就會變得越來越生動,越來越真實。
參考文獻
[1] 羅時偉.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失真”的對策:以小學五年級為例[J].大觀 ?周刊,2012(9):123-124.
[2] 俞正霞.千教萬教教人說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漫談如何解決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失真”[J].讀書文摘,2014(11):79-80.
[3] 方利民.小學生作文“失真”的透析及矯正[J].語文教育通訊,2010(7):65-66.
[4] 沈海燕.小學生寫作“失真”的原因分析[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