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霞
摘 要:目前,媒體整合不僅形式不同,媒體組織也在新聞報道中整合了各種技術,還與其他為網站提供視頻和音頻的公司合作。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報道的整合與以前的新聞報道截然不同。在討論整合背景下新聞報道整合及其給新聞工作者帶來的挑戰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以下新思路:編制者應更好地利用不同的媒體平臺來全面報道新聞事件。反過來,它更好地處理現代新聞編輯室中的信息潮流,并使用各種資源來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和補充新聞功能。
關鍵詞:整合;公共信息;報告;記者
1.媒體整合和整合新聞報道
在許多新聞機構中,“聯合推廣”媒體整合的概念仍然存在,但更多的報紙和電視節目正在其網站上添加內容,并專注于與觀眾互動。
隨著21世紀的到來,媒體整合開始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媒體代理商不僅將技術整合到新聞報道中,還與其他為其網站提供視頻和音頻的公司合作。媒體整合更像是一種伙伴關系或婚姻,其中每種媒介都保留了自己的特點,但它們并不相互競爭,而是共同努力促進整個產品的發展。“整合新聞”主要是指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新聞傳播活動。綜合新聞的特點包括:新聞業務整合,新聞載體數字化和視覺傳播多樣性。
2.媒體整合發展戰略
早在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深化改革中央集團第四次會議主持了通過了“促進傳統與新興媒體一體化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同時,他發表了重要講話:“要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整合與發展,必須遵循新聞傳播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加強互聯網思維,堅持互補整合發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我們將繼續以先進技術為主體和內容構建基礎,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運營和管理方面的深度整合,努力創造新的多種形式,先進手段和競爭能力的主流媒體,建立了幾個具有較強實力和溝通能力,信譽和影響力的新媒體集團,形成了具有立體多樣性和綜合發展的現代通信體系。一方面集成,另一方面管理,以確保在整合和發展方向上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01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訪問人民解放軍報,參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60周年主題展。軍事報紙。他特意了解了軍事報紙的微信和微博公共平臺是如何運作的。與此同時,他還利用軍事報紙的微博平臺發送微博。祝賀所有官兵新年。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赴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進行研究。在調查中,習總書記密切關注新媒體的運作,并通過微博和微信向全國人民致電元宵節。
近年來,在各種重大事件中,人們經常聽到記者“代表一些電視,一些互聯網,一些報紙,一些新聞客戶”等問題。在最近結束的2016年全國“兩會”報告中,記者要求總理李克強解釋說他是代表“新華社”問總理。在總理回答他的問題之前,他先問記者。他還記得去年新華社提出的問題,包括新華社,微博,移動客戶等等。因此可以看出,“媒體整合”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世界各國領導人越來越重視媒體整合戰略。
3.整合新聞報道
在媒體整合的背景下,鳳凰衛視開創了整個媒體新聞報道整合的先河,從“全媒體,所有時空”到“全媒體”。鳳凰衛視整合鳳凰網,鳳凰移動客戶端,鳳凰城Uradio和鳳凰周刊的資源,允許這些資源同時出現在節目中,并與網民對話。該節目一旦播出就收到了良好的反饋。
與此同時,新聞報道的整合已成為近年來的常態。以近年來全國“兩會”報告為例,2014年“兩會”期間,“第二槍”首次進入中央電視臺的主流媒體。觀眾可以每天看到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國國際和其他頻道的“第二次拍攝”和“兩會”直播新聞報道。這些“第二槍”節目突然成為全國“兩會”報告的亮點。中央電視臺的參演記者專門下載了“第二槍”APP。一些著名的節目,如“LiveNewsRoom”也通過“第二次拍攝”與網民互動。
微博和微信也在“兩會”報道中發揮了作用,成為新聞報道的新寵。在2014年第12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開幕時,232名全國人大代表在新浪,騰訊,搜狐,網易,人民等微博平臺上開通了實名認證微博,與網民互動。在2014年全國“兩會”報告中,“中央電視臺新聞”微信公眾號利用其獨特優勢及時發布“兩會”相關信息,成為網民了解相關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兩會”。
2015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推出了“中央廚房”全媒體報道機制,根據不同的媒體形式提供編輯資料;新華社推出“全媒體標題”欄目,整合文字,圖片,視聽報道資源;中央電視臺與百度,騰訊等新媒體機構合作,利用大數據資源推出“賽兩會”等新媒體產品,利用微信“搖一搖”功能,實現電視觀眾與手機客戶的跨屏互動。
在2015年全國“兩會”中,人民日報推出的“中央廚房”綜合編輯模式吸引了不少關注,也引起了業界的極大反響。“中央廚房”代表了“分散-整合-分散”的理念,充分發揮了新媒體的融合優勢,也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整合與發展帶來了思路的變化。
4.媒體整合對記者的新挑戰
媒體整合的最好例子是記者合作的方式。來自報紙和電視臺的記者坐下來報道同樣的領域。綜合新聞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記者在多個平臺上以不同方式講述新聞的能力。因為“與單一媒體相比,制作全媒體新聞要困難得多。記者必須學習新方式來講述新聞并改變他們傳統的報道習慣。媒體環境中的記者最初需要回答”他們需要什么“的問題。要做什么?“這包括了解一系列報告工具,媒體平臺和新聞人員,并選擇報告事件的最佳組合。但是,在媒體整合的背景下,”整合新聞制作意味著從一開始在新聞事件中,有必要充分利用一系列可用于闡明和設計合適編輯過程的工具和媒體。現代技術使一系列報告工具更易于使用,與傳統思維不同,記者更容易接受技術。“新一代記者將在數字媒體中發展和變化。包括新聞圖片,視頻和文本在內的未來新聞內容將全部數字化,其中大部分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技術支持提供了全面覆蓋的可能性新聞事件的各個方面。“記者的工作就是找到結合不同媒體平臺的最佳方式。這意味著必須對記者進行廣泛的培訓,以便能夠以媒體的方式進行思考。”這一切都取決于你報道的新聞事件和您希望在特定時間覆蓋的受眾群體。有時,涵蓋其他媒體特征的電視媒體是最合適的;有時,紙媒體或在線媒體最適合為新聞制作提供支持。對于編輯來說,了解不同媒體的功能以及在需要時能夠充分發揮媒體作用非常重要。“
具有全媒體思維模式的記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充滿信息的復雜環境。整合的目標不是降低運營成本,而是讓記者獨自戰斗。“一個優秀的作家不需要是一個熟練的攝影記者。但是,如果你能掌握基本的音頻編輯技巧,記者可以了解每種媒體的語言特點和邏輯,并基于對媒體的理解,更好利用不同的媒體平臺充分報道新聞事件。同時,全媒體思維方式的好處可以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得到體現,記者可以更好地處理現代新聞編輯室的大量信息。利用各種資源豐富原始新聞資料,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使最初的新聞素材豐滿起來。
參考文獻:
[1] 胡曙光,陳昌鳳.觀念與規范:人工智能時代媒介倫理困境及其引導[J].中國出版.2019(02)
[2] 彭劍.融合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J].新聞與寫作.2017(10)
[3] 王天定.融合報道:“融合”如何助力“深度”[J].青年記者.2017(22)
[4] 張嘉琦.淺析媒介市場化對新聞報道的負面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7(24)
[5] 李真.電視新聞報道如何適應現代媒介環境[J].青年記者.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