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盛湘
摘 要:協調區域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其必須解決的內容。經調查發現,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區域差距的問題,要想達成協調區域經濟的目標,應控制好區域經濟之間的差距,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發揮政府政策的管理價值、市場機制的協調作用,縮小區域經濟差異。區域財政和稅收政策主要用于刺激落后地區,使其加快經濟建設速度。調整區域經濟中失敗的市場機制或運行體系,優化區域發展局勢,構建全新的布局與體系。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經濟體制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另外,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可忽視,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要想維護區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應客觀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將其作為核心,制定恰當的策略,使得區域經濟朝向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財稅金融政策;區域經濟;影響因素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各不相同,差距較大。協調區域經濟是“十二五”國家經濟結構轉型整體規劃的重要課題,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明顯落后于其他地區,加之受到區域經濟政策基礎條件及流通機制、體制的影響,長期無法改善中西部地區經濟落后的狀態,這給經濟與社會的整體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目前,政府主要利用財稅金融政策調控經濟,財政金融政策作為一種重要的手段,在經濟不景氣時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備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價值。合適的財稅金融政策具有縮小區域差距、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加快經濟建設速度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于維護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區域具備具體、規律的特征,因此,我們可將區域經濟視為管理活動。我國改革力度不斷加深,經濟社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突出表現為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問題,最直接的就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因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沒有改善,而是呈現出愈演愈烈的狀態[1]。另外,因城鄉經濟差異的影響,不同階層之間,人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始終無法改善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因此,區域經濟在建設與發展時,應重點考慮上述內容,只有解決了細節上的問題,才能提升社會發展的整體水平,以免激化社會矛盾,引發更嚴重的后果和損失。
財稅金融政策正是在此種背景下得到了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財稅金融政策的應用與改革中,希望借助合理的政策協調區域經濟,彌補其中的漏洞,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維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持續性。著重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沖突,確保區域經濟發展的全面性、穩定性。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財稅金融政策具有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升人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作用,有效規避了因經濟發展不協調而帶來的問題和風險。
二、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
(一)地域限制
為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升經濟建設水平,政府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從東向西開始加大扶持力度,大力開展稅收改革,實施優惠政策。但是受到地域限制與地理因素的影響,中西部地區很少引進外國資本,這不僅限制了區域內的經濟發展,也削弱了稅收激勵政策的作用,難以擴大外資規模,加之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形成惡性循環,經濟本就不發達的地區,更是難以實現增長經濟的目標[2]。從所有制結構來說,與發達地區相比,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國有經濟比重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利于本地企業的振興與發展。
(二)欠缺外部條件
目前,市場經濟改革初步完成,正處于不斷深化的階段,但是中西部地區仍舊受到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制約,商品經濟仍然處于初步階段,發展速度遠不如其他地區,加之計劃經濟的影響,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升。要想從計劃經濟體制順利的轉向市場經濟體制,不僅要兼顧經濟的運行機制,還要考慮到傳統的思想觀念與經濟發展模式等諸多內容。中西部地區缺少必要的外部條件,所以在轉變經濟運行機制體制時,面臨極大的阻礙。另外,因交通與地理位置的影響,中西部地區運輸及投資成本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收益和回報。即便政府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給予中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同樣的政策,也無法收到與沿海地區相同的效益和利益[3]。鄉鎮企業、外資企業及民營企業,都是非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取得了理想的成績,為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中西部地區仍然保持著國有經濟結構體系,加之受到思想模式與客觀條件的影響,無法突破國有經濟結構帶來的局限。
三、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一)減輕相關部門兒的財稅負擔
不同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發展存在極大的差異,但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均承受著不同程度的財稅負擔。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來說,經濟欠發達地區承受著更重的財稅負擔,這意味著財稅負擔與地區經濟發展之間密切相關。要想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應做好細節上的管理與調控,例如減少相關部門的財稅負擔,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通過對我國經濟總體的發展狀態進行分析后發現,東部地區整體財政稅收工作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區,雖然這并不是完全由財稅負擔決定,但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區實施財稅金融政策勢在必行,以此減輕財稅負擔,努力發展經濟,確保經濟迅速、穩定的發展。
(二)提高財政稅收金融部門的工作效率
國家財稅金融部門是否完善關系到金融政策的應用效果,還會對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完善財稅金融部門已經成為重點研究的問題。在建立健全國家財稅金融部門時,需要簡化冗雜的結構,優化工作體系,以提升工作效率為目標深化改革。簡化工作部門的目的在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其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與義務,提升工作效率,優化工作質量,從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助力[4]。另外,有效的簡化國家財稅金融部門,可起到減少成本支出的作用,這是順利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前提。經實踐得出,該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起到了減少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的作用。基于此,政府不斷從簡化金融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入手,改善區域經濟現有的發展狀態,完善其中的不足。
(三)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因財稅金融政策的鞭策與影響,各個領域的發展水平有所提升。這對工作人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工作人員積極、主動的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改革發展模式,明確發展目標,共同朝向發展經濟的目標努力。總得來說,在不同地區內,財稅金融政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想在具體實施中達成預期的建設目標,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科學應用財稅金融政策,使其發揮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有效規避經濟發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四、推廣財稅金融政策的方式與方法
(一)強化財稅政策的管理與建設
除環境因素、地理因素外,政策方面的差異也是導致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出現經濟差異的重要因素。對于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來說,應認識到財稅金融政策的作用,給予其應有的重視,加大推廣與應用力度[5]。另外,還要做好財務管理,規避稅務開展過程中的風險與威脅,制定應急機制,以便有問題發生時,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將其對財務與經濟建設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二)應用完善的管理技術
財稅金融的改革十分復雜,綜合性較強。如今,互聯網逐步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財稅金融政策同樣需要以互聯網為基礎,加大推廣與應用面積。全新的財稅金融政策,在原有基礎上融合了不同專業的技術與知識,難度越來越高。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要想達成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應積極轉變落后的發展模式,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做好創新與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使得財稅金融政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自身的利用價值。
通過客觀的分析,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財稅金融政策。管理財稅金融政策的目標在于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改善人們收入水平差距過大的問題,因此,利用財稅金融政策勢在必行。經實踐證明,財稅金融政策在使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進行更大面積的推廣,以財稅金融政策為基礎,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除此之外,財稅金融政策有利于提升區域內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收入與生活質量,是提升整體經濟建設水平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旨在提升區域內的經濟水平,協調各個區域之間的內在聯系,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王麗,鄭岑琳.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23):118-119.
[2]劉寶全.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7):31-32.
[3]陳衛雄.區域經濟發展與財稅金融政策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2016,14(1):214-215.
[4]陳芳.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納稅,2017(4):40-41.
[5] 俞建雄. 財政金融政策對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分析[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 1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