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由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替代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實現讀者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詢和閱讀等綜合服務。
關鍵詞:信息化;服務模式;轉變
信息化時代,信息資源極其豐富,各類信息數據量大,涵蓋范圍廣,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知名學校信息化時代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挖掘數據庫信息資源,建立數據資源信息庫,建立信息資源查詢系統,建設智慧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成為服務創新的發展趨勢。
一、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
圖書館多年來都是傳統的服務模式,在服務空間、時間、內容、方式、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閉性。對文獻資源的存儲主要是收藏,利用書架存放紙質文獻,對過期的刊物進行匯集加工、保存供讀者查詢;對收集的報刊只能簡單的分類、登記后上架,主要方式是:館內閱覽 、圖書外借、文獻復制和參考咨詢等 。再加上工作機制 、人員、設備的限制, 服務工作有許多局限性, 傳統圖書館還停留在圖書 、期刊的借借還還 、取取歸歸的時代,為讀者提供一份報紙、一本期刊和一本書的簡單的服務,對信息的流通、資料利用率、讀者借閱滿意度都很少考慮。因此,傳統圖書館的館藏文獻利用率較低,僅僅是簡單被動的淺層次的文獻借閱服務,讀者滿意度也相對較低。
二、信息化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
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是信息量大、科技含量高,涵蓋的信息內容相當豐富,大量數據資源的擁有為圖書館開辟了服務的新模式,由傳統簡單的服務轉化為科學、高效的服務。一是整體性把握對知識需求不確定性;二是知識服務模式精細化,既顧及廣大讀者的共同的愛好、需要,即共性,又顧及個別讀者的需求、愛好,愛讀什么書,有什么專長,即個性;三是滿足讀者需要,提供按需付費的服務;四是全方位的大數據信息服務。
1、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
智慧圖書館是一個不受空間限制的、但同時能夠被切實的感知的一種概念。包括云計算、智慧化的一些設備,通過物聯網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通過這些來改造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就是把任何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讓讀者或用戶在這個體系之內能夠體會到更加貼心的服務。智慧圖書館是一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學為基本手段的,有著更加高效和便利特點的運行模式,它的最本真的追求就是用最綠色的方式和數字化的手段來實現閱讀。它是未來新型圖書館的發展模式,能實現廣闊的互聯以及共享,以人為本,進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
建立在智能性基礎上的智慧圖書館,其擁有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外部特征。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各種具有獨立性的文獻信息與讀者、管理人員等進行互聯,將所有的信息進行串聯實現讀者與管理、前后臺的相互智能連接,實現知識的共享。智慧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了全方位和一體化的服務,通過知識和管理的共享,解決讀者的各類問題,并且為讀者在借閱過程中節約更多的時間,為館員提供更加快捷的管理,讓館員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良的服務。
智慧圖書館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公益惠民的理念之下的,讓每一位讀者都能獲得同一空間的閱讀學習解決方案,享受智慧圖書館帶來的便利和方便性。基于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化設備的智慧圖書館一方面可以為館員在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效率的管理,同時還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詢和閱讀等綜合服務。
2、數字圖書館服務創新
信息時代中,物聯網、云計算的快速發展,誕生了數字圖書館。就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于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它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就是虛擬的、沒有圍墻的圖書館,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擴展的知識網絡系統,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沒有時空限制的、可以實現跨庫無縫鏈接與智能檢索的知識中心。
數字圖書館不是圖書館實體:它對應于各種公共信息管理與傳播的現實社會活動,表現為新型信息資源組織和信息傳播服務。它借鑒圖書館的資源組織模式、借助計算機網絡通訊等高新技術,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類和精準檢索手段,有效地進行信息整序,使人們獲取信息消費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能夠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務機制。
從文獻存儲上看,傳統圖書館的館藏載體主要是紙質文獻,與之相比數字圖書館對藏書建設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圖書館" 館藏"的含義已被擴展,不僅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 如磁盤、光盤、磁帶等),還包括不同的信息類型( 如書目信息、全文信息、圖像、音頻、視頻等),因而使得數字圖書館將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間,它們所能收藏的書刊等資料的數量也將沒有空間制約。從檢索方式上看,用傳統的檢索方法,讀者往往要在眾多的卡片前花費不少時間,頗使借閱者感到不便,查全率和查準率都難以提高;從信息的傳遞速度上看,傳統圖書館位置固定,讀者往往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數字圖書館則可以利用互聯網迅速傳遞信息,讀者只要登錄網站,輕點鼠標,即使和圖書館所在地相隔千山萬水,也可以在幾秒種內看到自己想要查閱的信息,這種便捷是以往的圖書館所不能比擬的;從資源共享角度上看,一本" 書"通過服務器可以同時借給多個人查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數字圖書館的誕生,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又一平臺。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信息化時代下更是變得越來越突出,一定要對圖書館服務創新要求的有迫切認識,進一步推進圖書館服務技術手段的有效創新,建立圖書館服務共享平臺,提供個性化推薦服務等。唯有如此,方可順應時代要求,使圖書館成為知識傳播的圣地,建立起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使圖書館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都金萍 《芻議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創新》 農家參謀2019(4)
[2]劉佳時《淺析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的創新策略》 才智2019(3)
作者簡介:
劉雪非(1968—)女,山東濰坊人 ,濰坊學院圖書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