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慶
摘 要:近年來,高校周轉房普遍存在著“周而不轉”這一使用和管理難題,本文從目前高校周轉房存量、歷史原因、轉租、轉讓、使用率不高和管理不善等六個方面問題進行了討論和分析,并簡單提出了周轉房管理的改進措施和合理化建議,以此來改善周轉房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難題,以提高周轉房使用率,為高校青年教師安心從教做好后勤服務保障。
關鍵詞:高校;周轉房;“周而不轉”;改善措施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新進教師數量和質量在穩步提升,人才流動越來越頻繁,為了更好的留住高質量青年教師,解決青年教師住房問題,以此穩定青年教師隊伍,解決青年教師后顧之憂、安心從教,成為了各高校長久發展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出于對人才的基本尊重和對教師居住權的基本保障。
近年來,各高等院校人才招聘都是以碩士或博士為主的高層次知識分子,并且大多數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這些人由于學習時間過長,基本上進校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經濟積累,再加上全國高房價,憑借一人之力必定無力承擔如此高昂房價,周轉房成為了解決青年教師臨時居住的唯一途徑。
一、周轉房特性
周轉房指高校規定周轉期內的校產權房,以低于市場租金租賃給本校新進青年教職工臨時居住的過度性公有福利住房。周轉房有以下三個特點:(1)適用性:周轉房適用范圍固定,高校無房新進青年教職工;(2)周轉性:周轉房只是一定期限內租賃使用,待有能力解決商品房后,需退回周轉房;(3)公共性:高等學校周轉房產權歸學校所有,租住人只有使用權,周轉房只租不售,并且具有福利性質。[1]
二、周轉房使用過程普遍存在問題
(一)周轉房數量有限,周轉房“終身制”只進不出
教育部1998年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學校住房制度改革,加快解決教職工住房問題的若干意見》中規定:“高校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公有住房作為公寓式管理,并且其數量應高于學校規劃住房總量的15%”。同時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指出,高校周轉房應符合表1規定。然而,由于高校土地資源和資金緊張,造成高校周轉房數量嚴重不足,目前很多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筒子樓改造而成,周轉房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改善。[2]
周轉房“周而不轉”主要原因是福利性質導致較低的使用成本,遠低于高校周邊商品房市場租金,校內周轉房還具有無停車費、物業管理費、免費網絡使用費和低價水電費等一系列隱藏福利,導致部分教師所住房屋周轉期已過,依然依賴這種“隱性福利”不愿意退出周轉房,周轉房“終身制”只進不出,最終導致周轉房無法周轉。[3]
(二)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老職工”拒不退出周轉房
國務院1998年在《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
中明確指出,高校住房制度必須從實物分房向貨幣性住房進行轉變。在該文件下發之前沒有分到校內住房的老職工一直安排居住在校內周轉房,該部分周轉房一直未能回收有效利用。還有部分職工因各種自身原因被判刑或長期無故離崗的教職工,本人拒不辦理退房手續,學校也一直未能從其停發的工資扣取房屋租賃費,學校無強制回收周轉房依據和怕引起糾紛,該類周轉房一直無法收回。[4]
(三)周轉房普遍存在轉租、轉讓
高校周轉房具有一定福利性質,屬于福利住房,導致租金遠遠低于高校周邊商品房的市場租金,使得周轉房轉租存在一定利潤空間,承租人往往將房屋轉租外人長此以往來賺取中間價格差,以此牟利。還有一部分承租人,本人周轉期內已自行解決住房問題,然而沒有及時將周轉房退回學校,而私自將本人名下周轉房轉讓本部門同事和利益相關人員使用。以上兩種情況普遍存在各高校周轉房使用情況中,轉租和轉讓現象不僅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同時讓新進青年教師無法直接從學校租到周轉房而不得不高價從其他教職工手中轉租,不僅擾亂了其他輪候申請人的排隊秩序,同時給高校周轉房管理和使用帶來了挑戰。[5]
(四)周轉房有效使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之中還有一部分教職工住房觀念依然停留在福利分房階段,難以接受周轉房只是過渡性住房這一事實,一旦分到自己名下,由于福利性導致的低租金,即使房間閑置,也拒絕交還周轉房給學校。實際使用過程中還經常會有一部分房間,常年水電氣表讀數為零,事實證明該房間一直閑置未曾住人。還有部分職工,離家不太遠,申請的周轉房只是偶爾中午過來臨時休息。目前高校周轉房房源不足情況下,以上高校周轉房使用過程中效率不高情況,應該盡量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提高周轉房使用率,以此最大程度解決周轉房數量不足問題。[6]
(五)周轉房管理制度缺乏執行力
周轉房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各高校都出臺行之有效且符合本校特色的周轉房管理制度或管理辦法,然而周轉房普遍存在“周而不轉”的問題,時時得不到解決。問題在于高校房管部門制度執行力不夠,制度沒有落地生根。周轉房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申請使用容易受到行政干預,阻礙了周轉房管理使用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原則。周轉房使用管理缺乏監督機制,對于各別違規現象不能進行及時有效處理,起到不好的帶頭示范效應,問題的積攢,最終導致尾大不掉,有心無力進行處理,一直拖而不解。[7]
三、后期周轉房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對于以上問題:首先,對于周轉房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政府和學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和做好學校整體規劃,建設滿足標準的單身教師宿舍,為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做好后勤保障,同時為了提高周轉房合理流動和使用效率,應該采取階梯型房租,周轉期內成本價使用,周轉期之外市場價租賃,讓周轉房有效流動。其次,對于老職工長期閑置不用的周轉房學校應該和老職工進行協商,以合理的方式進行補償回收周轉房,職工沒有長期使用權。再次,對于長期空置半年以上的周轉房,教職工又不能給出合理解釋,學校應該收回周轉房,避免資源閑置浪費。最后,對于轉租和轉讓問題,高校應該加強周轉房退出機制,利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實現周轉房有“進”有“出”,以此來優化周轉房資源配置,提高周轉房使用和管理效率。[8]
我國住房政策已完成了福利分配向住房貨幣化改革的轉變,新進教職工必須加強宣傳轉變觀念,從以往的“等、靠、要”向樹立住房市場化轉變,經過周轉期的資金積累,按照自己的住房需求和住房品質要求,最終通過市場去解決住房問題。同時,高校應該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從學校周邊團購房、保障性住房等房源入手來拓寬青年教師住房渠道,也可以幫助青年教師在購買商品房時提供貼息貸款或適當增加新進青年教師住房補貼等方面入手,鼓勵青年教師自行解決住房問題,同時也能加快校內周轉房周轉,提高校內周轉房使用效率,增加青年教師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穩定青年教師隊伍,從而為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打好物質基礎,做好后勤保障。
參考文獻:
[1]高紅梅,何季秋.新形勢下高校周轉房管理體系探討[J].教育研究,2013,3.
[2]劉建秋.芻議高校青年教師周轉房的現狀及對策[J].理論觀察,2013,11.
[3]陳軍.對高校周轉房建設和管理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8,5.
[4]杜會香,李傳萍.高校教師周轉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7,5.
[5]王洪龍.高校青年教師住房安置問題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5,3.
[6]倪曉軍,馮慧,杜嘉.高校周轉房制度探討[J].高校后勤研究,2008,5.
[7]溫偉民,季景書. 高校周轉房運作模式研究及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實現[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
[8]王洪龍.高校青年教師住房安置問題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