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萬俊
摘 要: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高職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因此,在高職院校英語課堂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本文以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以及教學改革所面臨的難題為出發點,探索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策略與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一、“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內涵
“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手段充分融合的方式,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引導、監控,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講,“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指的是在傳統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微信、微課,以及各類教學輔助的手機APP,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翻轉課堂的理念,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將語言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傳統課堂學習互補,實現多元互動,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教學模式。
二、“互聯網+”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意義
在運用互聯網技術和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學這種大趨勢下,探索教學改革的策略與途徑意義重大。進行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創新研究,有助于為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雙向便利。對于教師而言,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中,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教學平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此為基礎對傳統教育模式開展有關創新研究活動,有利于改變教師觀念,強化教師創新意識,共享資源,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高職英語教學生態環境,豐富高職英語教學手段與方法,完善高職英語學習評價體系。對于學生而言,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課堂教學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翻轉課堂、微課、手機課堂等許多新形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許多便捷,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渠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改變當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除此之外,由于網絡中的教育資源豐富多樣,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與掌握更多的外國文化知識。
此外,對于學校而言,互聯網+環境下,高職英語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可以高效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打造有效課堂。多種信息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應用,能夠豐富已有的英語教學手段和方式,有助于加快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從而確保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和質量提升。
三、高職英語教學現狀與“互聯網+”教學改革創新所面臨面的難題
教學永遠都是高校最主要的職能,高校通過教學活動來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當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存在著各種各樣問題:高職英語教學在內容選取,教材選用上相對局限;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相對傳統,創新較少;另外,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英語基礎差,且多數學生英語學習方法不當,習慣不好,對英語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存在部分學生厭學的狀況,這些無疑都增添了英語教學的難度。而現有的教學改革僅是小范圍的探索改變,真正意義上的教改模式不夠成熟。當前英語教學改革創新主要面臨著三方面的難題: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英語教學,對高職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升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除了要具備一定的互聯網知識外,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在課程內容開發,網絡資源整合,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方面做出嘗試,最終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模式。
其次,本著轉換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如何基于互聯網學習平臺,借助信息化手段輔助英語教學,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和使用各類英語學習應用,從而激發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動機,也是一大難題。
再次,“互聯網+”教學改革創新要求高職院校具備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與氛圍,為教師教學改革創新提供硬件保障。同時,學校教學部門還應該鼓勵教師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在政策和制度上予以支持。
四、“互聯網+”時代高職英語混合教學改革創新策略與途徑
(一)完善信息化教學設施建設
學校作為教師的管理機構,應該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完善信息化教學所需的軟硬件設施?;ヂ摼W+環境下所需要的應該是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化教學設施。除了選用軟件工具之外,學校應該配備諸如AI互動式語音室、智能黑板、語音識別系統等相應的信息化教學設置,讓信息化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保證教學的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
(二)建立增強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和能力的長效機制
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先導,要開展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就應該最先更新觀念,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定期舉辦信息化技能培訓、講座、論壇、沙龍等將信息化教學中利用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帶給大家,讓教師感受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化教學的輕松、便捷、高效,自愿學習各種理念與模式,主動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培養一批素質過硬、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的高職教師隊伍,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可靠保證。同時,學校可以定期舉行信息化教學比賽,邀請專家進行點評,以賽促教,通過有效的獎勵措施,提升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實踐的積極性,教學相長,從根本上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從而打造有效課堂。
(三)教師有效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學習資源,輔助高職英語教材開展教學
教師應該對互聯網資源進行甄選,對教學課件重新設計,能夠根據教學主題和文化背景創設虛擬的教學環境,在原有的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體系基礎上添加和設計互聯網的教學內容和模式。能有效利用圖像、文本、視頻、動畫等方式設計情景教學模式,開發和利用音視頻的軟件,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的理念,更新教學手段
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借助微信、QQ 等社交軟件組建學習群,運用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APP在發布課前預習、課后作業、拓展訓練等內容,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英語流利說,金山詞霸等輔助APP,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教師可根據情況,結合知識點錄制視頻制作微課,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也可以反復觀看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點。
(五)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引導學生利用各類教學輔助APP自主學習
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學生們能夠實現個性化、立體化的學習需求,突破時空的局限。教師引導學生們通過智能手機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英語單詞的記憶、口語練習、英語新聞的瀏覽、興趣拓展等,抓住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英語教師要鼓勵、引導和監督學生使用移動智能通訊設備,營造“微英語學習”的良好環境,從而使混合式教學成為傳統英語教學的有益補充與輔助。
(六)構建多元化的混合教學英語評價模式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建立班級學習系統,在互聯網上進行課前任務發布,課堂教學監控,課后作業批改,考試檢測等,對學生學習進度進行有效掌握,以便于對課堂學習中的交流、討論和展示情況,活動參與的情況,以及角色表演、完成對話的情況做好過程性評價。同時,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結合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來豐富評價手段,讓學生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長短版,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而便于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計劃和方法,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鑒定和自我完善,最終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五、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在“互聯網+”的時代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高職院校教師應打破傳統觀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整合互聯網中的學習資源,合理利用,協調線上、線下教學,提高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做到與時俱進,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效率,完善高職實用英語的教學模。
參考文獻:
[1]盧帆.建構主義下基于慕課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新視角研究[J].高教學, 2017,(06):175-176.
[2]車英君.“互聯網 +”背景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6).63-65.
[3]趙婷.“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18(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