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含

【摘 要】目的:關于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檢驗對于預測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價值探究。方法:將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2例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來本院進行體檢的82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于兩組研究對象的甲狀激素狀況進行檢查,并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的血清甲狀腺旁腺激素為(67.22±15.72)pmol/L,對照組為(21.32±11.28)pmol/L,兩組進行差異性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觀察組角度進行分析,CKD分期為1期和2期患者的血清甲狀腺旁腺激素為(56.25±12.418)pmol/L,明顯比3期、4期、5期患者更低,而且分期為5期的患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會存在有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異常狀況,主要表現為病情越嚴重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越高,因此可以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作為臨床對于慢性腎病腎性貧血進行診斷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慢性腎病腎性貧血;臨床指標
慢性腎病腎性貧血在臨床上主要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患者如果不進行及時的針對性治療,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進展,嚴重的狀況下容易導致患者死亡[1-2]。現如今臨床證實患者體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和紅細胞表面磷脂酰絲氨酸會參與到患者的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發展當中[3]。最近幾年,隨著對于病情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學者發現甲狀旁腺激素和腎性貧血之間存在一定關聯,為有效提升對患者診斷的價值,預測患者病情的相關狀況,降低臨床的死亡率,本文作者主要分析甲狀旁腺激素檢驗結果和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病情發展的關聯,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研究對象來自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本文選擇82例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82例來本院進行檢查的健康人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當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同樣為41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為36歲,平均年齡(45.2±11.4)歲。對于本文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為患者采用CKD進行分期,82例患者當中,1期和2期患者35例,3期患者20例,4期患者15例,5期患者12例。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所有研究對象排除存在器質性病變,排除血液透析時間不超過6月,本文排除存在中途退出治療的患者,排除合并嚴重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在入院以后均進行靜脈采血,血液采集標本大約為2mL,需在半小時之內送檢。將所有研究對象的血液檢驗放置在離心機當中,進行離心處理,3000r/min,離心10min取出,并且去上清液,檢驗的過程中,選擇采用電化學發光儀進行檢驗,對于血液當中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值進行評估和分析。
1.3 觀察指標
評價本文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值的檢驗狀況,對于本文觀察組患者,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值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并分析相關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對于所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兩組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值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注:本文采用統計學軟件IBM SPSS 25.0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觀察組的血清甲狀腺旁腺激素為(67.22±15.72)pmol/L,對照組為(21.32±11.28)pmol/L,兩組進行差異性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觀察組角度進行分析,CKD分期為1期和2期患者的血清甲狀腺旁腺激素為(56.25±12.418)pmol/L,而3期患者為(92.54±23.54)pmol/L、4期患者為(302.52±142.36)pmol/L、5期患者(356.82±159.27)pmol/L,1期和2期患者明顯比3期、4期和5期患者水平更低,而且分期為5期的患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是慢性腎病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現如今臨床對于這種病情,通常選擇血液透析方案進行治療,能夠基本上達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但也有相關文獻認為,慢性腎性貧血患者在治療時需要積極進行早期干預,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降低病情的死亡率[4]。針對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對于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在預測方面的價值,分析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檢驗對于該病癥的意義。
國內有研究認為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能夠導致患者紅細胞活性大大降低,這樣會對于紅細胞造血能力產生一定的阻礙。同時因為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增高,使患者紅細胞通透性相對升高,兩者之間表現為正相關。通過臨床研究可以證實,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能夠導致腎性貧血患者的病情嚴重化,而且是一個主要的因素[5]。這種狀況基本上能夠證實上述研究結果,還有學者認為,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會直接參與到腎性貧血患者病情的發展當中。通過本研究的調查能夠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相對于對照組而言,明顯更高,從觀察組患者內部進行分析,病情分期越高,患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也就越高,相互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基本上說明患者的慢性腎病腎性貧血越嚴重,患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也就越高。還有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和慢性腎病之間的關聯較為密切。
綜上所述,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會存在有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異常狀況,主要表現為病情越嚴重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則越高,因此可以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作為臨床對于慢性腎病腎性貧血進行診斷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 方芳.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檢驗對預測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價值[J].中國醫學工程,2015,(02):127.
[2] 吳紅梅,楊雀飛,何彪.甲狀旁腺激素早期預測非終末期慢性腎病貧血價值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05):665-668.
[3] 趙長軍,駱磊,劉永風,等.血清甲狀旁腺激素與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關系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40):90.
[4] 侯小靜,張玉峽,張國勝,等.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改變與激素療效關聯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7):72-73.
[5] 李玉柳,王華.腎病綜合征患兒血清骨保護素改變及糖皮質激素對其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09):65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