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摘 要】目的:探討抗菌藥物管理對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促進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實施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前,在本院門診進行治療的7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實施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后,在本院門診進行治療的7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記錄兩組門診患者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包括用途或用量不明、重復用藥、盲目用藥以及不符合用藥指征等。結果:觀察組門診患者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生率為4.00%(3/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33%(7/75)(P<0.05)。結論:實施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可以有效促進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值得應用。
【關鍵詞】
抗菌藥物管理;合理使用;促進作用
抗菌藥物在一定的藥物濃度下可以有效抑制甚至殺滅致病病原體,從而對感染以及疾病流行進行控制,其種類多種多樣,且應用廣泛[1]。由于抗菌藥物具有比較顯著和確切的治療效果,而在臨床上的抗感染治療中取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范圍。但是使用不合理,極容易引發藥品不良事件或者藥源性疾病,對臨床治療造成不利的影響。如何保證抗菌藥物在產生最大抗菌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防止毒副作用以及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成為目前抗菌藥物應用領域的一個重要難題。本研究主要探討了抗菌藥物管理對本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促進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實施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前,在本院門診進行治療的7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實施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后,在本院門診進行治療的7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齡19~76歲,平均(44.39±6.24)歲;受教育年限:≤9年者42例,>9年者33例;外科患者31例,內科患者44例。對照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齡18~77歲,平均(43.92±6.38)歲;受教育年限:≤9年者40例,>9年者35例;外科患者30例,內科患者45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提高本院藥劑科工作人員的自身專業素質:每周定期舉辦一次關于合理用藥方面專業知識的講座,在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多與臨床經驗比較豐富的臨床藥師開展有效的交流,從而可以在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獲取更多的處理抗菌藥物相關經驗,使每位藥劑師的綜合專業知識得到明顯的增強,可以熟練地掌握抗菌藥物的禁忌配伍以及使用人群等。2)按照每種抗菌藥物的特性分成限制類抗菌藥物、特殊類抗菌藥物以及非限制類抗菌藥物三類對抗菌藥物進行管理,定期抗菌藥物的人均使用頻次、使用率以及費用等方面對分級管理的落實程度進行判斷。3)抗菌藥物宣教:根據每位患者具體情況和抗菌藥物處方采取有針對性的用藥指導,耐心向患者和其家屬講解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應用禁忌、使用方法等基本常識,制定正確使用抗菌藥物的用藥指導手冊,以促進患者以及臨床醫師可以最大程度地合理應用抗菌藥物。4)定期檢查處方:參與臨床疾病治療的藥劑師必須定期按時分析我院門診的處方,以全面掌握抗菌藥物的應用狀況,并且及時與應用抗菌藥物不合理的臨床科室進行合理有效的溝涌,以盡量使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率得到明顯的降低。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定期進行臨床查房,深入掌握病例,以詳細掌握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門診患者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包括用途或用量不明、重復用藥、盲目用藥以及不符合用藥指征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c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門診患者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生率為4.00%(3/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33%(7/75)(P<0.05)。見表1。
3 討論
抗菌藥物是臨床上日常治療過程中使用最為頻繁的一種藥品,抗菌藥物的種類主要包括磺胺類、抗生素類、咪唑類、喹諾酮類以及硝基咪唑類等,能夠在特定的濃度下有效抑制或殺滅多種不同類型的病原體[2]。隨著抗菌藥物應用的日益廣泛,細菌耐藥性問題也不斷加重,對臨床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目前,幾乎全部類別的抗菌藥均出現了耐藥細菌,甚至產生了泛耐藥細菌以及耐多藥細菌,導致許多的基本抗菌藥物喪失了作用[3]。我國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目前仍不樂觀,產生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欠缺健全且完善的醫療監管體系、臨床醫師開具的處方不合理以及患者對抗菌藥物普遍存在過分的依賴等[4]。醫院作為應用抗菌藥物的重要場所,在醫院中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可以有效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目前,專門管理抗菌藥物的醫院部門是藥劑科,其對抗菌藥物實施合理有效的規劃、管理和實施,有助于提高抗菌藥物的使用價值[5]。本研究采取的抗菌藥物管理中,通過對藥劑科工作人員施行培訓,能提高工作人員的自身素養,對抗菌藥物開展分級管理,能避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開具以及濫用,對抗菌藥物的應用實施監督能提高藥物使用的合理率。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門診患者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生率為4.00%(3/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33%(7/75)(P<0.05),表明抗菌藥物管理能夠減少用途或用量不明、重復用藥、盲目用藥以及不符合用藥指征等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情況。
綜上所述,實施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可以有效促進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曉娟,王海銀,林海.上海市三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管理情況調查[J].貴州醫藥,2016,40(06):649-651.
[2] 唐景云,秦曉林.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對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5):753-755.
[3] 趙保國,趙永華.抗菌藥物管理在促進醫院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5(03):47-48.
[4] 張華,朱亮,喬鵬.抗菌藥物管理對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7,41(11):1193-1195.
[5] 閔慧,李春花,閆抗抗,等.2012~2016年西安市10家三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管理效果TOPSIS法綜合評價[J].中國藥房,2018,29(04):4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