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楊潔
課堂教學是目前農村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提高英語能力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們針對課堂教學,從教學方法到教學內容,甚至教學情境都進行了改革,力求實現教師們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但是在農村,對于英語教學,目前仍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多模課堂就顯得更加重要。
一、仫佬族地區農村中學學習英語的背景
1.教材方面
本人通過對比發現,而從當前我們初中所用英語教材來說,我們仫佬族地區是人教版的《Go for it》,與全國很多地方同用這套,度相對較大,使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教材難度比較大,知識點比較多,對于有些小學英語基礎幾乎為零的仫佬族農村地區學生來說,有些內容理解起來費力。整套課程設計理念、教材內容等諸多方面都體現了以城市化傾向為主,由于仫佬族區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條件比較落后,致使課文中的一些內容對其來說多少有點像空中樓閣,無法理解。從內容容量來說,其每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且比較復雜,與北京義務教育課改版的初中英語教材與《Go for it》進行對比,明顯前者知識點比較集中簡單,而后者除了語法點比較多外,其還強調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這些我們仫佬族地區來說,無疑更加重了英語學習的難度。
2.學生方面
農村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不夠重視,加上教學條件的限制,95%以上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接觸過英語這門課程,在老師教授音標或單詞發音時,他們有些難為情,不敢開口,有的甚至覺得好笑。而有很多學生甚至連24個英文字母都還不認識,這是多么可悲的事。在自習課或者課余時間,學生看英語這門課程的占極少數,而早讀時間學生甚至不愿意開口讀書。單詞不愿背,練習更是空白的。而經過多次強調也根本沒有預習課本的習慣。通過上課發現,學生上課沒有激情,昏昏欲睡,老師教讀不愿意跟讀,老師給兩兩練習,或者互動環節,基本都是各自坐著不動嘴。
二、多模式的教學方法
1.有效的課前導入方法
(1)英文歌曲導入法
此方法符合新目標英語教材中“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需要突出強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要充分被調動起來。那么,英文歌曲導入法,輕松活潑,美妙、悅耳的音樂讓學生從聲這個角度來感受,恰恰迎合了這一點。
(2)電教媒體導入法
電教媒體導入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利用播放電影片段進行導入,操作簡便,學生喜歡,能給學生輸入較大的知識量。每一種導入法都和電教多媒體導入密切相關。
(3)情境導入法
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是教學生如何運用實際語言學會做奶昔,可提前讓學生帶來了攪拌器,香蕉,牛奶。告訴他們:Today one of my friend is coming here and she likes a banana milk shake. I would like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for her.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make it ? Please have a look.教師一邊操作一邊講授,學生在這種學習英語的真實情境中對英語得到了體驗和運用。
(4)背景知識導入法
可通過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以關鍵詞出現,結合學生實際,尋找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有效的導入,能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教學任務也完成的順利。
2.課中階段授課模式
(1)互動探究式教學法
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于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2)小組合作式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小組中按照計劃,有步驟地過行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在初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同伴的認可,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三、學生多模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是運用有效的導入方法,使學生在整個課堂當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記憶力,拓展學生學習的思維。
二是通過這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互動探究過程中鍛煉了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的能力,學生能夠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形成英語語言的有效輸出,不斷地深化和運用英語知識,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同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同時英語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進取心、自信心、合作與競爭能力。
三是小組合作式學習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國內外教育界的普遍認可。小組合作應用了教育學中構建主義的相關理論,將構建主義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利用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方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一種主觀認同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調查實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期望
[1]?雖然采用多模的教學方法策略雖然有所成效,但是在研究實行中我們發現仫佬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和不足,學生基礎薄落,詞匯量少,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進步不明顯,高低分兩級分化嚴重,隨著新課改的實行,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緊跟著新課改的步伐進行,取得了一定成績。當然,需要強調的是,英語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將是一個長期的、充滿困惑和不斷充實提高的過程。要使這一理論更加成熟、完善,需要堅持不懈地對它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由于本人的水平和能力的限制,要清晰、準確、完整地分析和研究這一課題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對英語有效教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還存在很多缺憾,在探討的深度上還有待改進,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將進一步努力,完善對課堂實施策略的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廣大英語教師不懈地追求和勇敢地探索,就能真正實現英語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