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巖紅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過程中臨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并分析護理的效果。方法:本文在進行調查過程中,采用分組方法進行對照研究,將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每組患者平均為44例,分別對兩組患者配合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進行干預指導,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本文心理護理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比較兩組患者干預以后的血壓狀況,心理護理組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在臨床治療時,為患者配合心理護理進行干預可有效的幫助患者提升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于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心理護理;老年高血壓;治療依從性
本文主要分析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心理干預方法進行干預,對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并且將主要的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調查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選擇88例患者,隨機方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每組患者平均為44例。常規護理組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23∶21,患者最大年齡為87歲,最小年齡62歲,平均年齡(75.5±8.4)歲;心理護理組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為22∶22,患者最大年齡為85歲,最小年齡62歲,平均年齡(74.8±8.2)歲。本文兩組患者均被診斷為高血壓患者,患者的舒張壓均超過90mmHg,收縮壓均超過140mmHg,年齡均超過60周歲,經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未表現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護理的過程中常規護理組患者若是常規的護理方案進行護理,主要根據常規的護理原則進行干預指導。
對本文的心理護理組患者配合采用心理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并將所有患者悲傷型患者、樂觀型患者和孤寂型患者,并分別針對不同的患者,落實相關的心理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案如下:
1)悲傷型患者的護理:這一類患者因為不能明確的對于病情知曉,再加上患病時間較長,所以盲目地自己揣測病情,認為自身病癥很難治愈,所以整日沉浸在消極世界當中,患者認為沒有治愈的希望,治療過程中消極配合,不認真遵醫囑治療,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情的發展。而且消極的心理也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以傳授患者相關高血壓病情的知識為主,告知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需要保證采用親切的態度,體貼的動作來安撫患者,這樣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2)樂觀型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的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具有良好的控制心理素質的能力,但因為不能正確地認識高血壓,將高血壓看成普通病癥進行對待。針對這一類患者在進行干預時應保留患者的樂觀心理,還要與患者進行正確的引導,使患者能夠進一步認識到病情的相關情況,可以與患者進行病情探討,使患者明確高血壓正確診斷的關鍵,使患者能主觀上重視病癥,提高治療依從性。
3)孤寂型患者的護理:這一類型的高血壓患者年紀普遍偏大,患者一般都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患者的孤獨寂寞心理狀態也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痊愈,在進行干預的過程中,需積極主動地和患者進行交流,應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叮囑患者的親人和病友,多關注患者,幫助患者進行相關的交流,這對于保持患者的樂觀心態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高患者病情治療的價值。
1.3 觀察指標
對于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當中的治療依從性進行比較,主要將治療依從性分為依從、基本依從和不依從,依從性為依從和基本依從總和。對兩組患者通過不同護理干預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狀況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進行統計學軟件檢驗,統計學軟件檢驗的過程當中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干預前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所涉及到的所有計量資料的檢驗均選擇采用t檢驗,P<0.05說明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文采用IBM SPSS 25.0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比較,常規護理組為77.27%(34/44),心理護理組為95.45%(42/44),兩組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本文兩組患者在干預之前舒張壓和收縮壓之間無明顯差異,干預結束以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均有所緩解,但是本文的心理護理組的緩解狀況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3 結論
最近這幾年臨床高血壓的發病率在逐年提高,高血壓患者是老年群體當中的一種常見的慢性病癥,有一部分患者通過藥物干預可以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但患者仍然存在因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死亡的潛在風險,而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治療的依從性[1-3]。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應該為患者配合有效護理,通過合理的心理護理進行指導能提升患者對于相關病癥的知曉率,這樣也能夠規范患者的治療,提高治療過程當中的依從性,對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4-5]。而通過本文的調查可以看出,心理護理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能夠說明心理護理可大大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對改善和穩定患者的血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饒佩玉.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25(33):90-91.
[2] 王建薇.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7,30(03):243-244.
[3] 楊歡.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負性情緒以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05):175-176.
[4] 王燕.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05(25):126.
[5] 余文珊.心理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對高血壓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9):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