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班主任工作涵蓋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許多新的時代性的要求。此外,社會思想多元化,導致學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況,學生難、家長難、班主任也難!而作為班主任,只有準確把握應對學生的各種心理狀況,及時建立家校協作機制,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教育工作。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來有效應對學生出現的特殊心理狀況。
本文將對以下四個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嘗試從我所接觸的學生來進行分析探討。一是學生為什么會出現不正?;蚱虿徽5男睦頎顩r?二是班主任處理好學生特殊心理狀況的意義何在?三是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應對學生出現的此類心理狀況?四是現階段的班主任應該怎么樣來提高應對此類情況的能力和技巧?
之所以會把本文的研究對象的心理狀況稱做特殊心理狀況,是因為結合我個人的心理體驗,以及接觸的各類學生身上我認為大多數學生面對學業、面對考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都能表現出我們認為正常的反應,也就是心理狀況維持在正常的情況,而部分學生在面對學業、考試、人際關系時會表現出和前一類孩子不一樣的反應,心理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把此類學生出現的問題統稱為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況,本文我也將重點圍繞這一類學生的心理狀況展開討論。
那么首先來研究一下,為什么學生會出現不正?;蛘咂虿徽5奶厥庑睦頎顩r呢?學生原生家庭和社會塑造了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幾乎都是家庭在對他的性格、行為習慣、說話做事方式加以影響,這種影響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權威性。不可替代是因為家庭是哺育嬰幼兒的搖籃,只有有了家庭這個單位,每一個孩子才能成長為每一個個體,所以家庭對于每一個孩子而言是不可替代的,同樣,家庭對孩子心理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那么家庭影響的權威性又如何解答呢?在中國傳統家庭乃至今天很多家庭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父母習慣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迷失自我,只會盲目的聽從父母的指令,從而形成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權威性,而家庭教育的權威性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則體現在:隨著孩子成長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除了家庭,社會也對孩子的認知起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進入學校后學校和教師又加入到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的因素當中。所以,如果說是家庭、學校、或社會其中某一單方面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問題,我認為都是不恰當的,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環境、學校都在對孩子的心理施加影響,只不過這其中有些影響具有深刻和不易改變性,有些影響則要微弱一些。
既然孩子形成和出現不正常的心理狀況是有多種因素導致的,那么作為其中一種影響因素,班主任正確應對和處理孩子不正常的心理狀況又有什么積極的作用呢?首先,一個孩子進入學校后,相處的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既扮演著學生的老師、監護人,又扮演著學生的朋友、家人這一系列的角色。可以說,班主任對一個孩子的心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其次,對于適齡進入學校的孩子來說,學校生活占據了他們生活的大部分,學業壓力也成為很多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誘因,而班主任在學校生活和學業壓力中則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班主任是連接學校和家庭和社會的紐帶,如何將這三者的積極影響發揮到最大,班主任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班主任能夠正確的應對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況,將能更好的改善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況,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況。
既然你我們認識到班主任在應對孩子特殊心理狀況的積極作用,那么班主任應該怎么樣來積極的應對孩子出現的特殊技心理狀況呢?作為一名一線的班主任,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第一、應該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何為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論這個孩子他是什么樣子,他都是我們的學生,都應該被平等的對待,被給予同樣的關注,同樣的愛,這是對待特殊心理狀況孩子的第一步。第二、共情。何為共情?作為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不是權威的施教者,而應該是能夠切身體會到孩子的痛苦、孩子的掙扎的共情者,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體會他所想,理解他所做,從而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第三、專業。何為專業?現階段作為一名班主任,并不是空談空想如何引導特殊心理的孩子,而應該全方位多渠道的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用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方法來引導特殊心理的孩子。
基于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上三方面來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段班主任又應該怎么樣來提高處理學生特殊心理狀況的能力和技巧呢?首先,我們獲取最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的途徑還是通過教育主管部門、機構組織的培訓、活動。其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化進程,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利用各種手段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提高自我修養,最后,無論理論知識多么豐富,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只有在調試好自身的心理狀況的情況下,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因此,關注自身的心理,積極調試,保持良好心態才是班主任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