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
一、案例背景及設計理念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是中華舞蹈史和中國民族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舞蹈是由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形成,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史。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各地特色文化,并透過舞蹈體驗到藝術的魅力所在。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與舞蹈》。介紹了蒙、藏、維、朝鮮四個少數民族歌舞的主要風格。本課教學設計選用了學生相對熟悉的維吾爾族民族歌舞。以聆聽音樂----欣賞舞蹈----體驗動作為主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舞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魅力。進而激發了他們愛好舞蹈的興趣以及主動參與舞蹈表演的熱情。
二、案例教學目標
1.通過維族舞蹈的欣賞及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激發學生對學習舞蹈的興趣。
2.了解維族民間舞蹈的特點。
3.通過維族舞蹈欣賞、問題討論、創意表演等實踐活動初步掌握維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感受維族舞蹈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1.在感受舞蹈音樂風格和體驗舞蹈動作相結合的基礎上,了解維族舞蹈的特點。
2.掌握維族舞蹈動作特點與風格。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
課前播放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
(二)組織教學,以問答式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所聆聽的那首《掀起你的蓋頭來》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師:這是一首維吾爾族的歌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間的歌舞藝術淵源流長,絢麗奪目。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去領略一番獨具魅力的維吾爾族舞蹈。
(三)欣賞與分析
1.教師展示(使學生對維吾爾族的民族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直觀的感受。)
教師示范維族舞蹈《掀起你的蓋頭來》(要求教師事先經過精心編排與反復練習)
設計說明:課堂就像一個舞臺,教師在這個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既要有“演員”的魅力,又要有“導游”的能力,還得要有“導演”的實力。在維族舞蹈欣賞環節中,如果再讓學生看舞蹈視頻來進行賞析,會讓學生在教學形式上產生疲勞。新課標強調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定的興趣的關鍵。教師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學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節奏特征的旋律,這種面對面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充分調動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更為學生后續的舞蹈動作學習與特點歸納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2.設計問題(使學生試分析維族舞的風格特點)
師:剛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動作?
生1:扭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3.分析總結(使學生對維族舞的風格特點形成初步概念)
師:大家觀察的很仔細,維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這個體態要貫穿舞蹈始終并形成維族舞蹈風格特點。還有很有特色的一個動作就是移頸。另外像托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動作。
4.技巧性學習的導入(教師在介紹時穿插動作示范,與學生互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技巧性學習
1.單一的體態控制訓練(“聞花香”的感覺 )
教師示范:體態強調 “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體態控制訓練(選幾個代表性手位輔助訓練)
教師示范:強調體態的同時要求手臂經“攤手、繞腕”到舞姿的過程。
3.舞姿造型上的搖身動律(鼻尖劃橫線)
教師示范:做搖身動律時舞姿造型不能受到影響。
4.舞姿造型上的搖身點顫動律(在腳位上進行訓練)
教師示范:動作腳點地時有“粘粘感”,支撐腿膝蓋微顫而不竄。
5.動作連接中的體態控制訓練(用“風格性短句” 進行訓練)
教師示范:用“情景式”啟發 注意強調體態的保持。
6.步伐中的體態控制訓練(用走步進行流動訓練)
教師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時強調上身舞姿的保持。
(設計說明:學生學習動作的過程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舞蹈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除了自身的動作示范要到位,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舞姿的形態,體會動作的風格,讓學生對維族舞蹈動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7.學習與創造(分小組進行創作)
運用已學知識編排 4個八拍的流動動作。
8.整合組合 加強練習(在學生的基礎上整合訓練組合)
教師協助引導。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是師生雙邊活動的環節。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舞蹈動作,又培養了學生的表演力、創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課標中所強調的“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共同參與,共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創作潛能”。)
課堂小結: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們大家領略了素有“歌舞之鄉”美譽的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把維族舞蹈的體態動律反復練習,提高舞蹈表現力,為今后舞蹈表現、教學、創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反思: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樂舞風味,既開朗風趣,又豪邁奔放,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何讓時尚的學生們對少數民族歌舞藝術產生興趣,并能積極的參與表現,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 該課上過后,我個人認為做的比較成功的是:
(一)課堂語言的組織和運用
音樂老師課堂語言的運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上課的風格。教師幽默、生動、富有藝術性的語言為學生營造出了一個寬松、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互動環節的設計
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體,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表現、創造舞蹈,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