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是一種體現時代特色、符合大眾趣味的音樂,在高校中備受廣大學生喜歡。在高校流行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提升情感表達及渲染能力,進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本文分析了高校流行音樂教學中審美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對相關培養(yǎng)路徑作出介紹,以期能為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奉獻綿薄力量。
【關鍵詞】高校;流行音樂;審美意識;學生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流行音樂是我國音樂事業(y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觀眾的普遍認可與喜愛。具有非常親民化的特征。[1]縱觀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學,普遍還存在一些不足,在實施教學時,一定要以學生需求和興趣為參考,寓教于樂、全面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思維,讓更多學生因為熱愛音樂而參與,進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一、高校流行音樂教學中審美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一)促使學生在流行音樂的音樂審美中陶冶情操
對大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三觀。[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流行音樂教育時,總是會大量聆聽各種不同風格、不同內涵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的情感與學生自身情感產生共鳴的同時,能夠豐富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情操。但縱觀整個流行音樂文化市場,一些粗糙低俗的音樂還是層不出窮、隨處可見。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予以正確的引導,教會學生正確分辨不同的音樂,在分析不同音樂藝術美感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藝術思維,感化學生的心靈,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在高校開展流行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意識的重要方式。如果僅僅讓學生自己研究流行音樂,那勢必存在比較盲目和隨意,而由高校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指引后,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將大大提升,思維習慣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長而久之,便能夠在專業(yè)知識的幫助下快速識別音樂中的各種情緒和能量,感悟不同音樂帶來的美,進而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
(二)強化音樂理論綜合知識,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通過學習不同類型的音樂,學生更能理解音樂理論綜合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各種音樂理論知識對于音樂作品的作用。現今,信息傳播速度飛快,人們掌握各種流行音樂信息的渠道也是四通八達,當聆聽一首新的流行音樂時,其音樂形象是否鮮明、能給人帶來怎樣的情感體驗等,這都離不開作品的構思,如果想要透徹地領悟這首作品的實際內涵,就必須從旋律、節(jié)奏、強弱、速度、力度、和聲、曲式、配器等各方面去研究。總體而言,流行音樂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副歌部分往往直抒胸臆,理解難度較低,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會有想法去深挖其中更豐富的含義,導致對作品的理解僅停留在表層,甚至會對流行音樂產生誤解,自認為流行音樂很容易透徹理解,是膚淺的音樂藝術。而在高校中開展流行音樂教學后,教師會從多個專業(yè)角度分析作品,使更多的人分辨出音樂的美丑,受到有益的教化,從而提升審美修養(yǎng)。[3]
二、當代高校流行音樂教學中審美意識培養(yǎng)相關路徑
(一)深度分析音樂作品,多維度提升學生音樂鑒賞力
較之于音樂理論知識,音樂作品的產生較早。給人以愉悅的感受是音樂作品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流行音樂尤其體現這一點。從產生之日開始,流行音樂就具有很強的娛樂作用,演變過程中逐漸強調教化作用和道德作用。
在高校中開展流行音樂課程首先要選取合適的教材,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涉及不同風格、題材,同時要貼合時代風尚,除了經典作品,還應挑選時下社會上廣受大眾追捧和喜愛的作品。通過深度分析經典作品和當下火熱音樂作品的異同,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音樂作品的特征,以此向學生傳遞主流價值音樂理念。此外,教師應該準備大量豐富的曲目,多維度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理解不同作品的內涵,引導學生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通過流行音樂教育實現對學生思想道德上的熏陶。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欣賞方式促使學生理解作品,從多層面、多角度探析作品的美感。例如,除了歌曲,還可以選擇一些純音樂、“中國風”音樂、北歐音樂等。教師可以先由學生自己分析,然后集思廣益,綜合大家的看法,最后由教師作出評判,從專業(yè)角度深度解析,展現作品的科學性,提升作品的信服力,倡導大家學習作品中健康積極的內涵。
(二)強調流行音樂的文化性
文學與藝術都是感化人心的重要方式,兩者總是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調查中顯示,市場上大多數音樂作品都與文學作品有關,有的流行歌曲是按譜填詞或是按詞填譜所產生,其歌詞來源和創(chuàng)意靈感很多都出自詩歌或是經典文學。另外,除了音樂理論知識能夠影響高校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外,文化修養(yǎng)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透徹領悟歌曲韻味,以及是否能夠理性認識歌曲的審美價值。如若一個人文化程度很低,不能理性看待各種藝術感情,勢必無法真正感知流行音樂藝術的魅力。而當音樂作品中的感情有悖于人的理性思維,其內涵也必定是庸俗不入流,體現不出音樂的美感和功能。所以,教師在流行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時,必須強調音樂的文化性,在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與鑒賞能力的同時,還要將流行音樂與文化結合起來思考,強化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三)教師需不斷研究市場上的新音樂,與時俱進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質對音樂審美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力,[4]教師必須不斷擴充知識面,研究市面上的新興音樂,掌握學生群體的興趣動向,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所授知識內容才能吸引注意力、受學生歡迎,讓學生具有新鮮感和動力,進而與學生一起共同提升審美能力。從這一方面分析,高校領導需要多渠道為相關教師提供學習與交流的機會,鼓勵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及總結相關經驗,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此外,還需定期委派老師外出學習,倡導老師進行再教育,不斷學習時下流行的教學法,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通過學習增強專業(yè)包容性,不斷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法的研究主要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學生是學習主體,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助交流,一方面可以讓老師更好地掌握教學動態(tài),并隨之選取最佳方式予以教學;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心理和興趣,在學生審美意識得到培養(yǎng)和強化的同時,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審美意識也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另外,流行音樂教師在教學后應該反思課堂教學,從中尋找可以改進之處,不斷運用新理論、新方式完善教學內容。
三、結論
現今,我們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流行音樂充斥于我們的生活。高校流行音樂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看待各種音樂文化,教會學生從專業(yè)角度分析音樂的科學性、功能性、娛樂性,并在專業(yè)知識的支持下鼓勵學生體驗創(chuàng)造流行音樂,用內心感受流行音樂的美感和內涵,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各類流行音樂作品,豐富學生音樂文化素養(yǎng),促使學生在音樂審美中陶冶情操。
參考文獻
[1]陳璐,錢彤.當代流行音樂多元化發(fā)展的認知與思考[J].當代音樂,2018(9):149-150.
[2]王浩.通識教育理念下的當代大學生流行音樂審美探析[J].當代音樂,2017(23):95-97.
[3]李玉茹.關于流行歌曲的審美思考——實施音樂審美教育的緊迫性[J].當代音樂,2017(11):82-84.
[4]童玉嬌.審美視角下的音樂教育[J].當代音樂,2018 (2):19-20,25.
作者簡介:趙明,男,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