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新的指導思想,從本質上來看,具有政黨意識形態,對我國社會改革發展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引導價值、變革價值、控制價值與認同價值,應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到上述政治價值,才能夠使習近平思想在新時期得到更好的發揮,充分展現其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引領作用。基于此,本文將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意義、核心理念進行分析,并從引導、變革、控制與認同四個角度對該思想的政治價值進行研究和闡述。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價值;人民群眾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7 — 0015 — 03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期指導和引領黨思想進步、不斷進取的系統性的科學理論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思想的核心理念,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中著重強調了這一思想,該思想能夠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人民謀求更多的利益,體現出重要的政治價值,應充分認識十九大這一歷史性決策的重大意義,著力用習近平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1.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思想從實踐中得出,又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能夠為新時期黨與國家的事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基本遵循,為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歷史性貢獻,具有濃厚的指導意義與價值。
一是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涉及到改革發展的諸多領域,包括外交、國防、治黨、治軍等等,不但延續了先輩的優良傳統與經驗,又譜寫出的新的篇章,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次中國化改變,與我國實際情況進一步貼合,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整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二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在習近平新時代思想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有效解決了許多阻礙我國社會發展的一系列疑難問題,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開辟了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體能夠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得到更加蓬勃、快速的發展。
三是拓展了治國理政新路徑。在習近平新思想的指導下,我黨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促進黨與國家事業實現深層次、全方位、本質性的變革,使治國理政的路徑得以拓展和創新,使許多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許多過去想辦卻沒有辦成的大事得以落實,使我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綜合國力、人民幸福感等多個方面得到顯著提升,使黨與國家、人民、軍隊的面貌都煥然一新,國家也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四是強化了管黨治黨的新目標。在習近平新思想的指導下,我黨以堅定的決心與崇高的信念強化了管黨治黨的目標,事實全面化的從嚴治黨,在思想、管黨、執紀、作風、反腐等多個方面嚴格要求,使管黨治黨能夠實現從寬松到緊硬的深刻轉變,鏟除潛藏在黨與國家內部的各類毒瘤,使黨內政治環境與氛圍得到明顯的好轉,使黨的領導力、凝聚力與戰斗力得到顯著提升,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使黨群矛盾得以緩解,黨與人民的關系日益緊密,從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為黨與國家的后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1〕。
2.以人民為中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緊密聯系群眾是我黨和國家發展的不變傳統和宗旨,是實現黨和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而且,隨著新時代下展,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是習近平思想的核心理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以新的高度做出了重點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其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在黨與國家的日常工作中,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并自覺將各項要求落實到實踐工作當中,維護人民的利益。
歷史實踐證明,人民群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發點,關切人民利益,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解決人民所想所需,提升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和精神,是我國一直堅持的不變原則,也是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關鍵性標志,當前,習總書記強調: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本著天大地大,人民最大的原則,將一切工作的中心都放置在人民身上。不斷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習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來源于人民,一旦失去人民支持,則黨與國家將變成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將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樹立群眾觀念,將群眾作為黨執政的基礎,首先應與人民群眾間建立深厚的情感,各級領導干部與黨員應“接地氣”,深入到群眾當中。例如,2017年武漢市開展“千名局級干部練習服務千家企業”“萬名警察進社區”工作機制,為群眾送去溫暖與服務。在基層作風巡查工作中,共計派遣“108將”組成31個巡查小組,嚴厲巡查各處“微腐敗”“新衙門作風”問題,使基層信訪問題得以解決、基層政治生態得以有效改善。事實表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加與群眾互動、交流的頻率,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能夠換取到群眾的信任,實現“廣大干部走下去,群眾滿意度提上來”的目標〔2〕。
習總書記要求各大機關單位的工作應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最大限度的滿足群眾合理要求,提高為民解憂力度。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絕對不能輕視、忽視,而是要想盡辦法的給予解決,將群眾的難點、痛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例如,從2017年開始昆明市開始將全市多年來遺留下來的1872件信訪積壓案件重新進行審理結案,由市領導帶頭指揮,建立“網上群眾工作部”,將以往的“上訪”轉變為“上網”,從而真正使百姓的呼聲得到回應。同時,借助網絡渠道進行辦理,能夠有效的體察民情、解決民憂、引導群眾“多上網,少跑腿”。在此項改革實施以后,大學畢業生反應的落戶難、住房貴、收入低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留在昆明市的大學畢業生能夠順利實現就業創業、落戶、安居。
3.以人民為中心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價值
3.1引導價值:引導人民正確認識新時代發展實踐
習近平新時代思政對于人民正確認識新時代發展實踐有著較大的引導價值。馬克思主義中提出,“全部社會生活的實質在于實踐”,實踐是社會關系的源頭,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在人類抽象化、概括化的認知中包括理論,即在社會性、工具性的特征上,基于人類實踐活動而產生,通過觀念的方式來體現客觀事物與規律,從實質上來看,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能夠對客體有所高度。習近平新時代思想作為我國執政黨意識的主要指導思想,在經過四十余年改革開放后,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在不同時期通過理論概括與認知而逐漸形成。在新時期背景下,社會與經濟的關系中被看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極大的政治價值,對于人民正確認識新時代發展實踐具有較大的指導作用,“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習近平新時代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能夠對經濟、社會關系、實踐進程進行理論化反應,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創造性能動作用。
3.2變革價值:利用新時代思想指導現實改革
從人類發展進程的意識形態功能方面來看,如若單純具備維護政治現實的功能,則意識形態勢必會逐漸失去現實與理性論證的有效性。因為無法社會性質屬于哪類,政治現實始終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同時人民的需求也隨之發生改變,意識形態與社會關系間存在緊密關聯,也必然會體現出動態發展趨勢。由此可見,如若意識形態隨著政治現實的改變而抑制了作用的發揮,則勢必需要借助解釋政治現實來體現出不合理性,從而使現實功能發生改變。簡單來說,對于某一社會來說,無論從政治價值、政治制度、政治觀念、政府績效等多個層面來看,都具有為公眾認可的政治合法性,但并不代表著該社會體系的運行完全科學。無論從理論、實踐等層面來看,任何社會變遷都是社會問題消解、合法性危機解除的過程,因此對于公眾來說,在價值觀認知、基本政治制度認同、效率業績的滿意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聯系,這些都是應當注意的問題,并對意識形態對社會現實的變革價值有較大的依賴。
3.3控制價值:規范和約束黨員意識與行為
在新時期背景下,習近平新時代思想中變革價值的發揮應在穩定而統一的秩序運行上進行,否則,變革價值將得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要求黨員在意識與行為等方面自覺履行規則要求,通過對內在思想的控制為控制價值的發揮創造良好的保障體系。在實踐過程中,如若缺少了有效的社會控制,則會使秩序變得雜亂無章,甚至引起社會動蕩,因此控制價值是有序社會運行的基礎與核心。
從執政黨的角度來看,內部組織作為一個小型社會,在運行過程中同樣不可缺少規則與有效控制。同理,新時代思想的實質也屬于規則,能夠為執政黨目標的實現提供動力,因此對內部的有效控制顯得十分重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執政黨自身各級組織體系與政治紀律、規矩、規則等多項內容,提高對黨內成員在意識與行為上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執政黨意識形態對黨員進行控制;如若說通過體系規定進行控制具有較強的硬性特征,則通過意識形態進行控制則屬于軟性,并且在作用的發揮上同樣較為可觀。如若失去意識形態上的控制,單純采用組織體系控制,則會使黨員時時刻刻處于嚴厲的監管環境下,毫無個人自由,同時也會由于服從組織規則而失去自我意識與行為的發揮空間,在實施效果上也會達不到預期,甚至無效。由此可見,意識形態控制體系的建立十分重要,不但能夠化解硬性監管的恐懼,也能夠尊重成員的意識與行為,使人心情舒暢、心悅誠服,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3.4認同價值:引導黨員與群眾的行為,提高政黨認同與社會認同
在政黨認同方面,如若是新時代思想中控制價值的發揮主要是從外向內的規則,認同價值則屬于由內向外的接受與被吸引。此種認同主要體現在政黨認同方面,包括黨內認同與黨際認同兩種,其中,前者表示的是黨員關于黨是什么?自身與黨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如若黨員能夠從內心深處對政黨產生較大的認同感,認可政黨政策、綱領、發展目標等,便能夠自覺規范自己的意識與行為。反之,則會以自身的利益為主,以犧牲黨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后者則是各民主黨派對新時代思想的認同,是在歷史與現實政治實踐的基礎上,各民族黨派均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并形成統一的意識形態,將執政黨意識作為自身行為的意識指導,共同為民族復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在社會認同方面,意識形態不但能夠對黨員、黨際關系產生積極意義,還能夠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重要價值。如若黨內成員對新時代思想具有信念與追求,則從社會成員的角度來看,則會更加關注個人利益,展現出明顯功利化色彩,對于廣大群眾來說,在利益實現程度上對新時代思想價值進行判斷,能否對該思想產生認同感取決于該思想的功能,以及在經濟、生活水平等方面帶來的改善效果。管子曾經說道“衣食足而知榮辱”,對于廣大民眾來說,物質利益才是最直接、最實際的,只有衣食富足才能夠增強對執政黨的認同感,使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能夠得到滿足,社會的發展才會井然有序,利益格局才會分配公平,民主建設才會更加完善,人民的幸福感、滿足感、安全感才會隨之得以增強〔5〕。
現階段,我國共產黨立足通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領導黨內、黨際成員對我黨的認同,以及社會全體人民形成廣泛的社會認同,從而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為了自身執政綱領與人民利益的實現而不懈的奮斗。
綜上所述,在21世紀背景下,隨著我國各項政策的不斷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地位與影響力也不斷提升,成為黨與國家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之一,具有引導、變革、控制、認同等政治價值。對此,黨與國家在各項工作中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探索出新的政治功能發揮路徑,使習近平新時代思想的價值引領作用在實踐進程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參 考 文 獻〕
〔1〕楊信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取向〔J〕.人民論壇,2018,(21):56-57
〔2〕石仲泉.充分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J〕.前線,2017,(11):111-115.
〔3〕邊境,陳金龍,丁俊萍,楊金洲,李學保.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6):1-2.
〔4〕蔡常青,趙樹祿.突出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創新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思想的標志性成果〔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7,38(06):1-5.
〔5〕莫紀宏.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法治思想的特征〔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22-28.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