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玉榮
摘 要:傳統方式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在此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偏弱,很難適應當今全球化經濟的人才需求,因此,國家持續推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CBI理念下開展的多元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對于培養符合“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經濟發展需求的外語復合型人才是有益且可行的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一帶一路”;CBI教學模式;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7 — 0161 — 03
引言
“一帶一路”重大經濟戰略構想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推動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和帶動新一輪全面對外開放而做出的重大指示。“一帶一路”構想主要側重于通過開展文化交流來推動相關城市與地區的經濟發展,在此發展趨勢下外語人才成為區域交流與經濟合作的重要戰略資源,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不容忽視。因此,在現階段下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培養“一帶一路”外語復合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前進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在CBI教學理念下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及如何通過多元化CBI教學模式培養“一帶一路”外語復合型人才。
1. CBI教學模式
1.1 CBI教學模式簡介
CBI的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一個突破性的里程碑。浸入式教學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加拿大誕生,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超越了以往的傳統外語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進行語言學習的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性,積極自愿地獲取外語知識。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教學理念的融合,心理學、語言學和現代教育學的相關學科理論被教育家們與發展中的浸入式教學聯系起來,并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為現如今的以內容為依托的CBI教學模式。CBI全稱是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中文譯為“以內容為依托”,是基于內容之上的教學模式和策略,其目的不是單純的學習語言文化知識,而是將所教的語言以主體內容滲透的形式使學生更輕松地接受語言知識,強調通過語言的使用來進行語言習得,其宗旨是把語言的學習與內容相結合。CBI教學模式理念將探索性和趣味性作為學習者的學習出發點,使語言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的獲取語言知識,在整個的學習內容過程中其語言技能隨之得到相應的提高,并且在語言技能提高的同時語言學習者理解語料內容的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目前,國外的很多院校將CBI教學模式作為語言教學的主要方式,并以此為督促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改進傳統教學手段的一個有效切入點。在國內,隨著CBI教學理念的引入,加之語言教學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對CBI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與探討,CBI教學模式成為“內容本為教學”和“知識性輔導”等語言教學領域開展教學實踐的相關理論基礎。
1.2 CBI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CBI教學模式的形成基于交際理論、二語習得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第一,交際理論。人類活動的所有軌跡都與交際相關,在生活、工作中,甚至是專業領域的學習和探討中,交際目的的行使和完成都需要依靠特定內容的語言的運用。在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評價已經脫離傳統語言教學的單純考試計分制度了,現行的高校學生語言能力測評更加重視考察學生對英語的熟練把握程度及其能否在不同環境中自如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即檢驗當代高校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被界定為實際交際中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這一檢驗指標就要求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學習實現語言的工具性和交際性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即是將語言學習與特定的內容進行高效有機的結合。第二,二語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語習得被定義為學習者在母語習得之后對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過程。二語習得理論則主要是闡述和分析語言學習者在學習母語以外的另外一種語言時的特征和發展變化以及影響因素的一種理論。為達到更好地輸入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入門之后不應受現有的學習形式束縛,而應注重于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解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和信息上。CBI教學法就是從語言學習內容上關聯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輸入激發點,通過學習者對語言的反復運用訓練來獲得相關語料信息,進而有效地進行二語習得。第三,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主要是建立在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并通過理解吸收老師課堂授課內容、課上同學之間的小組討論和課后同學之間的交流獲取有用的信息。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語言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實際交際活動實現語言習得的高效性成為建構主義理論對任課教師授課過程的嚴格要求。
1.3 采用CBI教學理念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遵循的原則
1.3.1教學核心即語言學習內容原則
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前,教師組織課堂教學通常在相關情景下進行語言形式講解分析與實例練習,當時的大學英語教材大多將語法作為編寫重點,針對語言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組織場景編排的教材很少見。CBI教學模式下的內容型課程比傳統型課程更具有針對性和綜合性,要求教材的編寫必須完全基于教學內容,此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刻意區分語言功能和語言形式,課堂授課主要通過使用與教學內容一致的教材進行主題模式和操練模式的語言習得,最終實現達到提高學生英語使用技能的目的。
1.3.2地道英語原文材料的使用原則
原版英文教材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前的授課過程中使用頻率極低,但是在CBI教學理念下組織的大學英語授課要求教師必須使用原文教材,而且,被選用的地道英語原文材料內容要盡可能的全面化、多樣化,也可以選用與授課內容聯系緊密的英文歌曲或者視頻等方式。授課過程中輔助以原汁原味的英語素材實用性很強,并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授課需要對原文素材編輯、整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及時的更新,而且能夠更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1.3.3 全面培養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原則
在CBI教學理念下組織的大學英語教學旨在對學生進行融會貫通的綜合訓練,具體操作要求授課教師以內容為核心進行課堂布局與引導,整個授課過程必須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五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語言運用操練,這樣能夠更好的反應英語學習過程的真實性、能夠從社會發展角度體現語言發展與語言學習的與時俱進,而且能夠更加切合當代學生希望全方位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具體需求。
1.3.4 適應不同學生的具體需要原則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認知和運用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比較適合于期末英語成績處于中上等的學生群體,在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方面,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在CBI教學模式下開展的大學英語教學對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進行了充分考慮與妥善的安排,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之間需求的差異性制定幾套授課計劃,并能夠及時針對特殊情況調整各套授課計劃的適用范圍,力求照顧到各個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這種“適應不同學生的具體需要原則”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各個層次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而且能夠平衡學生之間原有的語言學習差距感,因此,CBI教學模式下開展的大學英語教學受到學生群體的廣泛歡迎。
2. 多元化評價與分層教學
2.1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弊端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依據學生高考的英語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班分級別學習,各個高校的名稱可能不同,但主要有基礎班、中等班、提高班等幾種類別。其中提高班的學生由于高考英語成績高,其英語基礎必然相對較好,授課教師就會按照相對較高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進行授課及語言運用操練,因此提高班學生的英語成績與實際運用能力就自然而然的隨之提高了。然而這種的大學英語教學。即;基礎班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授課教師就會相應降低教學目標,按照此程度的授課計劃進行授課及語言運用操練,加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不強,容易產生厭學的不良情緒。以上情況就是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分班分級別方式存在的弊端,即造成學生英語成績的兩極分化,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2.2 實施大學英語多元化評價與分層教學
2.2.1 按學生主體進行多元化分層教學
按照多元化教學評價的要求,首先要對高校入學的新生進行英語測試,包括筆試、聽力和口語三部分,然后按照這三部分的綜合得分對入學新生分層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分為三級(總成績<60分)、二級(總成績為60-79分)和一級(總成績≥80分)。由于社會發展對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的增加,所以對這三個級別中每班的學生依據之前測試的聽力和口語成績進行進一步細分為A(聽力口語成績平均≥80分)、B(聽力口語成績平均為60-79分)和C(聽力口語成績平均<60分)三個學習小組。并且,為了能夠達到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分層組織授課之后,會及時的對目前已有的分層教學進行不斷調整和變化的。綜合測評是指根據教師教學登記表上所記載的學生平時的出勤情況、課堂活躍程度、作業完成是否有抄襲等情況及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一個學期結束后綜合測評的分數成為對下學期的分層班做適當調整的主要依據,即根據綜合測評的分數高低學生可能會因為學習刻苦努力而從三級班上升到二級班或一級班,也可能由于課業疏忽從一級班下調到二級班、三級班,并且這種調整可以隨時發生在一個學期內的各個級別的班級的A、B、C三個學習組中。這樣一來,各個級別班級乃至各個班級內不同組別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和動力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
2.2.2 按教學目標進行多元化分層教學
第一,按照多元化劃分制定和調整三級班學生的教學目標。針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三級班學生,授課教師在制定和調整教學目標時,前兩個學期應重點訓練其英語基本技能。從第三學期開始側重訓練學生通過閱讀來增加其詞匯量,達到能夠獨立閱讀中篇文章的能力。第四學期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加強聽力、口語這兩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英語交流能力。第二,按照多元化劃分制定和調整二級班學生的教學目標。二級班學生的英語能力層次介于較好和較差之間,因此授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意識到夯實其英語基礎知識是二級班學生的首要任務來,完成此任務后可將教學目標調整為有針對性的提高二級班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可以開兩個學期基礎課程,從第三學期開始培養二級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授課形式可以靈活調整為比較常見的名人談話視頻觀看與復述、英語等級考試講座培訓、英語角等;從第四學期開始授課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多創造機會與留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多寫作,進而達到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第三,按照多元化劃分制定和調整一級班學生的教學目標。針對一級班學生英語基礎較好的情況,授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并且根據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和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在每個學期初要更新教學目標。由于一級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好,教師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讓學生能夠接觸到一些跨文化交際的真實場景練習,增加地道的英語口語輸入,培養學生語言理解、交流溝通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可以適當增加有中國特色內容的英文課程,讓學生在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時能夠自如的介紹中國的民俗、地理、經濟等國家概況,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們的英語運用能力就會越來越趨近于外語復合型人才。
3. 結語
在信息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面對機遇與挑戰,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引導下,區域經濟的發展必將迎來大好趨勢,因此,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成為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豐富和提高自身的語言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通過嘗試將CBI教學模式引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進行多元化評價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由此才能向“一帶一路”背景下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的目標越走越近。
〔參 考 文 獻〕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戴慶寧,呂曄. CBI教學理念及其教學模式〔J〕. 國外外語教學, 2011,(06).
〔3〕賀宇濤.區域經濟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分析〔J〕. 北方經貿, 2012,(02).
〔4〕李麗.CBI教學理念融入商務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08).
〔5〕翟芮.多元化的大學公共英語分層教學評價模式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05).
〔6〕謝亞軍.基于CBI教學理念的商務英語教學過程設計〔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1,(06).
〔7〕袁平華,余理明.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01).
〔8〕張麗萍.CBI理念對高師院校英語專業高級英語教學的啟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7).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