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華 張春波 徐鳳江
摘 要:新時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是加強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的根本理路;深入研判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育人體制,探索文化育人模式,強化高雅文化認同的思想引導、社會協同、實踐培養,從根本上破解育人工作的問題和困境,是加強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的新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新時代;高雅文化;大學生;思想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7 — 0158 — 03
在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的思想引領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1〕,這為實現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引領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期,唯有深入研判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行為特征,破解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不斷創新育人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質量。探索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模式,尤其是強化高雅文化認同的思想引導、社會協同、實踐培養,是破解新時期青年學生思想引領的問題與困境,履行高校育人使命的新的有益探索。
一、新時代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面臨的困境與任務
做好新時代新青年的思想引領工作,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作為青年人思想引領主戰場的高校,使命光榮而重大。新時代,面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唯有回答好“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2〕這個思政教育的時代之問,把準所出現問題的癥結,破除工作存在的困境,才能真正實現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引領的教育任務。
(一)應對解決提升大學生群體文化認同力的問題與挑戰
新時期,面對國內外各種社會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蕩;面對社會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的相互交鋒,及時引導大學生群體根本上擺脫落后文化和低俗文化的負面影響,尋求提升對先進文化與高雅文化的認同力,是履行新時代高校育人使命不能回避的歷史任務。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內,探索文化育人模式,強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建構高雅文化的育人工程,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劃",培育大學精神,滋養學生心靈、涵育學生品行,是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的新的有益探索。
(二)應對新媒體文化時代所帶來的問題與挑戰
新時代,是網絡新媒體爆炸的時代;隨著新媒體文化時代的到來,信息社會的外顯特征給大學生的思想引領提出了新的問題。對于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來說,除了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之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會與網絡新媒體相關聯。網絡新媒體加速了人與人之間文化訊息的交互傳遞,大學生個體之間通過網絡信息共享,實現了思想上、價值觀上的深度交流融通。面對網絡新媒體時代之問,面對網絡新媒體時代設計的各種考題,個別大學生迷失了思想價值取向,有的甚至在價值判斷上作出了錯誤的選擇,這些情況給現代大學育人工作帶來了一定的現實困境。高校教育者要理性應對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客觀情勢,及時調整育人策略,采取網上網下結合的方式,解決網絡新媒體新時代提出的各種問題。
(三)應對高校文化育人體制不完善的問題與挑戰
現代大學的首要職能就是人才培養,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還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提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質量的關鍵在于建構有效的文化育人模式,也就是從引導青年學生思維方式理性回歸的角度去完善育人環境。目前,我國一些高校仍沒有完全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文化育人格局,具體表現為文化育人體系不健全,實踐中的文化育人路徑較為單一,文化育人效果不顯著等現象。從文化育人的實踐來看,高校文化育人體制的不健全,從根本上制約著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質量的提升。近年來,在我國大學教育體制內,由于體制內各種文化要素之間不能形成育人合力,在文化育人體系建構上還缺乏制度性設計,凡此種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育人質量提升的可持續性。
二、高雅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育人功能
從文化學角度來說,高雅文化具體指能夠培養積極的人生意志,培養人向上進取的行為范式,具有格調高雅、積極向上等元素特征。在現代大學育人體制內,高雅文化元素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
(一)高雅文化有助于引導大學生群體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就新時代大學生群體而言,高雅文化有助于引導大學生群體形成理性的價值選擇方式,作出理性的價值選擇判斷。在高校育人體制內,教育者要發揮高雅育人元素在大學生思想引領中的作用,讓高雅文化元素在第二課堂中形成育人合力。在現代高等育人體制內,挖掘高雅文化育人功能,教育引導大學生群體在國家層面、在社會層面、在公民個人層面作出理性的價值考量與價值選擇,進而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
(二)高雅文化能夠引導大學生群體有序參與學校治理,并促進形成制度文化。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內,高雅文化元素所蘊含的價值理念,有助于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情感上接收學校規章制度的規制,自覺養成愛校愛國情感。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內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一般體現為固定的教育觀念、規章制度、行為規則,對于引導大學生群體建構理性的行為方式具有重要的規制作用。在學校制度文化的環境中,青年大學生個體能夠自覺處理好個人與群體的共進關系,進而實現對核心價值理念的認同。
(三)高雅文化育人元素有助于挖掘大學生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高雅文化有助于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引導大學生群體完善認知、情感、行為,實現對社會的理性判斷、科學認知,實現能力的提升。在現代大學育人體制內,各職能部門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育人規劃,為青年學生創設真實的文化境遇,突出高雅文化作用,幫助學生深挖自身成長過程中的非智力支撐因素,從根本上實現核心價值觀的建構。
三、基于高雅文化認同創新育人模式應堅持的方法論原則
新時代,解決我國高校大學生群體思想價值引領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可以探索高雅文化育人路徑,將高雅文化有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科學的方法論原則,堅持育人目標與育人規律相統一、個體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統一、文化育人需求側與育人供給側相統一。
(一)堅持育人目標與育人規律相統一
新情勢下,在大學育人實踐中,教育者要設計切實可行的育人目標,遵循基本的育人規律,探索文化育人路徑,將育人目標與育人規律有機統一起來。現代大學是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的主戰場,育人體制內的教育者要深入研判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把準新形勢下高校育人基本規律,準確研判新時代大學生群體行為特征,在育人實踐中,融入高雅文化,有針對性的提升文化育人的質量。強化高校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是大學提升育人質量的根本理路,育人體制內的廣大教育者要聚焦既定的育人目標,確保高雅文化育人見真見效。
(二)堅持個體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統一
在高校育人體制內,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須結合時代特點,探索有效的育人路徑,尊重個體思想差異,科學引導利益關切,引導個體與社會共融共進。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教育者可以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引導青年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實踐來看,解構大學生個體思維方式,引導大學生個體融入群體思想價值取向,是文化育人的終極目標。從育人內容看,、高雅文化的育人過程一般體現為啟迪心智、重塑人格等。在育人實踐中,教育者堅持將個體與社會統一起來,做到大學生個體與群體的共同成長進步。
(三)堅持文化育人需求側與育人供給側相統一
新時代,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實現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須堅持文化引領的需求側與供給側相統一。文化引領一般指發揮文化品牌的引領力,是依據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側,而在供給側方面所做的投入。在高校校園里,大學生群體
既需要高雅文化也需要通俗文化,這個需求側決定了高校要打造文化品牌,發揮品牌文化的引領力。同時,還要包容通俗文化,做到以高雅文化引領通俗文化,在文化創造方面,實現有效供給,堅持以點帶面的育人策略,發揮文化品牌的引領作用。從實效性看,只有注重文化創造,堅持需求側與供給側統一,才能發揮文化的價值帶動。
四、高雅文化融入大學生群體思想引領的實踐路徑
新形勢下,高校在實現高雅文化育人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文化認同、加強社會協同、注重實踐養成等路徑來實現大學生思想引領。從文化的分類看,低俗不等于通俗,通俗不等于高雅;自覺創設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引導青年學生增強對高雅文化的認同力,建構引導思想認同、加強社會協同、強化實踐培養的文化育人模式,是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實踐路徑。
(一)引導思想認同
引導青年學生提升高雅文化認同力,關鍵在于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就做人的工作來說,現代大學育人工作的痛點在于如何解構、重組受教育者的思維方式,如何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認同力。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來說,文化認同即指人們對于某種文化或文化形態在觀念上自覺接受和行動中的自然踐行。新時代,有序引導青年大學生群體從思想上、情感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覺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著力點。引領大學生群體實現對高雅文化的認同,從心理上接受高雅文化的滋養,向學生傳遞價值觀理念,提升青年學生的文化認同力,才能從實踐上確保青年學生思想引領的實效性。
(二)加強社會協同
在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問題上,學校和社會都要承擔一定的育人任務。高校應加強與社會各方面的協同育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發力點。高雅文化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在高等教育體制內,強化高雅文化的認同力是育人的根本,而在大學育人體制外注重協會協同育人作用的發揮則是育人的關鍵。從內外部育人環境看,大學育人體制內部的文化環境是根本的育人因素,而學校之外的外部育人環境則是提升育人質量的關鍵條件。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價值觀既受高校內部因素影響,同時也受學校之外的社會因素影響。因此,從社會層面來看,更需要加強社會文化環境的治理,尤其是加強高雅文化環境的構建。對于協同育人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都應承擔相應責任,引導社會各方面實現有效協同。從社會協同育人角度看,探索具有強大育人作用的校地協同育人模式,才可從全方位、立體式角度,對大學生進行高雅文化認同的引導。
(三)強化實踐培養
實踐決定認識的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關鍵在于強化實踐培養,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提升文化認同力,是提升育人質量的重要路徑。在高校育人的實踐中,將高雅文化認同感轉化為大學生的行為認同,在實踐中引導學生知行統一;發揮實踐型學生社團在高雅文化創建中的引領作用,定期舉辦文藝匯演、社會服務、文化鑒賞等活動,是提升育人質量的有益。大學思想政治工作者須在聚焦大學生群體思想特點中探索高雅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徑,實現思想引導與實踐培養相統一,做好實踐培養規劃,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型社團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在參與社團文化的實踐中提升對高雅文化的認同力。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者引導社團文化成為校園的主流育人文化模式,加強高雅文化的實踐引導,發揮高雅文化的實踐輻射力,確保在實踐中取得高雅文化的育人成效。
總之,在高校育人體制內,育人主體應逐步健全有利于大學生思想價值引領的長效工作機制,從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文化認同力入手,探索創新高雅文化的育人模式,將高雅文化育人元素充分融入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破解高校育人工作的盲區、斷點,進而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認同,成為全面發展可擔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 2016-12-09(1).
〔責任編輯:侯慶海〕